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休克早期凝血-纤溶系统状态的改变 被引量:3
1
作者 汪毅 刘作金 +2 位作者 陈抗侵 叶友坤 龚建平 《创伤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481-481,共1页
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存在高凝状态,同时伴有继发性纤溶亢进的趋势,故此阶段使用促凝剂并不适宜。在抗休克治疗中,积极祛除休克的病因,尽早纠正创伤导致的凝血-纤溶病理状态才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凝血 纤溶
下载PDF
四肢主干动脉伤外科处理后并发症防治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明贵 朱庆和 夏咏梅 《创伤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92-193,共2页
目的 分析6 2例四肢主干血管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四肢主干动脉伤的早期处理方法,减少术后伤残率和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6 2例四肢主干血管伤用不同方法处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原因。结果 单纯血管吻合组9例,发生缺血性肌挛缩5例;... 目的 分析6 2例四肢主干血管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四肢主干动脉伤的早期处理方法,减少术后伤残率和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6 2例四肢主干血管伤用不同方法处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原因。结果 单纯血管吻合组9例,发生缺血性肌挛缩5例;采用血管吻合+切开减压(前臂或小腿深筋膜切开)组共4 7例,发生缺血性肌挛缩4例。单纯行血管吻合比血管吻合+切开减压更易发生缺血性肌挛缩(P <0 .0 5 )。8例通血后高钾血症均以血液透析处理后取得良好效果。截肢5例;死亡1例。长时间缺血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对四肢主干血管损伤,及时行缺血肢体的切开减压,防止缺血性肌挛缩发生,密切监测血钾水平、每小时尿量,及时处理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对降低伤残率、杜绝死亡病例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血管损伤 外科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护理程序在腹部创伤病人中的应用体会
3
作者 夏咏梅 刘国蓉 +1 位作者 刘小梅 李斌斌 《现代医药卫生》 2004年第18期1935-1935,共1页
关键词 护理程序 腹部创伤 应用 急救护理
下载PDF
多发性创伤患者细胞因子变化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汪毅 周勇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8期1115-1116,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检测6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2小时,1、2、3、7、14天(ISS≥10)血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检测6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入院时、入院后第12小时,1、2、3、7、14天(ISS≥10)血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多发性创伤后血中NO、TNF-α和IL-4水平早期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于伤后第三天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于伤后2周仍显著高于正常。多发性创伤NO、TNF-α及IL-4水平升高幅度与I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动态观察多发性创伤患者细胞因子活性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评估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DNA拓扑酶Ⅱ在骨肉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汪毅 周琪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4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成年骨组织和40例骨肉瘤组织中MRP1、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并结...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成年骨组织和40例骨肉瘤组织中MRP1、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0例正常骨组织和骨肉瘤中MRP1、GST-π和TopoⅡ阳性率分别为47.5%和0%、70.0%和20.0%、35.0%和80.0%(P<0.05),且随着骨肉瘤分化程度的降低,MRP1和GST-π表达率升高。根据肿瘤大小、患者性别、年龄及就诊前病程长短等分组,MRP1、GST-π和TopoⅡ表达无统计学意义,但与Enneking外科分期相关。结论骨肉瘤组织中有MRP1、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提示MRP1、GST-π和TopoⅡ可能为骨肉瘤原发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 DNA拓扑酶Ⅱ 骨肉瘤
下载PDF
下肢保暖套在骨科牵引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夏咏梅 刘国蓉 +1 位作者 刘红艳 何雁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1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骨科患者 保暖套 骨科牵引 下肢 治疗技术 寒冷季节 骨牵引
下载PDF
腓肠肌瓣在腘血管损伤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明贵 朱庆和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胭动静脉损伤并同侧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胭动静脉损伤并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者,在修复血管后用以腓肠内或外侧血管为蒂的腓肠肌瓣逆向旋转覆盖外露的腘动静脉,再行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结果:6例经上述... 目的:探讨胭动静脉损伤并同侧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胭动静脉损伤并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者,在修复血管后用以腓肠内或外侧血管为蒂的腓肠肌瓣逆向旋转覆盖外露的腘动静脉,再行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结果:6例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均得以保肢。随访0.6-3.2年,患者能正常行走,上下楼梯无影响,患踝跖屈肌力无明显下降,膝关节伸0°,过伸5-10°,屈曲可达90-110°,患者对治疗满意。结论:利用腓肠内(外)侧血管为蒂的旋转腓肠肌瓣覆盖损伤外露的胭动静脉联合游离植皮修复创面是处理胭动静脉损伤并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一种简单、省时、实用的治疗方法,适合急诊处理,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腓肠肌 肌瓣 静脉损伤 下肢 游离植皮 修复创面 下降 逆向 目的
下载PDF
283例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庆和 王子明 +3 位作者 刘晓冬 卢卫忠 夏咏梅 王爱民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83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2~10年,平均5.6年。结果共出现如下并发症假体松动42例,髋臼磨损15例,股骨头假体术后脱位3例,切口感染5例...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83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随访2~10年,平均5.6年。结果共出现如下并发症假体松动42例,髋臼磨损15例,股骨头假体术后脱位3例,切口感染5例,坐骨神经损伤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假体柄穿出股骨上段1例,髋臼外缘骨折1例。结论并发症产生的原因与手术操作、假体质量、个体体质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术后并发症 假体 髋臼 人工关节置换术 临床观察 股骨头 行人 磨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