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民族文化对广告语言之影响 |
向莉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2
|
|
2
|
文革文学中的知青文学 |
邹菡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2
|
|
3
|
《阿房宫赋》的语言艺术美 |
朱安义
|
《语文天地》
|
2008 |
0 |
|
4
|
文学批判与革命输出——文革文学中的“苏修文艺”批判 |
文嘉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5
|
从“小主人”到“小闯将”的文学迁变——文革文学中儿童文学范式研究 |
文嘉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6
|
由情节结构看《长恨歌》的主题 |
朱安义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7
|
论鲁迅散文的人性化色彩 |
魏洪丘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8
|
平淡出奇巧 简明蕴繁复——鲁迅《风波》重量人名巧用 |
张江元
|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9
|
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 |
张江元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2
|
|
10
|
巴金与重庆 |
魏洪丘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2
|
|
11
|
人的哲学:“抗战”时期越薪的小说视角 |
邹菡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2
|
《柳毅传》艺术特色谫识 |
朱安义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3
|
渝东南山歌民间美学思想初探 |
李伟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4
|
“话语”的隐喻认知模式 |
李文莉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5
|
中国传统美育观与当代人格塑造 |
张红兵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6
|
试论韩愈墓志铭之“别调” |
蒋玉斌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7
|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感培养 |
朱安义
|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0 |
|
18
|
中国现代文化形态的可能走向 |
梁平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9
|
三峡文物世纪大抢救 |
马培汶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4 |
0 |
|
20
|
《聊斋志异》的反复叙事策略简论 |
蒋玉斌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