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放疗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7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娟 孙美玲 +3 位作者 张宏涛 唐富龙 隋爱霞 夏海水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84-78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放后复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1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既往接受外放疗再次复发患者行回顾性研究。17例患者23处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订治疗... 目的初步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放后复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1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既往接受外放疗再次复发患者行回顾性研究。17例患者23处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订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活度及分布,粒子活度0.3~0.8 mCi,肿瘤处方剂量为60~120 Gy,CT及B超双引导下植入,术后24 h内CT扫描,剂量验证D90为(81.4±2.1)Gy。术后每2个月复查CT检测肿瘤大小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结果随访6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5.2%,其中,小于4 cm的淋巴结控制率(CR+PR)为90%,而大于4 cm的为46%,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颈Ⅰ、Ⅱ、Ⅲ、Ⅴ区淋巴结各控制率(CR+PR)与未控制率(SD+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而边界清楚的21个淋巴结控制率为71%,融合而边界不清的淋巴结局部控制率为0。急性皮肤放疗反应Ⅱ度8例,Ⅰ度7例,无严重的其他放疗并发症。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外放疗后复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小于4 cm且孤立、边界清楚的淋巴结更适合粒子植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转移癌 肿瘤复发 125I粒子植入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娟 高贞 +5 位作者 唐富龙 赵静 张宏涛 吴立丽 李健敏 任菊娜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8例11个病灶,在B型超声或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活度0.5~0.7 mCi,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8例11个病灶,在B型超声或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活度0.5~0.7 mCi,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为74.6~138.8 Gy,观察患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12-93月(中位随访时间22.5月),CR 2例,PR 5例,SD 1例,PD 3例,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20月,1年、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1.8%、36.4%。中位生存期为22.5月,1年、2年生存率为100.0%、37.5%。植入后3月中位KPS评分较植入前提高20分(P=0.01),3例出现Ⅰ级放射性损伤,未见其他粒子相关不良反应。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不能切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有效,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应用 碘放射性同位素 投药和剂量 生活质量 存活率 随访研究
下载PDF
125I 放射性粒子单平面布源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富龙 任菊娜 +4 位作者 吴娟 张宏涛 高贞 于慧敏 王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同数量、同活度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排列的剂量分布及其效应。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模拟9颗2.59×107Bq125I粒子的9种排列方式,得出60 Gy、80 Gy、130 Gy、145 Gy和200 Gy等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曲线包含的... 目的探讨同数量、同活度125I粒子单平面不同排列的剂量分布及其效应。方法利用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D-TPS)模拟9颗2.59×107Bq125I粒子的9种排列方式,得出60 Gy、80 Gy、130 Gy、145 Gy和200 Gy等剂量分布曲线并计算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及单位面积的医疗费用。结果粒子排列方式不同时相同等剂量曲线包含的面积、长径、短径和单位面积的医疗费用存在差异。60 Gy、80 Gy、130 Gy、145 Gy和200 Gy等剂量曲线内面积最大的粒子排列方式分别为:x1.5y1.5、x1y1.5、x1y1、x1y1、x0.5y1,相应的面积分别为:1 583.86、1 146.03、768.30、621.85和480.97 mm2。结论 125I粒子数量、活度相同时,不同的排列方式显著影响周边剂量及治疗效果。相同等剂量曲线内面积最大时的粒子排列方式剂量分布较均匀,靶区内无剂量学冷点,可能会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TPS 剂量分布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特布他林联合福多司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清IL-6、TNF-α、hs-CRP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梁晓兰 吕元军 +1 位作者 唐富龙 董文成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福多司坦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2例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福多司坦治疗... 目的探讨特布他林联合福多司坦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2例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福多司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较对照组(有效率为80.3%)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2周后肺功能指标用力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值均显著上升(P<0.01),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1)。与对照组(11.5%)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特布他林联合福多司坦治疗能更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特布他林 福多司坦 炎性因子 肺功能
下载PDF
疑似双侧型脑桥中部内侧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傅燕虹 商秀丽 +3 位作者 崔丽英 张海鹏 李绍英 王慕一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1年第4期309-310,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1岁,于2010年3月1日突然出现走路不稳,3月10日自觉双下肢无力,并逐渐加重,3月17日需搀扶才能行走,同时伴说话含糊、吐字不清,与喝醉酒类似,伴吃饭、饮水呛咳,
关键词 双侧型脑桥中部内侧综合征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综合征 腔隙性脑梗死 糖尿病假性脊髓痨
下载PDF
艾滋病对免疫学的启示和艾滋病之治疗与疫苗探索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海鹏 张效云 +2 位作者 李新兵 李玉清 鲁晓擘 《科技视界》 2016年第11期265-266,共2页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艾滋病对免疫学的启示和艾滋病的治疗与疫苗研制等问题。1艾滋病发病机制对基础免疫学的启示在前期工作中,我们论述了AIDS的发病机制的部分问题,AIDS虽然表面上表现为CD4^+T细胞的减少,但实质很大程度上表...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艾滋病对免疫学的启示和艾滋病的治疗与疫苗研制等问题。1艾滋病发病机制对基础免疫学的启示在前期工作中,我们论述了AIDS的发病机制的部分问题,AIDS虽然表面上表现为CD4^+T细胞的减少,但实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抗原摄取、加工、提呈功能障碍。树突状细胞是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巨噬细胞 抗原提呈 疫苗研制 树突状细胞 免疫细胞 机会性感染 功能障碍 进展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一级亲属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龚玲 陈树春 马慧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一级亲属(FDRs)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测定36例健康人(男16例,女20例)、57例FDRs(男27例,女30例),35例T2DM(男15例,女20例)的血清hsCRP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一级亲属(FDRs)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测定36例健康人(男16例,女20例)、57例FDRs(男27例,女30例),35例T2DM(男15例,女20例)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平均厚度以及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同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IAI)。结果FDRs和T2DM患者的颈动脉IM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IAI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2DM、糖耐量正常的FDRsIAI下降,IMT、hsCRP升高,且与肥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一级亲属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C反应蛋白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大剂量皮质激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重症哮喘10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瑞平 赵炜莉 李建芬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6期526-526,共1页
关键词 大剂量皮质激素 持续静脉滴注 治疗 重症哮喘
下载PDF
脑卒中所致头晕的临床特点分析
9
作者 刘慧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9期0019-0019,21,共2页
谈论并分析脑卒中患者所致的头晕有什么特点并且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统计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做完CT和MRI后,记录并统计患者的结果,将卒中患者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结果:有基础病变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患... 谈论并分析脑卒中患者所致的头晕有什么特点并且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统计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做完CT和MRI后,记录并统计患者的结果,将卒中患者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结果:有基础病变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明显增大,在脑卒中所致的头晕发病时,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等现象,而非脑卒中组的患者发货所能头晕时,上述症状则不是十分明显。具有可比性。结论:临床发现,脑卒中患者经常头晕。因此,研究脑卒中引起的头晕尤为重要。积极发现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全面掌握其发病机制,对我们也非常重要。经过这项研究,作者发现大多数患者是由后循环系统疾病引起的,在引起头晕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脑卒中占很大比例。临床医生在诊断的时候需要更加重视头晕患者的诊断,需要排除脑梗死,这一点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晕 脑卒中 临床特点 急诊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10
作者 刘慧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8期0027-0028,共2页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乙组和甲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甲组在此基础上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乙组在甲...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乙组和甲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甲组在此基础上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评分。结果:治疗15d,2组C反应蛋白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或降低,且乙组改善或降低的程度好于甲组(P<0.01或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NIHSS评分影响分析
11
作者 李欣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169-0171,共3页
重点研究针对于急性脑梗死(ACI),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观察NIHSS评分。方法 选取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药物为尿激酶,50例)与干预组(静脉溶栓药物为阿替普酶,5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神经功能评价、病情改善评... 重点研究针对于急性脑梗死(ACI),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观察NIHSS评分。方法 选取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药物为尿激酶,50例)与干预组(静脉溶栓药物为阿替普酶,5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神经功能评价、病情改善评价与不良反应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所取得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干预组经过治疗所评估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病情改善评分均更低(P<0.05),干预组的不良反应率更低(P<0.05)。结论 阿替普酶用于ACI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降低NIHSS评分,改善症状,有出血风险低、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NIHSS评分
下载PDF
头颈部复发癌^(125)I粒子植入治疗剂量学评估与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贞 王娟 +3 位作者 赵静 刘奎甲 唐富龙 张宏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研究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癌术前和术后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河北省人民医院25例头颈部晚期复发肿瘤患者在CT或B超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肿瘤三维立体图象,计算1... 目的:研究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癌术前和术后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河北省人民医院25例头颈部晚期复发肿瘤患者在CT或B超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肿瘤三维立体图象,计算125I粒子植入的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计划靶区匹配周边剂量(MPD)为85~120Gy,术后1周内做验证计划,比较术前以及术后80%、90%、100%肿瘤体积接受的处方剂量(D80、D90、D100)、计划靶区接受90%、100%、15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90、V100、V150)、平均吸收剂量(Dmean)、计划靶区体积(PTV)各组数据差异,并观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期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术后D80、D90、D100、V150、Dmean和P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9、1.95、0.89、0.59和-1.52,z=-0.66,P>0.05;V90、V100手术后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3.3.83,P<0.05。随访3~93个月,随访率96%。CR 5例,PR 14例,NC 4例,PD 2例,总有效率(CR+PR)为76%;3、6、12和24个月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76%、64%和28%。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64%和52%。2例患者分别脱落6和5颗粒子;3例术后出现Ⅳ级皮肤损伤,经对症治疗后好转。4例出现Ⅰ级皮肤反应,3个月内好转。结论:125I粒子植入术后验证剂量,基本可以实现预期剂量分布,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头颈部晚期复发肿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125I粒子 近距离放射治疗 剂量验证
原文传递
脑动脉瘤麻醉插管双侧瞳孔突然散大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海鹏 李玉清 韩树生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6期F0003-F0003,F0004,共2页
患者,男,54岁,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1d收入院。入院检查:血压(BP)190/110mmHg(1mmHg=0.133kPa),脉搏60次/min,患者呈嗜睡状态,颅神经无异常,四肢活动可,未引出病理反射,颈项强直4F,神经系统检查克氏征阳性。1周后经股... 患者,男,54岁,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1d收入院。入院检查:血压(BP)190/110mmHg(1mmHg=0.133kPa),脉搏60次/min,患者呈嗜睡状态,颅神经无异常,四肢活动可,未引出病理反射,颈项强直4F,神经系统检查克氏征阳性。1周后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右侧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准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经右侧翼点入路,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在麻醉插管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插管 脑动脉瘤 瞳孔 双侧 神经系统检查 全脑血管造影 经股动脉穿刺 气管插管全麻
原文传递
美多芭结合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李欣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0043-0045,共3页
研究美多芭结合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此次研究共纳入120例帕金森病患者,时间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分组,字面朝上则纳入,对照组(60例)单一使用美多芭治疗,花面朝上则纳入观察... 研究美多芭结合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此次研究共纳入120例帕金森病患者,时间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分组,字面朝上则纳入,对照组(60例)单一使用美多芭治疗,花面朝上则纳入观察组(60例),施以美多芭结合吡贝地尔缓释片治疗。对比各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的GABA测定值以及UPD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DA、5-H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帕金森患者实施美多芭与吡贝地尔缓释片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美多芭 吡贝地尔缓释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