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川芎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孟宪浩 郑贯中 +3 位作者 吴业新 刘勇 韩冰 于永志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5期22-23,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血清sVCAM-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sVCAM-1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治疗UA疗效良好,同时可降低血清sVCAM-1水平,稳定易损斑块可能是其治疗UA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川芎嗪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向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5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对98例PCAD-AMI患者(PCAD组)、114例晚发冠心病(LCAD)AMI患者(LCAD组)及82例非冠心病者(非冠组)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进行分...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对98例PCAD-AMI患者(PCAD组)、114例晚发冠心病(LCAD)AMI患者(LCAD组)及82例非冠心病者(非冠组)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危险因素分析显示,PCAD组阳性家族史的比率显著高于LCAD组(P<0.01);PCAD、LCAD两组与非冠组比较,各项危险因素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PCAD组单支病变比率比LCAD组高(P<0.01)。PCAD组的单支闭塞率与LCAD组相近,未见双支闭塞者。PCAD组的每例单个支架置入比率显著高于LCAD组(P<0.01)。结论:PCAD-AMI患者的发病与传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PCAD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轻于LCAD组;经皮冠脉介入术是PCAD-AMI患者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电图变化与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吴业新 张素花 李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1期113-116,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细胞由于长时间心肌缺血而坏死。心电图作为一种有用可行的检查手段已广泛用于梗死相关动脉及其闭塞部位的诊断。本文就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作简要综述,以便准确定位下壁梗死相关动脉。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梗死相关动脉
下载PDF
早期T波倒置及IL-6、sCD40L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李华 于永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2期126-127,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早期T波倒置及白介素-6(IL-6)、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研究并探讨早期T波倒置及白介素-6(IL-6)、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24小时内患者心电图是否出现倒置将其分为T波倒置组、T波未倒置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L-6、sCD40L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T波倒置组的IL-6、s CD40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波倒置组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且均优于T波未倒置组(P<0.05);T波倒置与IL-6、sCD40L、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密切相关。结论:介入治疗后早期是否出现T波倒置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效果及预后予以反映,可作为其预后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T波倒置 IL-6 SCD40L
下载PDF
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疗效观察
5
作者 李华 郑贯中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7期69-70,共2页
目的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用纤溶酶200U,1次/d,7d为1疗程。用药后评价临床疗效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有效率87.50%,心电图改善率78.12%,纤维蛋白原降... 目的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符合WHO诊断标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用纤溶酶200U,1次/d,7d为1疗程。用药后评价临床疗效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有效率87.50%,心电图改善率78.12%,纤维蛋白原降低。结论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纤溶酶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硫酸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郑贯中 刘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2期59-,共1页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不稳定型 心绞痛
下载PDF
经乳晕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10例报告
7
作者 刘稳 李华 《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年第5期91-92,共2页
目的应用内镜技术探讨创伤小,美观的甲状腺切除术。方法10例甲状腺瘤患者采用经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镜下完成手术,无并发症。结论经乳晕入路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疗效好,出血少且具有美容效果。
关键词 内镜 经乳晕入路 甲状腺切除术
下载PDF
褪黑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于永志 《中国医药》 2015年第9期1403-1405,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最常见的动脉硬化血管病,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AS的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最常见的动脉硬化血管病,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AS的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先后有多种病变合并存在,包括局部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继发性病变尚有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褪黑素可通过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和/或炎性反应来参与AS的形成过程[2].现就AS的发病机制以及褪黑素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褪黑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孟宪浩 吴业新 +3 位作者 王英亮 马强 刘勇 闫涛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分别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B型脑钠肽(BNP)、临床表现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33.7 ±7.9)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55.9±12.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4,P <0.01).治疗组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pH值、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B型脑钠肽(BNP)分别为(133.89 ±5.45)次/min、(34.25±5.67)次/min、(104.52 ±7.25) mmHg、7.29 ±0.06、(81.52 ±5.01)%、(55.30 ±7.14) mmHg、(46.23±10.30) mmHg和(831.59 ±292.65) ng/L,治疗3h后上述8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心率、呼吸频率、MAP、pH值、SaO2、PaO2、PaCO2和BNP分别为(87.27 ±5.74)次/min(t=32.794,P <0.01)、(20.15 ±2.54)次/min(t=12.636,P<0.01)、(76.57±3.76) mmHg(t=19.055,P<0.01) 、7.40 ±0.06(t =7.218,P <0.01)、(97.16±1.27)%(t=16.848,P <0.01)、(92.80 ±6.24)mmHg(t=22.019,P<0.01)、(40.56±5.19) mmHg(t=2.737,JP<0.05)和(265.52±65.39) ng/L(t=10.511,P<0.01).对照组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MAP、PH值、SaO2、PaO2、PaCO2和BNP分别为(132.13 ±5.31)次/min、(34.96±4.78)次/min、(102.56 ±7.14) mmHg、7.30 ±0.06、(82.15 ±5.24)%、(54.56±6.27) mmHg、(44.30±9.27) mmHg和(823.15±277.26) ng/L,治疗后心率[(92.15 ±4.28)次/min,t=32.638 、P<0.01]、呼吸频率[(23.91 ±3.27)次/min,t=10.634、P<0.01]、MAP[(82.83±3.52) mmHg,t =13.800 、P<0.01]、SaO2[(93.16±2.59)%,t=10.488、P<0.01)]、PaO2[(75.19±3.52) mmHg,t=15.974、P <0.01]和BNP[(371.15±87.55) ng/L,t=8.656 、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值、PaCO2较前无明显改变,分别为7.32 ±0.05(t=1.426,P =0.159) 、(43.78 ±6.74)mmHg(t =0.253,P=0.801).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MAP、pH值、SaO2、PaO2、PaCO2和BNP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3.795、5.056、6.767、5.703、7.721、13.686、2.107、5.382,P <0.01或P<0.05).结论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能迅速改善急性左心衰竭并低氧血症患者心功能,纠正低氧血症,降低血浆BN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B型脑钠肽
原文传递
环磷腺苷葡胺对老年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孟宪浩 吴业新 +3 位作者 王英亮 郑贯中 韩冰 刘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625-1627,共3页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对老年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环磷腺苷葡胺加常...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对老年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老年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环磷腺苷葡胺加常规治疗,疗程10d,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及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3—9.66,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VEF(%)及FS(%)值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4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70-20.30,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17,P〈0.05),治疗组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老年重度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既能降低其血清NT—proBNP水平,又能提高其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类 治疗应用 环AMP 治疗应用 心力衰竭 收缩性 药物疗法 心脏 利钠肽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心可舒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华 耿强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610-1613,共4页
目的心可舒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心可舒组33例,分别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及预后... 目的心可舒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心可舒组33例,分别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及预后。结果 PCI术后6个月,二组患者血清中IL-6、sCD40L的水平均较术前及术后1d减低,其中心可舒组IL-6、sCD40L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可舒组较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可舒可降低PCI术后IL-6、sCD40L水平,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可舒 白细胞介素-6 可溶性CD40配体 心脏事件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与Q-T离散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华 郑贯中 张素花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1969-197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观察6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根据其是否在介入治疗后24h内出现T波倒置,将患者分为T波倒置组45例,未倒置组20例,分别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室...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T波倒置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观察6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根据其是否在介入治疗后24h内出现T波倒置,将患者分为T波倒置组45例,未倒置组20例,分别观察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Q-T离散度及预后。结果 T波倒置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减低、达酶峰时间提前、QTd及QTcd显著缩短,随访6个月,T波倒置组较未倒置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结论 Q-T间期离散度变化和介入治疗后是否早期T波倒置均为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的简易临床指标,与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T波倒置 介入治疗 Q—T离散度
原文传递
纤溶酶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华 张素花 耿强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839-1841,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纤溶酶对其的影响。方法心房颤动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26例,常规药物联合纤溶酶治疗组(B组)24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以23例健...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纤溶酶对其的影响。方法心房颤动患者50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A组)26例,常规药物联合纤溶酶治疗组(B组)24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以23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纤溶酶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B组显著低于A组(P<0.01)。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其血栓形成有一定影响,纤溶酶能有效降低血栓前体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心房颤动 血栓前体蛋白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静脉泵入地尔硫卓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业新 张素花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10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对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对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静脉持续泵入地尔硫卓72h治疗。严格控制地尔硫卓的剂量。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ST段压低及血流动力... 目的探讨地尔硫卓对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2例对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静脉持续泵入地尔硫卓72h治疗。严格控制地尔硫卓的剂量。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ST段压低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静脉滴注地尔硫卓治疗后,心绞痛得到有效控制,总有效率9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发作时ST段压低程度减轻(P〈0.05);治疗后血压、心率(P〈0.05)和收缩压×心率均明显降低(P〈0.0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地尔硫卓静脉泵入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但需严格控制药物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 地尔硫卓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男性早发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向群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6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男性早发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对60例男性早发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PCAD组)、106例男性非早发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非PCAD组)、66例男... 目的分析男性早发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对60例男性早发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PCAD组)、106例男性非早发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非PCAD组)、66例男性非冠心病患者(非冠组)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危险因素分析显示,PCAD组的超重和阳性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非PCAD组(P〈0.01)。与非冠组比较,PCAD组与传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PCAD组较非PCAD组的单支病变比率高(P〈0.05),冠脉造影平均积分低(P〈0.01)。结论传统危险因素与PCAD组的发病密切相关。PCAD组比非PCAD组的单支病变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早发冠心病 糖代谢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早发冠心病闭塞病变临床分析
16
作者 张向群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22期29-31,共3页
目的 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闭塞病变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对52例PCAD闭塞病变患者、61例晚发冠心病(LCAD)闭塞病变患者和58例非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目的 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闭塞病变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对52例PCAD闭塞病变患者、61例晚发冠心病(LCAD)闭塞病变患者和58例非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介入治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危险因素分析显示,PCAD组与LCAD组比较血脂异常、阳性家族史、吸烟比率偏高(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PCAD组的单支病变较LCAD组偏高(P<0. 05);单支闭塞和双支闭塞率均较LCAD组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D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闭塞血管的开通率为62.07%,与LC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AD组的发病与传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LCAD组相当,闭塞血管多半可经PCI术开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闭塞病变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介入术
原文传递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关系临床观察
17
作者 李华 吴业新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5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病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冠心病患者及非冠心病患者血尿酸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平均尿酸水平(578.4±68.25u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28.6±97.76u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 目的探讨冠心病发病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冠心病患者及非冠心病患者血尿酸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组平均尿酸水平(578.4±68.25u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28.6±97.76u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作为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尿酸血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早发冠心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研究
18
作者 张向群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5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的传统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对33例早发冠心病NSTEMI患者、31例早发冠心病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和35例相同年龄段非冠心病(...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的传统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对33例早发冠心病NSTEMI患者、31例早发冠心病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和35例相同年龄段非冠心病(非冠组)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统危险因素分析显示:NSTEMI组与STEMI组比较,高血压比率较高(P〈0.05);NSTEMI、STEMI两组与非冠组各项传统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结果显示:NSTEMI组较STEMI组左主干病变比率、闭塞性病变(〉99%狭窄)比率、冠脉造影平均积分较高(P〈0.05)。结论早发冠心病NSTEMI患者重度病变较多,需尽早控制危险因素、及时进行冠脉血运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冠心病 ST段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溶栓治疗3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洪军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3-213,共1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永志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7期166-166,共1页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于我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共80 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12.5~25.0 mg/次,2 次/d);...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于我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共80 例,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12.5~25.0 mg/次,2 次/d);观察组患者联合美托洛尔和辛伐他汀(口服 20 mg)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0%;观察组的室性期前收缩和房性期前收缩次数分别是(1506.00±1044.00)、(1123.00±434.00),与对照组(2942.00±2146.00)、(1926.00±1045.00)相比,明显较少.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在使用美托洛尔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被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