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诱导与维持期应用苯磺酸瑞马唑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1
作者 徐辉 张晓伟 +1 位作者 张鹏 张珂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诱导与维持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50例。瑞马唑仑组给予6 mg/(kg·h)苯磺酸瑞马唑仑进行麻醉诱导,时间<3 min... 目的观察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诱导与维持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50例。瑞马唑仑组给予6 mg/(kg·h)苯磺酸瑞马唑仑进行麻醉诱导,时间<3 min,维持量0.1~0.5 mg/(kg·h);丙泊酚组予丙泊酚2.0~2.5 mg/kg麻醉诱导,维持量4~10 mg/(kg·h)。辅助通气后根据患者体质量依次推注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两组术中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间断给予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记录两组镇静成功(呼之不应或睫毛反射消失)例数及成功率、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消失时BIS、切皮开始前BIS、切皮开始后BIS、手术结束前BIS;记录麻醉诱导和维持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期呛咳、注射痛、体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手术结束至气管导管拔出时间、恢复室滞留时间。结果两组镇静成功率均为100%。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意识消失时间延长,意识消失时BIS、切皮开始前后BIS、手术结束前BIS增高,麻醉诱导期体动、注射痛、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降低,呛咳发生率升高(P均<0.05)。结论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诱导与维持镇静效果与丙泊酚相当,能够满足临床麻醉的需要,且更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注射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丙泊酚 麻醉诱导 脑电双频指数 注射痛
下载PDF
单侧上颌窦病变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
2
作者 刘佳 路磊 +1 位作者 王雪 王林霞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3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单侧上颌窦病变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1—12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单侧上颌窦病变患者,经由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分析单侧上颌窦病变的CT与MRI诊断影像学特征。结果:50例单侧上颌窦病变患者左侧、右侧... 目的:分析单侧上颌窦病变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方法:纳入2022年1—12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单侧上颌窦病变患者,经由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分析单侧上颌窦病变的CT与MRI诊断影像学特征。结果:50例单侧上颌窦病变患者左侧、右侧病变分别有31例、19例,实施全麻鼻内镜鼻窦开放及病变清除手术,术中可见患侧鼻腔内新生物22例,对鼻腔病变进行清除后发现其起源于同侧上颌窦,术后病理结果包括单纯类型的慢性上颌窦炎病变、上颌窦真菌球类型、上颌窦后的鼻孔部位息肉以及上颌窦之内的出血坏死类型的息肉、上颌窦内翻乳头状瘤病变。单侧上颌窦病变患者CT影像学特征涉及阴影密度、窦壁骨质,信号分别是均一、增厚;单侧上颌窦病变患者MRI影像学特征的检查类型涉及T1、T1增强(内部)、T1增强(边缘)、T2(内部)、T2(边缘),信号分别是略低、无增强、增强(水肿黏膜)、略低、低。结论:通过分析单侧上颌窦病变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可以明确两者在临床实施的意义,为后续有效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单侧上颌窦病变 诊断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崔雪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4期193-194,共2页
探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运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麻醉)和对照组(单纯罗哌卡因麻醉)各75人。结果:麻醉后,观察... 探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运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麻醉)和对照组(单纯罗哌卡因麻醉)各75人。结果:麻醉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血压、心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均较低(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运用罗哌卡因复合地佐辛,能够使血压、心率水平维持在稳定状态,有效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地佐辛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在全麻下肝部分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毅 李培祥 张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3期60-63,共4页
探讨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实施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在肝部分切除术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40例,应用计算机中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GB组)和全麻组(G组),... 探讨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超声引导实施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在肝部分切除术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40例,应用计算机中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GB组)和全麻组(G组),每组20例。GB组在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每点注入混合药:0.33%罗哌卡因20 ml,G组不做处理。采用酮铬酸氨丁三醇5mg/kg术后镇痛,静脉注射丙泊酚5μg/次追加镇痛,使术后48 h内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记录术后48 h内追加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从停麻醉药到呼之能应)、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自手术结束到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出院时间。结果 与G组相比,GB组术后48h内额外追加丙泊酚的剂量降低、苏醒时间缩短,并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G组降低,差异显著(P<0.05),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出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用于全麻下肝部分切除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腹直肌鞘阻滞 肝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阿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珂 李洪图 +3 位作者 张娜 路雪 韩宁 李安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150例,男62例,女88例,年龄30~60岁,体重45~90 kg,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阿芬太尼+咪达唑仑组(AM组)、舒芬太尼... 目的探讨阿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150例,男62例,女88例,年龄30~60岁,体重45~90 kg,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阿芬太尼+咪达唑仑组(AM组)、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组(SM组),每组75例。A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阿芬太尼6μg/kg,S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2 mg/kg、舒芬太尼0.06μg/kg。静脉注射丙泊酚1~2 mg/kg至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为0分时停止注射丙泊酚,立即开始胃肠镜操作。记录丙泊酚首次剂量、总消耗量、追加次数。记录起效时间、操作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胃镜插入咽喉部(T_(1))、结肠镜插入肛门(T_(2))、过脾曲(T_(3))、过肝曲(T_(4))时改良非插管患者行为疼痛量表(BPS-NI)评分。记录患者和内镜医师满意率,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SM组比较,AM组丙泊酚首次剂量明显减少(P<0.05),起效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T_(1)时BPS-NI评分明显降低(P<0.05),患者和内镜医师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阿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起效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降低呛咳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率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芬太尼 咪达唑仑 丙泊酚 镇静 无痛胃肠镜 舒芬太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