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在足踝部骨折外常见疾病诊断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成 陈树涛 高武长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0年第10期93-98,共6页
介绍了高频超声在踝关节韧带损伤、足底筋膜炎、跟腱断裂、Morton神经瘤、踝管综合征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诊断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了高频超声在足踝部骨折外常见疾病诊断及辅助治疗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展望,为... 介绍了高频超声在踝关节韧带损伤、足底筋膜炎、跟腱断裂、Morton神经瘤、踝管综合征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诊断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分析了高频超声在足踝部骨折外常见疾病诊断及辅助治疗中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展望,为临床更加规范化诊治足踝部骨折外常见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足踝部疾病 诊断 辅助治疗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交腿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柳 于徳骄 +3 位作者 刘千 孙文丽 王军力 张成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交腿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8年4月,对下肢大面积缺损实施交腿皮瓣移植术的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围手术期分别采用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的临床...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交腿皮瓣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8年4月,对下肢大面积缺损实施交腿皮瓣移植术的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围手术期分别采用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交腿皮瓣全部成活,无皮瓣坏死出现。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的术后进食时间为(3.98±0.53)h,拔除尿管时间为(10.52±1.42)h,住院时间为(14.83±2.13)d,均缩短;术后3 h的一般疼痛评分为(1.42±0.68)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术后3例出现创面感染,经积极抗炎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未出现创面感染情况。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常规的护理过程进行了优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大大提升了患者的自信心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外科 交腿皮瓣移植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3D打印联合关节镜下机械臂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延子 高武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822-2826,共5页
背景:跟骨骨折治疗经历了漫长历史,传统L形入路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入路,其暴露充分,但术后并发症较高,如何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前提下实现跟骨骨折精准内固定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方向,3D打印、关节镜及机器人辅助技术为此提供了新的治... 背景:跟骨骨折治疗经历了漫长历史,传统L形入路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入路,其暴露充分,但术后并发症较高,如何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前提下实现跟骨骨折精准内固定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方向,3D打印、关节镜及机器人辅助技术为此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目的:探讨3D打印联合距下关节镜监视下机械臂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62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行3D打印联合距下关节镜监视下机械臂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传统组32例行传统L形入路手术。记录并对比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螺钉置入精准率、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等恢复情况,另外进行目测类比评分及Maryland评分。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传统组(P<0.05);②观察组螺钉置入精准率高于传统组(P<0.05);③两组术后目测类比评分及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3D打印联合距下关节镜监视下机械臂辅助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切口微创、术前等待时间短、手术时间短、螺钉置入精准、术后并发症低、骨折愈合快,是个性化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经皮螺钉 内固定 3D打印 距下关节镜 机械臂
下载PDF
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综述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成 李超 +1 位作者 韩向东 高武长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1年第1期97-101,共5页
阐述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进程,介绍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在骨折复位、关节置换、骨盆髋臼骨折、股骨颈骨折以及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骨科手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混合现... 阐述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进程,介绍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在骨折复位、关节置换、骨盆髋臼骨折、股骨颈骨折以及脊柱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骨科手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混合现实技术以及纳米技术等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手术机器人 骨折 骨科手术 骨科手术机器人
下载PDF
3D打印截骨导板在截骨矫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成 陈树涛 高武长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0年第3期98-101,共4页
介绍了3D打印截骨导板的制备过程,分析了3D打印截骨导板在桡骨截骨矫形、下颌骨截骨矫形、胫骨截骨矫形、髋臼截骨矫形、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矫形、足踝部畸形矫形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3D打印截骨导板应用于临床截骨矫形的不足与发展展望。... 介绍了3D打印截骨导板的制备过程,分析了3D打印截骨导板在桡骨截骨矫形、下颌骨截骨矫形、胫骨截骨矫形、髋臼截骨矫形、全膝关节置换截骨矫形、足踝部畸形矫形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3D打印截骨导板应用于临床截骨矫形的不足与发展展望。指出了3D打印截骨导板为骨科截骨矫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临床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截骨导板 截骨矫形 畸形愈合 骨科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跟骨骨折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延子 陈树涛 +3 位作者 王长水 孙常胜 田学东 高武长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SandersⅢ型和SandersⅣ型复杂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组34例和传统组32例。3D打印组采用术前三维规划、3D打印、术前虚...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66例SandersⅢ型和SandersⅣ型复杂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组34例和传统组32例。3D打印组采用术前三维规划、3D打印、术前虚拟复位、钢板预塑形、体外模拟手术,指导实际手术,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1~65岁,平均(37.6±3.9)岁;身高(172.2±2.6)cm;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5例,其他9例;Sanders分型,Ⅲ型19例,Ⅳ型15例。传统组行常规“L”形入路手术,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0~66岁,平均(36.1±4.1)岁;身高(171.7±4.5)cm;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2例,其他10例;Sanders分型,Ⅲ型17例,Ⅳ型1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Maryland评分等。结果6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50个月,平均(30.5±6.1)个月。3D打印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复位时间、透视次数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Marylan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辅助治疗复杂跟骨骨折优势明显,是个性化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L”形入路 内固定 复杂跟骨骨折
下载PDF
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成 陈树涛 +2 位作者 高武长 刘延子 安超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83-38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交叉中空加压螺钉联合背侧解剖接骨板的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集了46例中重度拇外翻伴骨质疏松患者,年龄65~73岁。观察患者的融合率情况以及术后相关... 目的探讨应用交叉中空加压螺钉联合背侧解剖接骨板的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5月~2019年4月收集了46例中重度拇外翻伴骨质疏松患者,年龄65~73岁。观察患者的融合率情况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比较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AOFAS)以及视觉疼痛模拟量表评分(VAS)。术前、末次随访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46例患者进行了6~22个月的随访。46例中重度拇外翻伴骨质疏松患者全部实现了临床上和影像学上的第一跖趾关节融合,全部达成了早期负重活动的目的,末次随访时发现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出现。术前HVA为(41.8±7.6)°,术后HVA为(15.6±1.6)°;术前IMA为(18.3±1.9)°,术后IMA为(9.6±1.3)°;术前AOFAS为(49.7±4.7)分,术后AOFAS为(81.6±2.9)分;术前VAS为(8.9±0.9)分,术后为(1.7±1.1)分。患者HAV、IMA、AOFAS、VAS在术前和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5、27.28、-35.94、36.78,均为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拇外翻伴骨质疏松患者来说,应用交叉中空加压螺钉联合背侧解剖接骨板的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矫形效果满意,融合率高,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趾关节 拇外翻 骨质疏松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