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质针温针灸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军涛 张文骞 邹亮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7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银质针温针灸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普通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予银质针温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7天,观察临床疗效及ISOA指数、VAS评分的变化情... 目的观察银质针温针灸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普通针温针灸治疗,治疗组予银质针温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7天,观察临床疗效及ISOA指数、V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5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SOA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SOA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VAS积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质针温针灸治疗中老年膝骨关节炎疗效满意,可显著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改善其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温针灸 银质针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卧位牵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军涛 张文骞 邹亮 《山东中医杂志》 2015年第4期264-266,共3页
目的:观察卧位牵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对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卧位牵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机械牵引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F波... 目的:观察卧位牵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对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将8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卧位牵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坐位机械牵引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结果:研究组的整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F波的传导速度也快于对照组,且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卧位牵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卧位牵顿手法 肌电图
下载PDF
硒在消化系统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玉斗 袁霞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中含量仅612mg[1-2],但对人体的健康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817年瑞典化学家Berzelius发现硒元素,1973年美国的Rotruck等发现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成分,从而揭示了硒的第一个生物活性形式。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生物转化 免疫
下载PDF
PFNA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潘承波 刘征 +2 位作者 刘法银 陈树涛 李嗣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5期120-121,共2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同期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9例,PFNA组38例,ALP组41例,对比两组病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两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各项...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同期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79例,PFNA组38例,ALP组41例,对比两组病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两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骨质疏松,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是优先考虑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NA ALP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安超 王优丽 张成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面对骨肿瘤患者个体化的差异如何在尽量保留肢体情况下精准完整地切除骨肿瘤、重建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减少肿瘤复发率以及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对于骨科医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3D打印新型模型与骨肿瘤周围复... 面对骨肿瘤患者个体化的差异如何在尽量保留肢体情况下精准完整地切除骨肿瘤、重建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减少肿瘤复发率以及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的功能对于骨科医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介绍了3D打印新型模型与骨肿瘤周围复杂的解剖关系,3D打印截骨导板快速切除骨肿瘤,3D打印假肢及内植入物重建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3D生物打印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以及3D打印技术目前存在的不足5方面的内容。本文总结分析了3D打印技术在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有助于研究者实现更为精确的术前规划设计,使复杂的手术简单化,显著地提高手术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新型模型 3D打印截骨导板 3D打印假体 3D生物打印 骨肿瘤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2
6
作者 袁霞 刘文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11期1072-1073,共2页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优护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和传统式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拆线时间、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术后3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度、患者满意度等...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优护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和传统式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拆线时间、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术后3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度、患者满意度等,采用李克特量表对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优护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关节内积血、静脉血栓、感染、髌下挛缩综合征、滑膜炎等临床并发症发生比例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护组拆线时间、术后疼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关节屈曲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加(P均<0.01),优护组的满意度和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有着良好的效果,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中应该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 优质护理 评价
下载PDF
骨折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海燕 孙晓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因长时间卧床休息引起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治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研究选择2006年3月~2012年5月期间本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32例作为对象,根据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栓塞程度不同分别采取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手术治疗三种方...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因长时间卧床休息引起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治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 研究选择2006年3月~2012年5月期间本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32例作为对象,根据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栓塞程度不同分别采取溶栓治疗、抗凝治疗、手术治疗三种方式,护理方面采取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患者心理障碍疏导工作等方法.结果 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骨折患者急救成功率为81.25%,死亡率18.75%.结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骨折患者中并发症严重的一种疾病,当患者肺动脉阻塞面积过半时猝死率发生极高.本组根据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不同程度的栓塞给予治疗后合理的护理方法,提高了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存活率,提示,当骨折患者发生急性肺动脉栓塞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护理应用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并发症 急性肺动脉栓塞 急救护理
下载PDF
断肢再植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海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8期262-263,共2页
目的对断肢再植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1年上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在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断肢再植手术的2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其术后的护理工作。结果给予饮食、体位、室内环境、病情观察等一系列的护理... 目的对断肢再植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1年上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在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断肢再植手术的20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其术后的护理工作。结果给予饮食、体位、室内环境、病情观察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后,其疗效令人较为满意。结论精致的护理措施与正确的病情康复指导,是患者尽早康复的关键条件,能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肢再植 术后护理 功能锻炼
下载PDF
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初次置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承波 王维军 +3 位作者 陈树涛 刘征 刘发银 李嗣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5期153-155,共3页
目的比较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不同固定方式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假体选择适应证。方法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89例89髋,同期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2例92髋。对比两组病例的手术时... 目的比较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不同固定方式在髋关节初次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假体选择适应证。方法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患者89例89髋,同期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92例92髋。对比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患者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并发症、假体位置、术后Harris髋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生物型假体平均手术时间方面有优势且差异显著(P<0.05);骨水泥型假体组较生物型假体组在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等方面有优势且差异显著(P<0.05)。骨水泥型假体组术后早期Harris髋评分较生物型假体组高,功能恢复较生物型假体组快。结论正确识别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骨水泥假体与生物型假体,在髋关节初次置换中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型 生物型 髋关节初次置换 适应证
下载PDF
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重度足母外翻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武长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12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探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骨赘撑开、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第1、2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5例(56足),均采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外侧关节囊... 目的探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骨赘撑开、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第1、2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5例(56足),均采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足母收肌松解手术治疗。测量患足负重正位X线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35例(56足),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感染发生。跖骨间夹角由术前的23.6°改善至术后的1 1.4°。AOFAS术前评分47.6分,术后评分84.0分。结论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一种较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跖骨 截骨 接骨板 内固定 足母外翻
下载PDF
骨水泥假体治疗全髋置换术后晚期深部感染2例分析
11
作者 孙军 项国 +3 位作者 李嗣生 张文骞 刘征 聂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1646-1646,共1页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手术后并发症 感染/病因学
下载PDF
膝交叉韧带囊肿的诊断及关节镜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承波 王维军 +2 位作者 陈树涛 刘法银 陈新良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4期12-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膝交叉韧带囊肿的临床诊断及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从2008-2013年共诊治7例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囊肿切除,随访6-12个月,平均(8±3.2)个月。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膝交叉韧带囊肿的临床诊断及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从2008-2013年共诊治7例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患者,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囊肿切除,随访6-12个月,平均(8±3.2)个月。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和手术后疗效评定的Glasgow评定法对膝关节功能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7例患者均无复发,手术前、后的1周、1个月、3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71.8±4.8)分,手术后提高至(92±2.1)、(94±1.8)、(95±2.6)分,术后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例患者Glasgow疗效评定全部为优。结论交叉韧带囊肿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MRI可提高诊断率,关节镜下可明确诊断且在治疗交叉韧带囊肿上具有创伤小、疗效佳的优点,是治疗交叉韧带囊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囊肿 关节镜 MRI
下载PDF
经跟后外侧L形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初步临床报告
13
作者 李嗣生 孙军 +3 位作者 潘成波 刘征 陈树涛 孙茂庚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7期477-478,共2页
目的评价跟后外侧L形入路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08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跟后外侧L形入路,对78例8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实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SandersⅡ型25足,Ⅲ型39足,Ⅳ型18足。术后随访3~36... 目的评价跟后外侧L形入路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08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跟后外侧L形入路,对78例8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实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SandersⅡ型25足,Ⅲ型39足,Ⅳ型18足。术后随访3~36个月,观察患足并发症发生情况,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骨折复位不佳1例,距下关节痛2例。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内固定术后总体优良率83.27%,SandersⅡ型、Ⅲ型、Ⅳ型优良率分别为91.82%、88.73%、70.02%,三种类型优良率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典跟外侧L形入路相比,跟后外侧L形入路不仅有经典跟外侧L形入路的各种优点,而且视野更大,有利内固定钢板安放;避开了跟外侧动脉及腓肠神经的走行部位,避免了损伤,有效地防止了术后皮瓣坏死、创口感染及延迟愈合、皮肤感觉障碍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关节内骨折 手术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人双侧全膝人工关节同期置换的护理
14
作者 王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0期333-33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双侧全膝人工关节同期置换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40例老年患者,给予术前与术后的精致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结果所有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 目的探讨老年人双侧全膝人工关节同期置换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40例老年患者,给予术前与术后的精致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等。结果所有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给予精致的护理方法后,行双侧全膝人工关节同期置换手术的患者康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人工关节 置换手术 护理
下载PDF
舒适护理应用于骨折患者的效果探讨
15
作者 王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1期380-382,共3页
目的通过用两种方法来对骨折患者给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后的患者疼痛感及满意度来分析哪种方法更具有优越性。为今后用于骨折患者的护理提供有效的方法借鉴。方法对在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62例骨折... 目的通过用两种方法来对骨折患者给予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后的患者疼痛感及满意度来分析哪种方法更具有优越性。为今后用于骨折患者的护理提供有效的方法借鉴。方法对在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62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舒适组(31例)和常规组(31例),舒适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在术后3d的骨折部位的疼痛程度进行统计,同时统计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最后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优越性。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的统计发现,常规组患者0~I级疼痛程度的患者明显低于舒适组,即舒适组患者出现的疼痛感要好于常规组;满意度调查显示,常规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7.1%,而舒适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6.8%。以上各项统计P〈0.05,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折患者给予舒适护理,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减少了各项不良生理指标,也取得了很好的患者满意度,可以在今后的骨折患者的护理中采取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骨折患者 疼痛感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肘关节游离体20例疗效分析
16
作者 潘承波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0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取出肘关节游离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肘关节游离体病例,通过肘关节镜下取出,观察术前与术后肘关节疼痛、关节运动范围、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残留,有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采用改良HSS肘关节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取出肘关节游离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肘关节游离体病例,通过肘关节镜下取出,观察术前与术后肘关节疼痛、关节运动范围、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残留,有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采用改良HSS肘关节评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记录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及关节活动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均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切口1例持续渗液,19例按期愈合无感染,2两例滑膜软骨瘤病例有游离体残留,1例发生一过性神经损伤;末次随访VAS评分、HSS肘关节评分、屈伸活动度等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取出游离体治疗肘关节游离体具有探查全面,手术彻底及并发症少的优点,熟练的关节镜操作经验,有效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关节镜 游离体
下载PDF
膝关节内骨折的关节镜下治疗临床探讨(附31例病例报告)
17
作者 潘承波 王静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8期221-221,共1页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内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9例髌骨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股骨髁骨折患者在关节镜观察下,皮外钳夹复位、螺钉及钢板内固定;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8例,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对...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内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9例髌骨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股骨髁骨折患者在关节镜观察下,皮外钳夹复位、螺钉及钢板内固定;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8例,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对其近期及远期并发症进行记录统计,对膝关节功能疗效按 HSS评分表及Lysholm评分表评估。结果全部患者随访9~22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6周伸屈功能正常,术后2个月骨折线模糊,6个月均已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按HSS评分表评估膝关节功能,优24例、良4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2.8%。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后复查31例患者术后1年评分平均93分(84~96分),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26°(116°~135°),获得主动屈膝90°时间平均为18d(13~34d),无膝关节僵直发生。结论对于膝关节内骨折,行关节镜下骨折复位、固定术治疗,具有伤口小、血运损伤少、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点,严格选择适应症,可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内骨折 关节镜 内固定 适应症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系统与普通解剖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探讨
18
作者 潘承波 王静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1期461-462,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同期治疗的42例胫骨近端骨折病例,其中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23例,普通解剖板治疗19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例愈合情况、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并进行统...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同期治疗的42例胫骨近端骨折病例,其中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23例,普通解剖板治疗19例。对比分析两组病例愈合情况、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来观察两者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组各项指标之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微创组优于普通解剖板组,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系统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较胫骨近端解剖板更具优势,是未来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系统 普通解剖板 胫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双侧同期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学东 季晓风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85-87,共3页
一、概述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其血液供应十分丰富。相对于一般的四肢关节手术,膝关节置换术中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松质骨截骨和软组织松解,术中出血量较大,同时伴随着隐性失血。由于失血对凝血指标造成的压力,双膝置换时... 一、概述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其血液供应十分丰富。相对于一般的四肢关节手术,膝关节置换术中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松质骨截骨和软组织松解,术中出血量较大,同时伴随着隐性失血。由于失血对凝血指标造成的压力,双膝置换时的失血量并非等于单侧膝关节置换失血量乘以二,可达3000ml以上,双侧膝关节同期置换常常导致失血性贫血,接受双侧同期置换的患者多需要输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 血液管理 围手术期 双侧 膝关节置换术 隐性失血 同期置换 软组织松解
原文传递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含量与VEGF、bFGF、BMP-2 m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维军 李嗣生 +3 位作者 牛东生 刘法银 孙军 张子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84-991,共8页
目的坏死骨的血管再生及骨修复能力与VEGF、bFGF与BMP-2多种生长因子关系密切,通过观察股骨颈骨折、创伤性及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股骨头局部上述因子的表达变化,并与其组织病理学的骨... 目的坏死骨的血管再生及骨修复能力与VEGF、bFGF与BMP-2多种生长因子关系密切,通过观察股骨颈骨折、创伤性及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股骨头局部上述因子的表达变化,并与其组织病理学的骨质含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为进一步探讨ANFH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针对不同病因进行个性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5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愿捐赠的股骨头标本进行观察。创伤性ANFH 22例(A组),Ficat分期:Ⅲ期13例,Ⅳ期9例。非创伤性ANFH 19例(B组),Ficat分期:Ⅲ期11例,Ⅳ期8例;其中激素性10例,酒精性7例,原因不明2例。新鲜股骨颈骨折18例(C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头负重区骨密度;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HE染色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计算空骨陷窝百分比及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对其VEGF、bFGF、BMP-2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A、B组骨密度均低于C组,B组低于A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股骨头形态不规则,光镜下见坏死区骨小梁稀疏、不完整,有大量空骨陷窝;健存区A组有较多纤维组织增生,B组髓腔内脂肪细胞增生、肥大。扫描电镜示A、B组大多骨细胞脂肪变性、坏死,骨基质内见脂肪细胞增生。C组均呈正常股骨头结构。A、B组空骨陷窝百分比均高于C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仅空骨陷窝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VEGF、BMP-2、bFGF mRNA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及吸光度(A)值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BMP-2、bFGF mRNA两指标均较B组高(P<0.05),但VEGF mRNA 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因子表达强度与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成正相关,而与空骨陷窝百分比成负相关。结论创伤性ANFH的股骨头修复能力强于非创伤性ANFH,创伤性与非创伤性ANFH股骨头局部VEGF、bFGF、BMP-2 mRNA表达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VEGF BFGF BMP-2 骨质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