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网络教学环境下师德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马成强
-
机构
淅川县一初中
-
出处
《教育论坛》
2006年第5期26-27,共2页
-
文摘
随着城市局域网的逐步普及,网络教学逐渐成为现实。网络文化在给学校生活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给传统教育中的师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计算机与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引导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建网络文明。”笔者仅就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师德建设,谈谈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
关键词
网络教学环境
师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道德意识
学校生活
网络文化
传统教育
-
分类号
G451.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被引量:3
- 2
-
-
作者
白庆伟
-
机构
南阳市淅川县一初中
-
出处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2年第8期48-48,共1页
-
文摘
实施化学教学,应舍弃传统的化学教学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必须把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问题。
-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动力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培植学生阅读欣赏能力的尝试
- 3
-
-
作者
胡银锋
-
机构
河南省淅川县一初中
-
出处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4年第4期60-61,共2页
-
-
关键词
教学情境
中小学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学生注意障碍的成因与矫正
- 4
-
-
作者
李向彦
-
机构
河南省淅川县一初中
-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2期74-75,共2页
-
-
关键词
学生
注意力
成因
疲劳
小学
教育心理学
学习障碍
教师
学校环境
注意障碍
-
分类号
G6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G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论教师专业化校本培训
- 5
-
-
作者
邓俊国
-
机构
淅川县一初中
-
出处
《教育论坛》
2004年第1期4-5,共2页
-
文摘
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了三级课程体制,但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最终的再设计与实施都在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要靠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水平和课程整合能力的发展。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设计也只是一种蓝本,必须通过教师的再创造才能实施。如综合课程中,教学内容、方法都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
校本课程开发
终身学习
培训原则
校园文化建设
中小学
-
分类号
G451.2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472.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自律·赏识·沟通——谈新课改中教师的素质
- 6
-
-
作者
傅智
周铁华
-
机构
淅川县一初中
-
出处
《教育论坛》
2006年第1期16-18,共3页
-
文摘
与传统教育相比,新课程改革重在教育观念的转变,我认为在新课改条件下应把自律、赏识、沟通作为教师必备的素质。
-
关键词
新课改
素质
教师
赏识
自律
新课程改革
传统教育
教育观念
-
分类号
G47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7
-
-
作者
李向彦
-
机构
淅川县一初中
-
出处
《教育论坛》
2001年第3期36-37,共2页
-
文摘
厌学虽学习失败的最重要原因,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谁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这个“最好的老师”是从哪里请来的?任何兴趣都不凭空飞来的,兴趣是靠长期的多方位的培养形成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需要立体的、全方位的协调作用,我校主要采用学校、考古组、班集体、自我管理小组、家庭,立体构架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网络,全方位培养学习兴趣。
-
关键词
学生
厌学
学习兴趣培养
教学管理
班集体建设
家庭教育
-
分类号
G442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改革传统教育习惯的思考
- 8
-
-
作者
马成强
-
机构
淅川县一初中
-
出处
《教育论坛》
2006年第2期15-15,共1页
-
文摘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通过传统的教育模式体现的。多年来教师在传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教育习惯。这些习惯相当部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来支配的,它在传承并固化着传统教育。
-
关键词
传统教育观念
教育习惯
改革
教育模式
教育实践
教师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谈教师的批评艺术
- 9
-
-
作者
杜仕瑞
-
机构
淅川县荆紫关一初中
-
出处
《教育论坛》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
文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他的学生无故打死一只麻雀,为了教育这个学生,他便令这学生找到一个雀巢,里面正有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它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没法搞活它们了。”这情境使这个学生非常懊悔。20年后,这位学生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当时严厉地批评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因此而自己惩罚自己……”
-
关键词
批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
教育家
学生
前苏联
情境
惩罚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在“导学互动”理念中如何体现语文特色
- 10
-
-
作者
麻清珍
-
机构
南阳市淅川县一初中
-
出处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7年第1期16-16,共1页
-
文摘
新课改强调语文课堂要有浓浓的"语文味",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文本,要用文本教会学生知识,训练学生能力,而不是去分析文本,教文本,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课堂不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我们应该在熟练运用"导学互动"模式的进程中,不要忘了回归"语文味"。
-
关键词
导学互动
语文特色
-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