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1
作者 郝文清 孟凡平 杨广君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69-171,共3页
公民意识是基于对道德、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的理解而形成的社会意识,是现代社会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五个教学模块中,即绪论、三个主题模块(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公民意识是基于对道德、法律赋予的权利义务的理解而形成的社会意识,是现代社会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五个教学模块中,即绪论、三个主题模块(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结束语,根据其功能与内容把公民意识的培育贯穿渗透到每一模块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培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与公共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 公民意识教育 公共精神
下载PDF
基于“中国数字大学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 被引量:3
2
作者 郝文清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91-94,共4页
"中国数字大学城"是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推出的集精品课程开发、课程建设、网络辅助教学、虚拟协同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进行精品课程的开发、申报、建设、维护... "中国数字大学城"是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推出的集精品课程开发、课程建设、网络辅助教学、虚拟协同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进行精品课程的开发、申报、建设、维护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为教师数字化备课、本学科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为教师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强大的网络辅助教学、督学功能,并且能够自动为教师建立完整的数字化教学档案。淮北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使用天空教室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辅助教学,精品课程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网络辅助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任课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促进了学风的改善,提高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大学城 思政 基础课 网络辅助教学
下载PDF
现代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被引量:2
3
作者 郝文清 张卫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1期84-87,共4页
西方进入后现代社会之后,标榜"反本质""、去中心"的解构主义思潮甚嚣尘上,这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些理论蜂拥而入,呈现出"乱花... 西方进入后现代社会之后,标榜"反本质""、去中心"的解构主义思潮甚嚣尘上,这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当前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些理论蜂拥而入,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态势,许多学术研究者盲目跟风,以洋为本。种种来自西方的思想潮流,必然给人们造成更大的迷茫和困惑,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面对价值相对主义、道德怀疑论、意识形态批判、反乌托邦主义以及道德意志自由论等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种种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其进行积极回应,给予有力的批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思潮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契合点——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郝文清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39-142,共4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实现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不但能够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促进专业学习,而且更能加深对理论的内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指导的理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开展实践教学,实现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不但能够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促进专业学习,而且更能加深对理论的内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指导的理解,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识与了解更充分,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同时也能够改变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偏见。实施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对教学考核进行配套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专业学习
下载PDF
论大学生慈善意识与慈善精神的培育 被引量:1
5
作者 郝文清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4年第3期33-36,共4页
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具有现代慈善意识和慈善精神的公民的积极参与。培育大学生的慈善意识和慈善精神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慈善理念水平,而且也能够促进全社会慈善理念水平提升和慈善事业的发展。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 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具有现代慈善意识和慈善精神的公民的积极参与。培育大学生的慈善意识和慈善精神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慈善理念水平,而且也能够促进全社会慈善理念水平提升和慈善事业的发展。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类型课为课程依托,以校园慈善活动为载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健康的现代慈善意识和塑造以"平等、互助、友爱、共享"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现代慈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慈善 意识 精神 培育
下载PDF
和谐视阈下的师生共同成长研究
6
作者 李宽亮 郝文清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师德修养并不单纯是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水平和状态的问题,它更是一个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人生追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它也是教师学术研究、为人处事、... 师德修养并不单纯是个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水平和状态的问题,它更是一个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人生追求——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它也是教师学术研究、为人处事、教育教学等方面人格与道德品质的感性显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所显现的平衡与协调的状态,这种平衡与有序体现为师生双方在心理认知上对双方的关系具有共同的价值判断(彼此有认同感);在情感上能够相融(彼此在情感上接近);在行为上能够相互协调。和谐是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伦理与心理条件。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价值、树立民主法治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与"依法执教"、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艺术水平、教师自觉培育自身健全的人格等几方面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 共同成长
下载PDF
陈独秀、李大钊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玉宏 郝文清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5-128,共4页
在20世纪初中国政局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陈独秀、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基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人生阅历及对中国政局的判断,就中国政治发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思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主政治... 在20世纪初中国政局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陈独秀、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基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人生阅历及对中国政局的判断,就中国政治发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思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主政治思想。今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时刻,对他们的民主政治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尤显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李大钊 民主政治 劳工专政
原文传递
论手机道德 被引量:4
8
作者 郝文清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产品在当代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社会成员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成为影响人们社会关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手机使用的道德失范,既损害了他人的正当利... 手机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产品在当代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部分社会成员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成为影响人们社会关系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手机使用的道德失范,既损害了他人的正当利益,又干扰和影响了社会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教学秩序等。从道德层面规范和调节手机使用就成为当务之急。手机道德从本质上说属于社会公德的一个方面,是社会公共生活中需要道德进行规范和调节的新领域。根据手机的使用以及对他人与自身的影响,把"无害原则"确立为手机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依据这一基本原则,手机道德的基本规范可以从手机使用的场合、手机使用的时间、手机功能的运用、信息浏览与传播的内容以及废旧手机的处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失范 手机 社会公共秩序 日常生活 高科技产品 公共场合 社会成员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术语起源略考
9
作者 孙宜晓 郝文清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是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同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宗派主义斗争的语境下而产生的。起初,由于使用这一概念的是反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是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同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宗派主义斗争的语境下而产生的。起初,由于使用这一概念的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派别和工人运动内部的宗派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具有贬义内涵的称谓,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拒绝承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随着马克思主义逐渐战胜各种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潮、工人阶级内部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并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领导地位,恩格斯对这一术语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逐渐认同和接受了用"马克思主义"指称马克思和他共同创立的理论,笼罩在"马克思主义"术语上的贬义性质渐渐消失,而成为一个正面的术语。随着与修正主义斗争取得的胜利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让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真心向往、令资产阶级反对派发抖的革命理论的正式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 恩格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