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8
1
作者 陆兆华 孙天泽 +3 位作者 张警 张文涛 杨明 李忠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834-5839,共6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其手术入路有经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两种手术入路存在各自优缺点。目的:探讨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其手术入路有经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两种手术入路存在各自优缺点。目的:探讨单侧、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83例,分别采用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双侧入路组208例)或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单侧入路组175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评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目测类比评分并行X射线片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填充量、X射线照射次数、椎体后凸Cobb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中间高度、骨水泥渗漏率及相邻椎体再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25-98个月(平均43.3个月)的随访。(1)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射线曝光次数均明显少于双侧入路组(P<0.05)。(2)单侧及双侧入路组组内目测类比评分、ODI功能指数、椎体后凸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及中间高度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骨水泥渗漏率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分别为7.7%(15例/194例)、8.1%(19例/23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术后相邻非手术椎体骨折发生率单侧与双侧入路组分别为9.1%(16例/175例)、6.3%(13例/208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说明,同传统双侧椎弓根入路相比,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同时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单侧椎弓根入路 双侧椎弓根入路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前路螺钉矢状角对相邻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兆华 赵峰 +3 位作者 苏维成 赵晓勇 赵彦涛 李忠海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17-621,共5页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颈前路螺钉矢状角(sagittal screw angle,SSA)对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判断SSA是否是引起邻近节段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基于健康成年男性C3~7节段CT图像建立颈椎有限元模型。模拟颈前路C5椎体次全切除、C4~...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颈前路螺钉矢状角(sagittal screw angle,SSA)对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判断SSA是否是引起邻近节段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基于健康成年男性C3~7节段CT图像建立颈椎有限元模型。模拟颈前路C5椎体次全切除、C4~6钢板内固定术,按照SSA(0°,0°)(5°,5°)(10°,10°)分别建模,计算在不同的SSA下,C4上终板、C6下终板以及钢板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 C4上终板在前屈时前方区域所受应力最大,随着SSA的增加,C4上终板整体所受的最大应力逐渐减小,SSA增大10°后,C4上终板前方区域的最大应力减小12.67%。C6下终板在前屈时前方区域所受应力最大,随着SSA的增加,C6下终板整体所受的最大应力逐渐减小,SSA增大10°后,C6下终板前方区域的最大应力减小7.99%。钢板在前屈和后伸时其最大应力均较集中于中部区域,并且显著高于上部及下部区域,随着SSA的增加,钢板受到的应力会逐渐增加。结论在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手术中,增大SSA,可增加钢板承受的应力,同时降低邻近节段终板的应力,从而减少邻近节段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螺钉矢状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