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辅助运动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研究
1
作者 李春花 程庆华 《大医生》 2021年第16期122-12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机械辅助运动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应用机械辅助运动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48 h以内病情没有发展,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给予机械辅助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采取自体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的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取机械辅助运动康复训练,效果较好,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辅助运动康复训练 自体训练 脑梗死
下载PDF
非稳定平面核心稳定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与平衡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王群 高勤俭 +1 位作者 王强强 邵婷婷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2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非稳定平面核心稳定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与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7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在非稳定平面开展核心稳定训练。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非稳定平面核心稳定锻炼对脊髓损伤患者步行与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7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在非稳定平面开展核心稳定训练。治疗前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分析步行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干控制能力测试评分(trunk control test score,TCT)、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步频、步长、舒适步速均明显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T评分、BBS评分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稳定平面核心稳定锻炼能够显著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定平面 核心稳定锻炼 脊髓损伤 步行能力 平衡能力
下载PDF
胃黏膜相关淋巴瘤临床病理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娟 祁真玉 吴凯 《安徽医学》 2011年第8期1198-1200,共3页
胃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属淋巴结外与黏膜相关的一种非霍奇金淋巴瘤,由Isaac-son等于1983年首次提出,是最常见的淋巴结外MALT淋巴瘤,占胃淋巴瘤的1/3,胃肿瘤的3%。
关键词 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样淋巴组织 幽门螺杆菌 治疗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时兔血浆N-乙酰-β-葡萄糖酐酸酶和丙二醛的变化
4
作者 张一望 路虹 张梅芳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9年第7期1291-1291,共1页
休克是临床上死亡率高的危症,一直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而休克不同时期病人的变化机制不同。本实验旨在研究失血性休克不同时段,主要集中于早期失血性休克阶段时期细胞损伤变化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早期失血性休克 N-乙酰 丙二醛 兔血浆 酸酶 糖酐 葡萄 β-
原文传递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汝玉江 郑晓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2期1890-1891,共2页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痛经患者100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推拿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26例,有效率94.0%;对照组痊愈4例,有效率58.0%,两...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痛经患者100例,按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推拿治疗,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26例,有效率94.0%;对照组痊愈4例,有效率58.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1,P <0.05)。结论推拿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推拿 医学 中国传统
原文传递
针刺、艾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培武 程庆华 李斌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4期2201-220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采用单盲、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艾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1个月后对两组的膀胱功能变化进行...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采用单盲、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艾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1个月后对两组的膀胱功能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膀胱容量、残尿量、自行排尿率分别为(349.4±13.5)mL、(98.7±15.3)mL、92.26%,对照组分别为(323.4±17.8)mL、(127.8±17.8)mL、51.8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8、5.60,)(χ2=3.97,均P〈0.05)。结论针刺、艾灸结合膀胱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艾灸 膀胱功能训练 神经源性膀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