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高春 段怀凤 《安徽医学》 2014年第11期1520-1523,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34例老年ACI患者分为脑梗死合并LA组69例(LA组)和脑梗死组65例(非LA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 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34例老年ACI患者分为脑梗死合并LA组69例(LA组)和脑梗死组65例(非LA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 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结果 134例患者中,认知障碍者59例(44.03%),其中LA组34例(49.27%),非LA组25例(38.46%)(x2=5.443,P=0.071);LA组中1级Mo CA评分高于该组的3级及4级分级(P<0.05);非LA组Mo CA评分高于LA组(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关键梗死部位及非关键梗死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88%vs 27.12%,P<0.05);LA及非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80%vs 32.20%,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梗死部位及LA为老年A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部位比LA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大(OR=0.607、0.496,P<0.05)。结论脑梗死部位及LA与老年ACI后认知功能状态密切相关,相比LA而言,脑梗死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老年 脑白质疏松症 梗死部位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尘肺并发结核患者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L型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序列突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陆军 常琳 +3 位作者 马帅 叶松 李卫鹏 李朝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淮南矿区尘肺并发结核患者感染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s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DR-MTB)L型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14株MTB菌L型临床分离株,用药敏试验鉴定MDR-MTB菌L型;抽提MDR-MTB ... 目的探讨淮南矿区尘肺并发结核患者感染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ple drugs 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DR-MTB)L型异烟肼耐药基因katG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14株MTB菌L型临床分离株,用药敏试验鉴定MDR-MTB菌L型;抽提MDR-MTB L型和H37Rv标准菌株DNA,PCR法扩增katG基因,并对katG基因的突变集中区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从114株临床分离株中检出MDR-MTB菌L型31株(27.2%),其katG基因突变率为61.3%(19/31);主要集中在315位点碱基置换突变,以Ser315Thr为主(AGC→ACC)(48.4%,15/31),其次是315位点Ser315Asn(AGC→AAC)突变(9.7%,3/31)以及431位点Ala431Val(GCG→GTG)突变(3.2%,1/31),未发现多位点联合突变,12株(38.7%,12/31)未发现katG基因突变;随机检测的10株异烟肼敏感株未见katG基因单链构象异常。结论淮南矿区尘肺并发结核患者感染的MDR-MTB菌L型异烟肼耐药情况较为严重,高度保守的katG基因突变是导致异烟肼耐药的分子基础,其突变位点呈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结核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L型 耐药 KATG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BAEP和TCD在早期诊断后循环缺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常琳 吕友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6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后循环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01—2012-12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收治62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分别进行BAEP和TCD检查观察是... 目的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后循环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01—2012-12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收治62例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确诊的后循环缺血患者,分别进行BAEP和TCD检查观察是否有相应改变,进而明确该两项检查应用于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62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中,BAEP异常58例,异常率95.5%;TCD异常54例,异常率87%。结论 BAEP和TCD的异常对早期诊断后循环缺血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后循环缺血
下载PDF
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谭震 吕友梅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性脑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IP患者(SIP组)5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SIP患者(非SIP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中有吸烟史、饮酒史、发热以及...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性脑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IP患者(SIP组)5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SIP患者(非SIP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中有吸烟史、饮酒史、发热以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的比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等检查结果。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SIP组相比,SIP组有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血症、发热及颈部/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患者的比例较高(P<0.05);其他因素如冠心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吸烟以及饮酒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发热以及颅内外血管狭窄是SIP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常琳 臧程强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12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治疗时间 疏血通注射液 疗效观察 首次发病 肾功能不全 诊断标准 脑血管病
下载PDF
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3例
6
作者 常琳 吕友梅 臧程强 《安徽医学》 2013年第7期931-933,共3页
目的探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淮南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近2年收治的3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3例均... 目的探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淮南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近2年收治的3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3例均为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舞蹈症状均为急性起病,以一侧为主,头部影像学检查CT显示患肢对侧尾状核头和壳核呈高密度,MRI显示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稍低或等信号,DWI像呈稍高或等信号。经降糖、补液治疗,并服用氟哌啶醇症状控制较好。结论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长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症患者,病变部位以纹状体为主,影像学表现特殊,控制血糖,服用氟哌啶醇和氯硝安定有助于舞蹈症状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酮症高血糖 糖尿病 偏侧舞蹈症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用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探究
7
作者 朱高春 段怀凤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9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将这80例患者... 目的:探讨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MMSE评分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和7 d,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和90 d,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对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丁苯酞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提高其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序贯疗法 中青年 缺血性脑卒中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50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8
作者 朱高春 段怀凤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0期189-189,共1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病例资料50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见于老年男性,多有脑血管病史;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病例资料50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主要见于老年男性,多有脑血管病史;主要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视觉障碍、意识障碍及共济失调等;颅脑CT平扫及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见基底动脉尖端2处及以上血循环障碍可确诊;临床治愈率低,致残率及致死率高,预后极差,本组50例患者存活出院42例,死亡8例,出院随访3月内,死亡4例,15例患者存在严重瘫痪。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常易误诊、误治,临床治愈率极低,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形成 被引量:5
9
作者 陶安 《血栓与止血学》 2016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析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83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并应用... 目的探析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83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并应用奥扎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获得改善,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组各指标的下降幅度更大,提示得到更佳改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明显高于对照组65.9%(2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7/42),对照组为12.2%(5/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甚佳,可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聚集并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脑部血液动力学的改善,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奥扎格雷 灯盏花素注射液
下载PDF
外周血CTRP9、HMGB1及CRP水平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虎 花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11期1842-184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CTRP9、HMGB1及CR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诊治10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静脉溶栓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分为HT... 目的探讨外周血CTRP9、HMGB1及CRP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诊治10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静脉溶栓后是否出现出血转化分为HT组(76例)和无HT组(32例),比较两组外周血CTRP9、HMGB1及CRP水平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同时运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CTRP9、HMGB1及CRP水平对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外周血CTRP9、HMGB1及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MGB1及CRP水平高是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CTRP9水平低是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血清中CTRP9、HMGB1及CRP水平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752、0.781,敏感性为89.5%、65.8%、69.7%(P<0.05)。结论HMGB1和CRP水平的升高及CTRP9水平的下降均能HT的发生有关,可作为预测HT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TRP9 高迁移率族蛋白1 血清C反应蛋白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下载PDF
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转归的影响因素及MPV与RDW对其预测价值
11
作者 花军 李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2期329-332,337,共5页
目的探究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转归的影响因素及MPV与RDW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收取的卒中患者102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六个月后使用MRS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MRS≤1且≥0)76例,转归不良... 目的探究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转归的影响因素及MPV与RDW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收取的卒中患者102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六个月后使用MRS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MRS≤1且≥0)76例,转归不良组(MRS≥2分)26例;分析转归的单因素影响;采用最佳刻度分析卒中静脉溶栓后转归的多因素影响;ROC曲线分析RDW、MPV对该病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高血压、SBP、WBC、Hb、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转归良好组DBP、高血脂、NIHSS评分、RDW、MPV较于转归不良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MPV、二者联合诊断均具有预测价值(P<0.05),高血脂、DBP、RDW、MPV均为影响卒中转归的不良因素(P<0.05);转归良好组高血脂、NIHSS评分、RDW、MPV较于转归不良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DW、MPV均可以作为预测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转归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静脉溶栓 MPV RDW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安徽省淮南市居民脑卒中471例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友梅 陈红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771-773,共3页
目的评价淮南市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构成情况。方法选择连续登记住院的淮南市居民脑卒中患者471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62例,出血性脑卒中109例,对已知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占首位(... 目的评价淮南市脑卒中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构成情况。方法选择连续登记住院的淮南市居民脑卒中患者471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362例,出血性脑卒中109例,对已知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占首位(缺血性脑卒中为69.3%、出血性脑卒中为77.9%),是各类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构成情况有所不同,男性患者吸烟、饮酒问题较女性患者更突出(分别为51.1%、33.2%和5.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1.81、67.62,均P〈0.01)。糖尿病、心脏疾病、房颤的患病率在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高(分别为37.6%、31.9%、19.3%和22.3%、20.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12、8.09、11.12,均P〈0.0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律服药仅占40.8%、47.4%。房颤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更多见。结论控制血压、血糖仍是本地区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重点工作,对不同性别的人群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重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发病率 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脑微出血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常琳 常悦悦 余传庆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08-812,共5页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s)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早期判断患者预后及预防。方法对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47例TIA患者,均在人院时及不同方案治疗f他汀治疗...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s)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早期判断患者预后及预防。方法对自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47例TIA患者,均在人院时及不同方案治疗f他汀治疗基础上给予单抗治疗29例、双抗治疗103例、抗凝治疗15例11周后行头颅影像学检查评估CMBs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结果等,及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90d内脑卒中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IA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首次头颅影像学检查示存在CMBs患者共30例,治疗1周后复查示新增CMBs患者2例(单抗治疗1例,双抗治疗1例),不同治疗方案间新增CMBs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90d随访中,147例TIA患者中发生脑卒中9例,未发生脑卒中13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发生组在心房颤动、ABCD2评分、颈动脉狭窄≥50%、CMBs、脑白质高信号比例方面与脑卒中未发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MBs是TIA后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26,P=0.003,95%CI:0.320-2.390)。结论CMBs可以预测评估TIA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常琳 吕友梅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17期2604-2606,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有病灶内继发出血分为出血性转化组(HT组)和非出血性转化组(NHT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饮... 目的 研究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有病灶内继发出血分为出血性转化组(HT组)和非出血性转化组(NHT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心房颤动史、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HT组21例,NHT组39例,出血性转化率为35%,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及入院后血压、血糖高的患者易于出血转化(P =0.009、0.013、0.005、0.008、0.017);有心房颤动、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出血位于皮层及总胆固醇低的患者易于出血转化(P=0.020、0.037、0.003、0.009),而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冠心病史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35、0.309、0.196、0.717、0.058).结论 高血压、高血糖、心房颤动、低胆固醇血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转化 脑梗塞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班旭英 徐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4期3770-3771,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特征。方法以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分析脑电图特征。结果106例患者癫痫发作25例,其中早发型21例,迟发型4例。106例患者共有28例监测到癫痫样放电,其中...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的脑电图特征。方法以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分析脑电图特征。结果106例患者癫痫发作25例,其中早发型21例,迟发型4例。106例患者共有28例监测到癫痫样放电,其中有临床症状者25例,占89.3%。脑电图诊断急性脑梗死继发癫痫敏感度为89.3%,特异度为96.3%,准确度为94.3%。28例癫痫样放电患者均伴有α波频率减慢,慢波(θ、δ波)数量明显增多,出现典型棘、尖(慢)波。25例癫痫患者(θ+δ)/(α+β)值为(8.1±0.7),81例非癫痫患者(θ+δ)/(α+β)值为(7.0±0.6),癫痫患者(θ+δ)/(α+β)值明显高于非癫痫患者(t=3.062,P<0.05)。结论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可以发现癫痫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癫痫 脑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吕友梅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749-1750,共2页
卒中是21世纪全球老年人群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PSD)为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1-8],是一种继发性抑郁,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但大多集中在20%~50%之间[9-10]。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有关 P... 卒中是21世纪全球老年人群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PSD)为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1-8],是一种继发性抑郁,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但大多集中在20%~50%之间[9-10]。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和康复。有关 PSD 的发生机制学说众多,机制尚不清楚,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是当前最为广泛接受的理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相关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老年人群 发生机制 PSD 致残率
原文传递
无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培志 陈红 孙伟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1055-1056,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很容易并发呼吸衰竭,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生命危险。在常规治疗措施中仅靠低浓度吸氧或药物治疗往往起效缓慢且效果欠佳。有创机械通气虽然治疗效果确切,但由于需要气管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很容易并发呼吸衰竭,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生命危险。在常规治疗措施中仅靠低浓度吸氧或药物治疗往往起效缓慢且效果欠佳。有创机械通气虽然治疗效果确切,但由于需要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给患者增加痛苦,且易导致并发症。无创机械通气(BiPAP)由于具备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现在,使用BiPAP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已成为临床上广泛应用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患者 无创机械通气 动脉血气分析 COPD合并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药物治疗 BIPAP
原文传递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一例分析
18
作者 常琳 吕友梅 +1 位作者 余锋 刘晓敏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7-1069,共3页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是以脑部深穿支小动脉受累为主的19号染色体上Notch3基因突变导致的...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是以脑部深穿支小动脉受累为主的19号染色体上Notch3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早期常表现为先兆偏头痛发作(发生率约为20%-40%)。本研究将1例以头痛就诊的CADASIL患者及其家族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 头痛 核磁共振成像 Notch3基因外显子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谭震 吕友梅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16期2491-2493,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依达拉奉和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于治...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依达拉奉和七叶皂苷钠静脉滴注。于治疗后14 d、28 d进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病灶体积,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14 d、28 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义( t=2.136, t=4.117,P<0.05,P<0.01)。治疗后14 d,血肿、水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95,t=0.737,均P>0.05);治疗后28 d,血肿、水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0,t=2.367,P<0.01,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0,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血肿吸收、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依达拉奉 七叶皂苷钠
原文传递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蓓蕾 张奥楠 吕友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6期62-67,共6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高达80%。但目前人们对此现象的影响因素仍缺乏深入的认识,而如何加强防控也鲜少有系统化的报道。目的分析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情况,并探... 背景有研究表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高达80%。但目前人们对此现象的影响因素仍缺乏深入的认识,而如何加强防控也鲜少有系统化的报道。目的分析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9年3月于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经溶栓治疗的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69例,根据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为发生组(n=33),未发生出血性转化为未发生组(n=13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为19.5%(33/169)。发生组患者高血压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及吸烟指数>400支年、饮酒史、抑郁症、尿蛋白阳性、超时间窗溶栓、大腔梗死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治疗后抗凝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4.899,95%CI(2.349,10.216)〕、心房颤动〔OR=7.783,95%CI(3.617,16.749)〕、吸烟指数>400支年〔OR=3.823,95%CI(1.845,8.406)〕、饮酒史〔OR=5.966,95%CI(2.306,15.434)〕、抑郁症〔OR=5.317,95%CI(2.067,13.677)〕、尿蛋白阳性〔OR=6.659,95%CI(2.436,18.201)〕、入院NIHSS评分>14分〔OR=7.576,95%CI(2.671,21.493)〕、超时间窗溶栓〔OR=6.767,95%CI(2.294,19.964)〕、大腔梗死〔OR=7.493,95%CI(2.015,22.325)〕、华法林〔OR=4.670,95%CI(1.815,13.482)〕、其他抗凝药物〔OR=5.703,95%CI(2.085,15.315)〕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存在高出血性转化发生风险,多发生于溶栓治疗后1周内,且高血压、心房颤动、吸烟指数>400支年、饮酒史、抑郁症、尿蛋白阳性、入院NIHSS评分>14分、超时间窗溶栓、大腔梗死、华法林、其他抗凝药物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老年人 溶栓 出血性转化 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