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的阴转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健 项桂菊 贾夫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S013-S015,共3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HBVDNA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α2b干扰素抗慢性乙肝患者PBMC内HBV-DNA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健 贾夫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87-88,共2页
目的 :探讨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内HBV的治疗效果 ,并与血清中HBV DNA ,HBeAg转阴率比较。方法 :以国产α2b干扰素 30 0MU/d ,10 0MU/d分组治疗 ,3个月为 1疗程 ,共 2个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 目的 :探讨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内HBV的治疗效果 ,并与血清中HBV DNA ,HBeAg转阴率比较。方法 :以国产α2b干扰素 30 0MU/d ,10 0MU/d分组治疗 ,3个月为 1疗程 ,共 2个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 ,血清内HBV DNA和HBeAg。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PBMC、血清内HBV DNA和HBeAg总体转阴率分别为 35 9% ( 19/5 3) ,45 3% ( 2 4/5 3) ,49 1% ( 2 6 /5 3)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但用 30 0MU治疗 2个疗程后 ,PBMC、血清内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 5 5 6 % ( 10 /18) ,6 6 7% ( 12 /18) ,6 1 1%( 11/18)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用 10 0MU治疗 2个疗程后 ,PMBC、血清内HBV 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 2 5 7% ( 9/35 ) ,34 3% ( 12 /35 ) ,42 9% ( 15 /35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α2b干扰素对PBMC内HBV D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其抗PBMC内HBV DNA的作用与α2b干扰素的使用剂量有一定关系 ,且与血清内HBV DNA的治疗效果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药物疗法 Α2B干扰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治疗 HBV-DNA 临床观察
下载PDF
HBV D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程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珺 张文胜 尹华发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489-489,共1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乙肝临床应用
4
作者 王传清 张文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64-165,共2页
乙肝发病机制复杂,但病毒是肝损伤的启动因素,是疾病持续发展的根源,因而抗病毒是治疗关键。抗病毒新药拉米夫定(Lamivudine,贺普丁)已于1998年底先后由美国FDA及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慢乙肝,具有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口服... 乙肝发病机制复杂,但病毒是肝损伤的启动因素,是疾病持续发展的根源,因而抗病毒是治疗关键。抗病毒新药拉米夫定(Lamivudine,贺普丁)已于1998年底先后由美国FDA及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慢乙肝,具有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口服方便等优点。 1 作用机制 拉米夫定为一种胞嘧啶核苷类似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治疗 病毒变异 慢乙肝 乙肝病毒 临床应用 HBVDNA 不良反应 干扰素 HBEAG 毒副作用
下载PDF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后干扰素抗体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王健 贾夫洋 +1 位作者 项桂菊 廖德跃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98-899,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 )患者干扰素治疗后干扰素抗体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干扰素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 94例慢性丙肝患者采用α2 b-IFN治疗 ,剂量为 3 0 0 m U/次 ,每周 3次 ,3个月为 1个疗程 ,共 3个疗程 ,动态检测抗 -HCV、HC...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肝 )患者干扰素治疗后干扰素抗体的表达水平及其对干扰素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 94例慢性丙肝患者采用α2 b-IFN治疗 ,剂量为 3 0 0 m U/次 ,每周 3次 ,3个月为 1个疗程 ,共 3个疗程 ,动态检测抗 -HCV、HCV-RNA及α2 b-IFN-Ig G表达水平。结果α2 b-IFN治疗后抗 -HCV、HCV-RNA阴转率分别为 3 2 .98% (3 1/ 94)和 3 8.3 0 % (3 6/ 94) ,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抗 -HCV、HCV-RNA阴转率分别为 10 .0 0 % (4 / 40 )和 15 .0 0 % (6/ 40 )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干扰素治疗后抗 -IFN-Ig G阳检率为 5 .3 2 % (5 /94)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疗程结束后 ,抗 -IFN-Ig G阳检率分别为 0 (0 / 94)、2 .13 % (2 / 94)和5 .3 2 % (5 / 94) ,干扰素治疗中抗 -IFN-Ig G产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α2 b-IFN对抗 -HCV、HCV-RNA阴转具有肯定疗效 ,且优于常规治疗 ,其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在治疗过程中可诱导机体产生少量抗α2 b-IFN-Ig G,其对 IFN-α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干扰素 治疗 干扰素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