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安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高子波 潘兆军 +4 位作者 赵玉祥 韩良荣 季东林 刘娟 武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26期54-57,共4页
目的评估淮安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的运行效果及其在救治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探讨其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经NETS转运至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计算危重转运患儿的疾病构成比例、转运成功率、... 目的评估淮安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的运行效果及其在救治危重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探讨其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经NETS转运至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计算危重转运患儿的疾病构成比例、转运成功率、总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 5年来共转运患儿846例,转运新生儿病种(第一诊断)前三位的分别是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367例(43.38%),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146例(17.26%),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135例(15.96%)。保暖、监护、输液和输氧、血糖监测等用药救治在转运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行机械通气转运患儿共268例,占转运总人数中的31.68%,且随年份增长逐年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有23例患儿未能一次转运成功,其中11例经稳定病情后二次转运顺利转至NICU;在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在转至NICU后病情恶化并于2 h内死亡患儿共6例,占转运总数的0.71%,其主要死亡原因为重症感染性休克、重度窒息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肺出血。结论积极开展和不断完善NETS,对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转运系统 危重症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非医学指征择期剖宫产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丁素芳 刘颖颖 武荣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1666-1669,共4页
目的观察非医学指征择期剖宫产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的非医学指征择期剖宫产足月新生儿94例,根据是否发生RDS分为RDS组(33... 目的观察非医学指征择期剖宫产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的非医学指征择期剖宫产足月新生儿94例,根据是否发生RDS分为RDS组(33例)和非RDS组(61例)。观察和比较2组间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非医学指征择期剖宫产足月新生儿的RDS的构成比为35%,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占67%,其诊断和处理时间为生后12~24h。2组患儿在性别、胎次、胎龄、Apgar评分、入院时日龄、住院天数、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天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DS组患儿出生体质量和动脉氧气分压/吸入氧气体积分数(P/F)值均低于非RDS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DS组患儿Downs评分、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和住NICU天数均高于非R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儿在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气漏发生率、低血糖症发生率、重度ICH的发生率和CPAP治疗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DS组患儿的CPAP治疗失败率、气管插管比率、机械通气时间和吸入氧浓度>60%比率均高于非RDS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DS组患儿合并早发型败血症(EOS)和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发生率均高于非RDS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DS组患儿合并ICH的发生率低于非RDS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医学指征择期剖宫产足月新生儿RDS的发生率较高、病情较严重且并发症多,其发病可能与ECD相关。降低非医学指征择期剖宫产率、早期发现和积极处理足月新生儿RDS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足月儿
下载PDF
血氧灌注指数和脉搏灌注变异指数在新生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瑜 武荣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8期14-17,共4页
血氧灌注指数(PI)和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是新一代脉搏血氧仪新增的测量参数,是无创、连续、便宜、快速且容易使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工具。PI能反映外周血流的实时变化,并能识别外周循环灌注不足的重症新生儿,是当前容量治疗的研究热点... 血氧灌注指数(PI)和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是新一代脉搏血氧仪新增的测量参数,是无创、连续、便宜、快速且容易使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工具。PI能反映外周血流的实时变化,并能识别外周循环灌注不足的重症新生儿,是当前容量治疗的研究热点。通过PI和PVI监测组织灌注和全身血流情况,可有效预测机体循环功能、早期识别新生儿病情变化。近年来,PI和PVI临床主要用于检测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及休克的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血流动力学改变、预测疾病转归并作为病情监测的敏感指标。本文就PI和PVI在新生儿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指数 灌注变异指数 新生儿 早产儿
下载PDF
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81
4
作者 代苗英 李少兵 +2 位作者 胡金绘 查丽 武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4-648,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入院的156例RDS新生儿,依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出生胎龄〈34周)42例,晚期早产儿组(出生胎龄34~36周)52... 目的: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入院的156例RDS新生儿,依据胎龄分为早期早产儿组(出生胎龄〈34周)42例,晚期早产儿组(出生胎龄34~36周)52例,足月儿组(出生胎龄≥37周)62例。回顾性分析RDS新生儿的基本情况、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156例RDS新生儿中,男女比例2.25:1;3组新生儿均以男性比例为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发病时间和入院年龄随胎龄增加均有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高危因素分析,出生窒息、胎盘异常、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均以早期早产儿最多,晚期早产儿次之;足月儿剖宫产率最高;早期早产儿不明原因早产概率高于晚期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中,足月儿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率最低;早期早产儿X线分级Ⅱ级以上的比例最高,吸氧和住院时间最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合并肺部感染、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概率均为最高,足月儿合并气胸的比例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新生儿中,早期早产儿治愈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胎龄RDS新生儿的发病特点、高危因素、并发症及治疗反应均存在差异,因此在诊断和治疗的时候需考虑胎龄因素。对于足月儿要严格掌握择期剖宫产的指证,减少RDS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胎龄 高危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101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查丽 武荣 +2 位作者 朱红利 胡金绘 王军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8期3405-3407,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01例血培养阳性结果且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败血症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两组间的...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01例血培养阳性结果且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败血症发病时间将病例分为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住院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是3.2%,临床表现以黄疸、反应低下、肺炎、合并局部感染灶、体温异常、血C反应蛋白升高和需要机械通气为主。早发型组羊水污染的发生率高于晚发型组(χ2=3.918,P=0.048);早发型组黄疸的发生率(79.0%)高于晚发型组(23.1%)(χ2=30.659,P=0.000);早发型组合并局部感染灶的发生率(9.7%)低于晚发型组(38.5%)(χ2=12.044,P=0.001);早发型组肺炎的发生率(27.4%)低于晚发型组(51.28%)(χ2=5.873,P=0.015)。败血症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占80.2%,革兰阴性菌占13.86%,真菌感染占5.94%。革兰阳性菌大多对力奈唑胺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临床医师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常见致病菌的特点选用抗生素,再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临床特点 病原学
下载PDF
PAV叠加SIMV模式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1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先洋 武荣 +2 位作者 郑国方 李娜 郝小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PPHN患儿12例,采用PAV+SIMV的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动脉...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我院PPHN患儿12例,采用PAV+SIMV的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85%~93%)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C02,25~40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通气后1、24、48、72、96h的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BP)、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所有1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通气时间为(107.8±7.9)h;平均吸氧时间为(8.7±1.8)d;平均住院时间为(24.2±7.6)d。机械通气后,患儿HR、呼吸频率(RR)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pH值、PaCO2数值和Pa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OI、吸入氧浓度、平均动脉血压(MABP)、呼气末压(PEEP)、弹性卸载(EU)、阻力卸载(RU)、气道峰压(PIP)的数值及SIMV设置呼吸次数,均随着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个时间点数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V+SIMV的通气模式在治疗新生儿PPHN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比例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胡金绘 王军 武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9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通气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时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出生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且需要机械通气58...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通气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时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出生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且需要机械通气58例新生儿,分为PRVC组(32例,采用PRVC通气)和SIMV组(26例,采用SIMV通气)。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动脉氧分压/肺泡氧分压;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酸血症、碱血症、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12、24、48、72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BP)、气道峰压(PIP)、氧合指数(OI)等变化。结果①58例RDS新生儿均治愈出院。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气胸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支气管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HR和RR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在机械通气72 h时接近正常范围。两组平均动脉血压变化均在正常范围。③两组PIP变化均呈下降趋势。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PIP比较、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PI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PIP在机械通气1、12、24、48、72 h均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OI变化均呈下降趋势。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OI值比较、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O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在机械通气1、12、24、48 h的OI值与SIM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OI在机械通气72 h时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机械通气时pH值〈7.35发生率(PRVC组为16.5%、SIMV组为13.5%)和pH值〉7.45发生率(PRVC组为7.8%、SIMV组为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 mm Hg的发生率低于SIM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PaCO2〉60 mm Hg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新生儿的呼吸支持中,在获得相同的疗效情况下,与SIMV模式比较,PRVC模式下PIP和过度通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RVC模式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损伤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新型综合培养模式在新生儿科进修医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玉祥 武荣 +2 位作者 韩良荣 季东林 陈仕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8期149-151,共3页
探讨新生儿科进修医生的新型综合培养模式,为市级妇幼保健院进修医生的临床带教提供借鉴方法。笔者总结如下:加强岗前培训、实行个性化带教、注重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加强三基本训练,把问题式教学、哲学思维和EBM应用... 探讨新生儿科进修医生的新型综合培养模式,为市级妇幼保健院进修医生的临床带教提供借鉴方法。笔者总结如下:加强岗前培训、实行个性化带教、注重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加强三基本训练,把问题式教学、哲学思维和EBM应用到临床带教实践中,切实加强考核和管理制度是进修医生成功带教的必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综合培养模式 进修医生 临床带教 新生儿科
下载PDF
胰石蛋白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查丽 胡金绘 +2 位作者 朱红利 刘颖颖 武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4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石蛋白(PSP)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ON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6月入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具有细菌感染危险因素或有疑似细菌感染征象且于出生后24 h内入院的新生儿90例,根据是否符合EONS的诊断标准分为败血症组... 目的探讨血清胰石蛋白(PSP)对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ON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6月入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具有细菌感染危险因素或有疑似细菌感染征象且于出生后24 h内入院的新生儿90例,根据是否符合EONS的诊断标准分为败血症组(33例)和非败血症组(57例)。选择20例同期出生一般情况好,没有感染中毒症状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在两组新生儿生后第1、3和7天留取外周血标本,测定血清中PS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组血清PSP水平在生后第1、3和7天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败血症组新生儿PSP水平在生后第1、3和7天均高于非败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败血症组新生儿血清PSP水平在生后0~3 d呈上升趋势,生后3~7 d呈下降趋势。生后第1天血清PSP水平诊断EONS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00~0.903,P<0.01)。生后第3天血清PSP水平诊断EONS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0.743~0.930,P<0.01);联合生后第1天血清PSP水平与生后第1天血清IL-6水平诊断EON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95%CI:0.804~0.953,P<0.01)。结论新生儿血清PSP水平对早期诊断EONS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出生后1 d血清PSP和IL-6水平能提高EONS的诊断敏感性并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发型败血症 胰石蛋白 白介素-6
下载PDF
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兆军 周利 +3 位作者 高子波 丁素芳 韩良荣 胡金绘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12期1494-1497,共4页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收治的50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在生后6小时内给头部亚低温治疗72小...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收治的50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在生后6小时内给头部亚低温治疗72小时,直肠温度维持在(34.5~35.5)℃;对照组监护下维持直肠温度(36.5~37.5)℃,两组其它治疗措施相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不良反应、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动态脑电图评价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的临床疗效。结果1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HIE治愈好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2头部亚低温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类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患儿在生后7、14、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测定,14天和28天时亚低温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85、2.136,均P〈0.05);4治疗72小时后患儿中对照组中、重度异常动态脑电图发生率高于亚低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8)。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对中、重度新生儿HIE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措施具有近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 不良反应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下载PDF
比例辅助通气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红利 郑国方 +6 位作者 丁素芳 高子波 赵玉祥 潘兆军 韩良荣 季东林 武荣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634-636,共3页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PAV+SIMV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95%)和呼气末二...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PAV+SIMV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95%)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0~45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患儿心率、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91例患儿痊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治愈率为95.8%。平均通气时间(97.3±8.5)h,平均吸氧时间(7.1±1.7)天,平均住院时间(18.2±6.5)天。机械通气后,患儿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的pH、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0I随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V叠加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比例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与容量控制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海燕 胡金绘 武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4期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和容量控制(VC)两种通气模式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时的相关参数变化,评估PRVC在NRDS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和容量控制(VC)两种通气模式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时的相关参数变化,评估PRVC在NRDS治疗中的优势。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3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呼吸机模式选择不同分为PRVC组(PRVC模式通气,n=17)和VC组(VC模式通气48 h后改PRVC模式通气,n=15),其他的呼吸机参数设置相同。观察两组患儿的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观察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24、48 h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血压,机械通气1、6、2、48 h的气道峰压和氧合指数的变化,以及机械通气时PH值〈7.35、pH值〉7.45、低碳酸血症(PCO2〈35 mmHg)和高碳酸血症(PCO2跃60 mmHg)的发生率。结果3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两组患儿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心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在机械通气48 h时接近正常范围(120~140次/min),各个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4.381,P〈0.01);呼吸次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在机械通气48 h点接近正常范围(35~60次/min),各个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10.390,P〈0.01);平均动脉血压各个时间点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PRVC组气道峰压在机械通气1、6、24 h时均低于V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数值整体呈下降趋势,机械通气1 h时,PRVC组与V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6、24、48 h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两组pH值〉7.45和pH值〈7.35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两组PCO2〉60 mmHg和PCO2〈35 mmHg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VC模式比较,PRVC模式治疗NRDS时具有较低的气道峰压,可能降低肺气压伤的发生,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容量控制 肺损伤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监测与护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利 潘兆军 +2 位作者 韩良荣 刘娟 王亚娟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4期93-9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头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监护与护理,探讨新生儿头部亚低温治疗的监护与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半导体循环水冷却法降温仪进行头部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 目的通过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头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监护与护理,探讨新生儿头部亚低温治疗的监护与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半导体循环水冷却法降温仪进行头部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监测患儿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神志、经皮氧饱和度、皮肤水肿、尿量、严重不良反应和一般不良反应等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地护理。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短期内严重不良反应、一般心律失常、皮肤水肿、呼吸机的使用情况、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血糖异常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有效地监护及护理措施可保证新生儿头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 监护 护理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红利 武荣 +1 位作者 潘兆军 王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6期72-74,77,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93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n=37)和非VAP组(n=56)。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93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n=37)和非VAP组(n=56)。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剂应用时长、再插管情况和住院时间;观察VAP感染菌群情况。结果 93例机械通气患儿中发生VAP 37例,发生率为39.8%;VAP组在孕龄[(35.6±3.9)周]、出生体重[(2.42±0.66)kg]均低于非VAP组[(37.3±3.0)周、(2.72±0.59)kg],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AP组在机械通气时间[(99.48±33.46)h]、镇静剂应用时长[(58.73±22.54)h]、再插管比例[29.7%(11/37)]和住院时间[(21±8)d]均高于非VAP组[(73.62±15.25)h、(41.16±9.13)h、8.9%(5/56)、(1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AP组细菌培养阳性34例,阳性率91.9%,其中G-杆菌15例(44.12%),G+球菌18例(52.94%),真菌1例(2.94%);鲍氏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缓症链球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结论新生儿VAP感染菌群和相关因素较为复杂,了解其相关因素和主要病原体对于新生儿VAP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新生儿 病原学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时改良的护理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金绘 张熠昕 +2 位作者 戴艳 刘娟 武荣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65-567,578,共4页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PRVC)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时改良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essure regulated 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PRVC)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新生儿时改良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住院的RDS新生儿作为研究组(n=80,采用PRVC模式通气和实施改良的护理措施);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RDS新生儿作为对照组(n=93,采用PRVC模式通气和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均痊愈出院,机械通气时间为(76.45±36.35)h,住院时间为(15.87±8.44)d,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1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RVC治疗RDS新生儿时,改良的护理措施能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提高RDS新生儿的救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改良护理措施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金绘 武荣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4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PRV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采用肺保护性策略。观察呼吸、心率、动脉血气(PaO2)、氧合指数(OI)等变...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PRVC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采用肺保护性策略。观察呼吸、心率、动脉血气(Pa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结果 15例患儿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转为高频通气后治愈。平均通气时间为(6.60±5.73)d,平均吸氧时间为(10.93±8.46)d,平均住院时间为(19.73±14.63)d。机械通气后,患儿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pH值、PaCO2值和Pa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OI均随着通气时间延长而逐步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VC通气模式治疗NRDS时,可减少肺气压伤的发生,是一种肺保护性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STABLE技术在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平 黄霞 +1 位作者 郑国方 武荣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中应用"STABLE"技术对转运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转运的危重新生儿498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98例新生儿平均转运时间为(1.7±1.1)小时;需要氧疗133例(26.7%),其中气管插... 目的探讨在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中应用"STABLE"技术对转运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转运的危重新生儿498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98例新生儿平均转运时间为(1.7±1.1)小时;需要氧疗133例(26.7%),其中气管插管48例(9.6%);转运前后低血糖、低体温、低氧血症、低血压并发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498例新生儿均转运成功,无一例转运途中死亡。结论在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中应用"STABLE"技术可增加转运成功率、降低转运途中新生儿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转运 STABLE技术
下载PDF
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1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爱娟 郑国方 +1 位作者 郝小清 武荣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1例确诊为IFI患儿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治疗转归.结果 1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中,真菌性败血症8例,真菌性肺炎3例;10例为早产儿,9例出生胎龄<34... 目的 探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1例确诊为IFI患儿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及治疗转归.结果 1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中,真菌性败血症8例,真菌性肺炎3例;10例为早产儿,9例出生胎龄<34周,7例为极低出生体重儿,ll例IFI起病前均曾接受静脉应用广谱抗生素、营养支持及持续静脉内留置针,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7例曾机械通气.入院后7~10天出现反应差、反复青紫伴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四肢松软、肤色苍灰、低血压及发热等症状,8例血小板减少.血培养白假丝酵母菌5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例;痰培养3例均为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后11例患儿均接受抗真菌及对症支持治疗,10例治愈后出院,l例放弃治疗.结论 IFI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儿、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持续静脉内留置导管、机械通气等,症状往往不典型,常伴有血小板计数下降.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侵袭性真菌感染 易感因素
下载PDF
基于蒙特勒标准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婷婷 徐慧 武荣 《妇儿健康导刊》 2022年第1期21-24,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症。该病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与其他疾病难以鉴别,因此,也是近期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重点。2017年国际性多中心多学科协助组首次制定了适合新生儿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症。该病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与其他疾病难以鉴别,因此,也是近期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重点。2017年国际性多中心多学科协助组首次制定了适合新生儿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蒙特勒标准),该标准的发布积极推动了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疗工作。本文就符合蒙特勒标准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近期研究进展作进一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蒙特勒标准 新生儿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护理及文献复习
20
作者 张熠昕 武荣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1例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护理和治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新生儿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痊愈出院。结论在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护理中,做好预防工作和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护理的重点。
关键词 新生儿 皮下坏疽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