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淮稻区基质毯苗机插密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季仁达 石广跃 +2 位作者 赵晓斌 顾国俊 杨步琴 《中国稻米》 2013年第6期70-72,共3页
2012年在江苏沿淮稻区开展了基质毯苗机插密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行距从30 cm缩小到25 cm、株距从14 cm减小到12 cm,或丛苗数从3苗增加到6苗,对提高机插水稻有效穗数、实收产量无显著作用;机插稻确保足穗和高产的主要途径不是通过减小... 2012年在江苏沿淮稻区开展了基质毯苗机插密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行距从30 cm缩小到25 cm、株距从14 cm减小到12 cm,或丛苗数从3苗增加到6苗,对提高机插水稻有效穗数、实收产量无显著作用;机插稻确保足穗和高产的主要途径不是通过减小行株距、增加丛苗数等措施增加基本苗数,关键在于促进大田早发、增加分蘖成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秧 行距 株距 基本苗 穗数 产量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顾国俊 季仁达 吴传万 《园艺与种苗》 CAS 2012年第1期11-13,共3页
为探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肥耦合效应,设置田间试验分析其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1高氮)条件下,W(1拔节水+灌浆水)、W(2拔节水)处理均可实现肥水高效耦合,并获得530 kg/667m2以上高产,而N2、N(3中氮)水平下产量... 为探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肥耦合效应,设置田间试验分析其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1高氮)条件下,W(1拔节水+灌浆水)、W(2拔节水)处理均可实现肥水高效耦合,并获得530 kg/667m2以上高产,而N2、N(3中氮)水平下产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耦合 小麦 生育时期 产量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顾国俊 季仁达 吴传万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2期34-36,共3页
为探明秸秆还田方式与不同肥料运筹比例对小麦群体、个体及最终产量的影响,设置了2种还田方式和3种运筹比例交叉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的基、追肥施用比例与秸秆还田互作处理能显著影响小麦产量三因子。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以5:1:4氮肥比例... 为探明秸秆还田方式与不同肥料运筹比例对小麦群体、个体及最终产量的影响,设置了2种还田方式和3种运筹比例交叉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的基、追肥施用比例与秸秆还田互作处理能显著影响小麦产量三因子。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以5:1:4氮肥比例能够建立适宜群体,同时促进个体良好生长,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小麦 产量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顾国俊 季仁达 吴传万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3期29-31,共3页
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方式组合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在深翻机条播、浅旋机条播、浅旋撒播及免耕机条播4种耕作方式下,选用郑麦9023分别采取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处理方式。结果表明:深翻机条播耕作方式能够获得小麦高产,尤... 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方式组合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在深翻机条播、浅旋机条播、浅旋撒播及免耕机条播4种耕作方式下,选用郑麦9023分别采取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处理方式。结果表明:深翻机条播耕作方式能够获得小麦高产,尤以稻秸还田处理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耕作还田方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差异主要体现在穗数和穗粒数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小麦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