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皮穿剌圆孔射频治疗难治性上颌神经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1例治疗失败的复发性上颌神经痛患者,在X线引导下,将头端塑形成一定弧度的射频穿刺针,以前下方入路穿刺圆孔达颅内,行上颌神经干射频温控热凝处理。以视觉模拟...目的探讨经皮穿剌圆孔射频治疗难治性上颌神经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1例治疗失败的复发性上颌神经痛患者,在X线引导下,将头端塑形成一定弧度的射频穿刺针,以前下方入路穿刺圆孔达颅内,行上颌神经干射频温控热凝处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术前、术后72 h以及术后随访期内疼痛程度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一次性成功。11例患者术前VAS评分5~10分,中位评分7分。术后患者疼痛均即刻缓解,术后72 h VAS评分均为0分,平均随访时间15周,疼痛复发率为0。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为36.4%(4/11),无角膜溃疡与咬肌无力发生。结论经皮穿刺圆孔射频温控热凝处理上颌神经干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瘤体各期强化密度与血池(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匹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炫速双源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12例)或随访2年以上(43...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瘤体各期强化密度与血池(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匹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炫速双源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12例)或随访2年以上(43例)证实的肝血管瘤55例共60个瘤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按瘤体最大横径﹤15mm、15~50mm、﹥50mm将60个瘤体分为小(16个)、中(35个)、大(9个)三种。目测平扫CHL密度除少数有钙化、脂肪变、出血、血栓及纤维化引起的高或低密度区外,都与血池密度匹配。目测60个CHL的动脉期仅部分强化灶与腹主动脉匹配,而且瘤体越大,匹配的强化灶越少;门脉期强化密度都与门静脉匹配,但有少数大的瘤体内的少数强化密度停留在动脉期密度;延迟期瘤体强化密度皆与血池密度匹配。结论肝血管瘤CT"血池匹配"现象反映了CHL由大小不等血管腔(血窦)组成,并由肝动脉、门静脉共同承担血供的病理特性,对肝血管瘤的CT诊断有重要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皮穿剌圆孔射频治疗难治性上颌神经痛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1例治疗失败的复发性上颌神经痛患者,在X线引导下,将头端塑形成一定弧度的射频穿刺针,以前下方入路穿刺圆孔达颅内,行上颌神经干射频温控热凝处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术前、术后72 h以及术后随访期内疼痛程度以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一次性成功。11例患者术前VAS评分5~10分,中位评分7分。术后患者疼痛均即刻缓解,术后72 h VAS评分均为0分,平均随访时间15周,疼痛复发率为0。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为36.4%(4/11),无角膜溃疡与咬肌无力发生。结论经皮穿刺圆孔射频温控热凝处理上颌神经干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文摘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瘤体各期强化密度与血池(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匹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炫速双源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12例)或随访2年以上(43例)证实的肝血管瘤55例共60个瘤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按瘤体最大横径﹤15mm、15~50mm、﹥50mm将60个瘤体分为小(16个)、中(35个)、大(9个)三种。目测平扫CHL密度除少数有钙化、脂肪变、出血、血栓及纤维化引起的高或低密度区外,都与血池密度匹配。目测60个CHL的动脉期仅部分强化灶与腹主动脉匹配,而且瘤体越大,匹配的强化灶越少;门脉期强化密度都与门静脉匹配,但有少数大的瘤体内的少数强化密度停留在动脉期密度;延迟期瘤体强化密度皆与血池密度匹配。结论肝血管瘤CT"血池匹配"现象反映了CHL由大小不等血管腔(血窦)组成,并由肝动脉、门静脉共同承担血供的病理特性,对肝血管瘤的CT诊断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