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安市不同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及其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珺玮 姚海波 +3 位作者 霍宗利 赵怀荣 宋鑫 冯晓青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6-443,共8页
建立一种固相萃取(SPE)富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检测水中6种痕量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包括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 建立一种固相萃取(SPE)富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检测水中6种痕量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包括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的方法。样品用Waters Oasis HLB SPE柱萃取,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设计优化水中PAEs提取的固相萃取条件:样品量为200 mL时,上样流量为3 mL·min-1,淋洗剂为9 mL的9%(体积分数)甲醇溶液,洗脱剂为6 mL甲醇和3 mL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溶液。洗脱液氮吹至近干,经甲醇复溶后过0.22μm有机滤膜,滤液供UHPLC-MS/MS分析。以Agilent Poroshell 120EC-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甲醇和水组成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色谱分离后的PAEs进入MS/MS,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ESI+)模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结果显示: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6种PAEs可在9 min内完成出峰,6种PAEs的质量浓度均在1~2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5~0.12μg·L^(-1)。对基质水样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79.2%~10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3%~9.2%。方法用于淮安市枯水期和丰水期出厂水、二次供水和末梢水的分析,研究了其污染特征,结果显示:6种PAEs均被不同程度地检出;枯水期水样中具有致癌风险的DEHP含量较高;丰水期水样中的DNP、DCHP、DHXP含量较枯水期的高;丰水期水样中的PAEs含量高于枯水期的。按照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枯水期水样中的DEHP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所得风险值1.26×10^(-7)(女性)和1.03×10^(-7)(男性)均低于EPA和其他国际组织规定的标准限值(10^(-4)~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响应面设计 邻苯二甲酸酯 水体
下载PDF
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层析法对HIV抗体检测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莹莹 薜宇铭 +4 位作者 燕清丽 成艳 庞艺秀 于浩 杨鹏飞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评估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层析法对HIV抗体的检测性能。方法2021—2022年对3423份血液样本同时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层析法检测,以免疫印迹法为金标准确证结果。结果酶联免疫法检出有反应样本5份,胶体金层析法检出有反应样本9份,经免... 目的评估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层析法对HIV抗体的检测性能。方法2021—2022年对3423份血液样本同时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层析法检测,以免疫印迹法为金标准确证结果。结果酶联免疫法检出有反应样本5份,胶体金层析法检出有反应样本9份,经免疫印迹实验确证阳性4份。酶联免疫法假阳性1份,假阳性率0.03%;胶体金层析法假阳性5份,假阳性率0.15%,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P=0.26)。2种方法检测HIV抗体的灵敏度均为100%,酶联免疫法的特异度(99.97%)略高于胶体金层析法(99.85%),Kappa值均≥0.6,检测一致性较好。结论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层析法均可用于HIV抗体检测,酶联免疫法的假阳性率更低,胶体金层析法操作更为简便,可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HIV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胶体金层析法 HIV抗体检测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商陆中毒样品中的两种商陆皂苷
3
作者 冯晓青 姚海波 +2 位作者 赵怀荣 杨鹏飞 刘华良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1-13,43,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商陆中毒样品中商陆皂苷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商陆中的商陆皂苷甲和商陆皂苷乙,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检测波长203n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溶液,流速为1.0mL/min。...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商陆中毒样品中商陆皂苷的方法。方法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商陆中的商陆皂苷甲和商陆皂苷乙,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检测波长203n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溶液,流速为1.0mL/min。结果商陆皂苷甲和商陆皂苷乙在质量浓度0~5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9,检出限分别为36.5、96.5mg/kg。加标回收率为96.3%~9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3%~0.54%。结论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商陆中毒样品中两种商陆皂苷的应急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商陆皂苷 商陆 中毒样品
下载PDF
淮安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遗传特征分析
4
作者 杨鹏飞 何芳 +5 位作者 阴万利 高彤 张旺 魏明月 熊成龙 胡伟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淮安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变异情况,为流感疫情防控与疫苗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株2022年淮安市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流感毒株,通过全基因组核酸提取、文库构建,应用Nanopore三代测序平台对H3N2亚... 目的了解江苏省淮安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变异情况,为流感疫情防控与疫苗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株2022年淮安市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流感毒株,通过全基因组核酸提取、文库构建,应用Nanopore三代测序平台对H3N2亚型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比对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构建系统发育树,解析氨基酸变异特征。结果8个基因节段之间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1%~100.0%,相似性差异最大的是HA基因(97.1%~99.9%),差异最小的是MP基因(98.6%~99.9%)。核苷酸位点变异频率最高和最低的节段分别是HA基因(3.06%)和MP基因(1.43%),不同基因节段核苷酸变异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3,P=0.046)。HA和NA基因发育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3株隶属3C.2a1b.2a.1a进化簇,1株独立属于3C.2a1b.1b进化分支且糖基化位点相较于另外3株在HA1蛋白142NWT、149NGT和NA蛋白436NLS位点发生丢失。4株淮安株均对NA抑制剂和金刚烷胺类药物敏感。结论1株淮安株抗原性发生了改变,与当年疫苗株匹配性较低,建议持续加强H3N2流感病毒的基因监测,为流感防控及流感疫苗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H3N2 全基因组分析 遗传进化
原文传递
淮安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燕清丽 周莹 +5 位作者 杨鹏飞 方娟 张芹 庞艺秀 董正远 王美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64-1268,共5页
目的 了解淮安市新报告人感染HIV-1毒株的流行特征、亚型及分子传播网络特征。方法 采集淮安籍HIV-1确证阳性感染者血液标本,利用巢式(RT-)PCR方法扩增pol基因片段,测序并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 淮安市新报告人感染的HIV-1基因亚型有9... 目的 了解淮安市新报告人感染HIV-1毒株的流行特征、亚型及分子传播网络特征。方法 采集淮安籍HIV-1确证阳性感染者血液标本,利用巢式(RT-)PCR方法扩增pol基因片段,测序并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 淮安市新报告人感染的HIV-1基因亚型有9种,分别为CRF01_AE (38.5%,47/122)、CRF07_BC (38.5%,47/122)、CRF67_01B (8.2%,10/122)、CRF68_01B (4.9%,6/122)、B (3.3%,4/122)、CRF08_BC (3.3%,4/122)、CRF55_01B (1.6%,2/122)、CRF85_BC (0.8%,1/122)和CRF52_01B (0.8%,1/122)。60条pol基因序列形成10个分子传播簇,入网率为49.2%,其中最大的分子传播网络由CRF07_BC基因型构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婚有配偶(与丧偶相比,OR=0.242,95%CI:0.006-0.972)、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相比,OR=2.113,95%CI:1.020-4.377)、基因型CRF07_BC (与其他重组型相比,OR=5.972,95%CI:1.655-21.554)更容易进入HIV-1分子传播网络并传播流行。结论 淮安市新报告人感染HIV-1的基因型具有多样性,分子传播网络中存在耐药株传播风险,因此应加强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全面开展基线耐药监测,防止耐药毒株在人群中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报告感染者 基因亚型 进化树 HIV-1分子传播网络
原文传递
淮安市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及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何芳 阴万利 +5 位作者 杨鹏飞 李洁 张旺 王美琦 邢亚东 姚海波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1-634,642,共5页
目的了解2018-2021年淮安市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及分子流行特征,为当地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哨点医院腹泻就诊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GⅠ/GⅡ型、轮状病毒A组/B组/C组、星状病毒及札如病毒。对G... 目的了解2018-2021年淮安市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及分子流行特征,为当地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哨点医院腹泻就诊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GⅠ/GⅡ型、轮状病毒A组/B组/C组、星状病毒及札如病毒。对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扩增并测序,利用Lasergene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及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利用Mega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RT-PCR检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率为23.16%,轮状病毒阳性率为17.83%,星状病毒阳性率为4.41%,札如病毒阳性率为0.74%。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暴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1~2岁婴幼儿感染率较高。诺如病毒优势基因型由GⅡ.4型向GⅡ.8型和GⅡ.6型转变。结论淮安市病毒性腹泻病原主要为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人群以婴幼儿为主,建议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腹泻 病原谱 诺如病毒 轮状病毒 分子特征
原文传递
淮安市2020年放射诊疗资源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7
作者 霍彬彬 徐志勇 陈晓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09-513,共5页
目的调查淮安市放射诊疗资源配置现状及医疗照射频度。方法根据"江苏省放射卫生信息管理平台"2020年监测数据,对淮安市放射诊疗机构的人员、设备、照射频次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淮安市共有放射诊疗机构181家,其中三级医院7家(... 目的调查淮安市放射诊疗资源配置现状及医疗照射频度。方法根据"江苏省放射卫生信息管理平台"2020年监测数据,对淮安市放射诊疗机构的人员、设备、照射频次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淮安市共有放射诊疗机构181家,其中三级医院7家(3.9%),二级医院24家(13.3%),一级医院126家(69.6%),未评级医院24家(13.3%);放射工作人员1397人,其中男性948人(67.9%),女性449人(32.1%);放射诊疗设备459台,其中放射诊断设备420台,放疗设备13台,核医学设备4台,介入放射学设备22台;不同级别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平均数量相差较大,三级、二级、一级和未评级医院平均放射工作人员分别为80.1、20.9、2.2和2.0人,三级、二级、一级和未评级医院平均放射诊疗设备数量分别为15.7、5.5、1.4、1.6台。淮安市2020年度X射线诊断频次2903246人次,放射治疗27648人次,核医学8078人次,介入放射学17874人次。全市医疗照射频度为599.50人次/千人口,其中常规X射线诊断频度为334.59人次/千人口,CT为239.82人次/千人口,乳腺和牙科共计14.18人次/千人口,介入3.62人次/千人口,放射治疗5.61人次/千人口,核医学1.69人次/千人口。结论各级医院放射诊疗资源不平衡,需加强合理配置。二级医院的放射工作人员可能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加大放射卫生监督力度,确保放射诊疗活动的正当性和防护最优化。医疗照射频度与经济水平基本一致,分析不同地区医疗照射频度差异及预测发展趋势,需建立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诊疗资源 医疗照射 应用频度 辐射防护
原文传递
淮安市非医疗机构核技术应用及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霍彬彬 徐志勇 +3 位作者 何冬冬 王颖华 杨欢 骆公成 《中国辐射卫生》 2021年第1期10-13,18,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淮安市非医疗单位核技术利用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加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编制调查问卷方式对淮安市37家核技术利用非医疗机构进行普查,包括射线装置和放射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职业... 目的调查分析淮安市非医疗单位核技术利用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现状,加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编制调查问卷方式对淮安市37家核技术利用非医疗机构进行普查,包括射线装置和放射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开展情况、防护设备配备等内容。结果行业覆盖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Ⅰ类射线装置0台、Ⅱ类15台、Ⅲ类67台;Ⅰ类、Ⅱ类放射源0枚,Ⅲ类1枚,Ⅳ类16枚,Ⅴ类51枚;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乙级工作场所数1个。放射工作人员493人,持证占比90.5%,个人剂量监测率85.4%,辐射防护监测仪配备率37.8%,职业健康检查率68.0%;配备个人防护用品13家,配备剂量报警仪23家,配备辐射防护监测仪14家;近2年内开展过放射工作场所检测30家。结论非医疗机构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薄弱,目前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已划归卫生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非医疗核技术利用机构的监管,健全我市放射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医疗机构 放射工作人员 职业健康
原文传递
淮安市2017年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频度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霍彬彬 过晓阳 +2 位作者 徐志勇 骆善彩 陈晓敏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65-769,共5页
目的分析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的分布特征,估算淮安市的应用频度。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择淮安市三级医院2家(1家综合和1家妇幼)、二级医院4家、一级及以下医院20家,调查2017年26家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情况。结果三级、二级、一级及... 目的分析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的分布特征,估算淮安市的应用频度。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择淮安市三级医院2家(1家综合和1家妇幼)、二级医院4家、一级及以下医院20家,调查2017年26家医院医用X射线诊断应用情况。结果三级、二级、一级及以下医院的平均X射线诊断设备数量分别为13.5、7.3、1.6台,进口设备占比分别为85.2%、69.0%、9.4%,医院级别越高,役龄5年以内设备占比越大;26家医疗机构的2017年X射线摄影、透视、CT、口腔和乳腺检查人次分别为350221、71597、327404、23820和12849。初步估算得到淮安市2017年常规X射线诊断频度约为444.22人次/千人口、CT检查为236.40人次/千人口。结论淮安市常规X射线诊断频度低于2016年江苏省平均水平,CT诊断频度与江苏省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较"九五期间"江苏省平均水平增长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诊断 医疗照射 应用频度
原文传递
2017—2022年淮安市社区门诊腹泻病人病原学分析
10
作者 李双姝 唐丽 +2 位作者 李兵兵 陈大伟 何芳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掌握淮安市社区腹泻病人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7—2022年淮安市社区腹泻粪便标本,采用国标法检测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和诺如病毒,对检出的阳性菌株和阳性毒株进行PFGE... 目的掌握淮安市社区腹泻病人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7—2022年淮安市社区腹泻粪便标本,采用国标法检测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和诺如病毒,对检出的阳性菌株和阳性毒株进行PFGE分型或测序比对。结果共采集标本306份,检出阳性59株,检出率为19.28%。其中致泻大肠埃希菌54株、沙门菌5株、诺如病毒22株,志贺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诺如病毒GⅡ基因型21株,GⅠ基因型1株。病原菌分子分型显示多样化条带,致泻大肠埃希菌最大同源性为95.35%,沙门菌间最大同源性为83.33%;诺如病毒测序比对显示型别多样化,基因型每年均有变化。结论淮安市社区腹泻病人细菌感染以致泻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是沙门菌,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志贺菌;PFGE分型比对显示基因图谱呈多态性分布,多数菌株之间有流行相关性。诺如病毒感染以GⅡ为主,优势基因型由GⅡ.4型向GⅡ.8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病 沙门菌 致泻大肠埃希菌 诺如病毒 PFGE 社区门诊
原文传递
两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汪浩 何芳 +3 位作者 胡伟 骆善彩 孙敏 杨鹏飞 《中国校医》 2021年第10期744-746,共3页
目的对不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一体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月—10月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复核样本库中随机抽取确诊... 目的对不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一体化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月—10月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复核样本库中随机抽取确诊病例和排除病例的灭活咽拭子标本,共计10份。采用盲法随机编号,同时使用全自动医用PCR分析系统GeneXpert DX system和ABI QuantStudio Dx实时定量PCR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每组均进行平行检测,利用四格表法对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检测结束后揭盲,所有样本纳入统计分析,无剔除数据。经检测,两种方法对8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阳性,2例排除病例咽拭子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好(Kappa系数=1,P值=0.002);使用方法A检测前处理时间为30秒,结果报告时间为48分钟;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与样本接触时间短,气溶胶危险较低,试剂盒全程密封,实验完成后标本处理安全性高。结论方法A与方法B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中结果一致,方法A具备操作环节简单、生物安全风险系数小、检测更为快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咽拭子 生物安全
原文传递
寨卡病毒实时荧光RT-RP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12
作者 何芳 杨鹏飞 +1 位作者 李峰 陈国清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668-671,共4页
目的建立1种适用于现场的快速、高效实时荧光反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T-RPA)检测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的方法。方法利用ZIKV膜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构建膜蛋白基因重组质粒并作为参考品,建立ZIKV的实时荧光反转... 目的建立1种适用于现场的快速、高效实时荧光反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T-RPA)检测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的方法。方法利用ZIKV膜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探针,构建膜蛋白基因重组质粒并作为参考品,建立ZIKV的实时荧光反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T-RPA)检测方法,并与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灵敏度比较。利用建立的方法对三带喙库蚊进行模拟添加ZIKV检测。结果成功构建ZIKV膜蛋白重组阳性质粒,与ZIKV核苷酸同源性为100%。建立的RT-RPA法扩增产物起飞时间与质粒拷贝数标准曲线为y=-1.0319x+15.146,R^(2)为0.9947,最低检出限为2.91 copies/μL,高于荧光定量PCR法(29.1 copies/μL),检测时间为30 min。结论建立的ZIKV RT-RPA检测方法,简便、灵敏、特异性强,反应快速,适用于ZIKV现场应急、基层实验室或出入境口岸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反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T-RPA) 核酸检测
原文传递
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茶中15种多环芳烃
13
作者 纪春苗 余群 赵怀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测定红茶中15种多环芳烃的简便方法。方法研究甲醇和NaCl添加量、提取时间、解吸步骤以及基质效应对样品富集效率的影响,并在优化参数下将搅拌棒置于10 ml红茶样... 目的建立基于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测定红茶中15种多环芳烃的简便方法。方法研究甲醇和NaCl添加量、提取时间、解吸步骤以及基质效应对样品富集效率的影响,并在优化参数下将搅拌棒置于10 ml红茶样品中以750 r/min转速室温下提取120 min,萃取完成后以160μl乙腈-水解析后上机。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15种多环芳烃在1 ng/L~1 200 ng/L浓度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0.998,检出限(S/N=3)为0.1 ng/L~8.7 ng/L,定量限为0.4 ng/L~27.5 ng/L,平均回收率在24.9%~88.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环保、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满足红茶样品中多组分痕量多环芳烃的测定要求,为多环芳烃的残留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环芳烃 红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