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霉酚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及Th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苏定雷 李元媛 +4 位作者 王慧娟 宣恒报 衡春 李玉峰 季晓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acid,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细胞因子分泌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分离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加入MPA或对照药物地塞米... 目的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acid,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细胞因子分泌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分离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加入MPA或对照药物地塞米松(DEX)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及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百分率。结果①MPA可使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及IFN-γ的分泌显著降低,而DEX却使IL-10分泌水平增高。②MPA可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T、CD4+IFN-γ-IL-10+T及CD4+IFN-γ+IL-10+T细胞比率,而DEX在使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比率增高的同时,却使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的比率降低。结论MPA可抑制SLE患者PBMCs细胞因子分泌,并降低SLE患者外周血培养的PBMCs中Th亚群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霉酚酸(MPA) 地塞米松(DEX) TH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小宁 李元媛 +3 位作者 甘宜敏 陈凤丽 衡春 于亮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28例AP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同时用FISH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28例初诊的APL患者254例常规核型...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28例AP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同时用FISH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28例初诊的APL患者254例常规核型分析检出t(15;17)(q22;q12);2例患者核型正常;另1例未检出t(15;17),核型分析结果为涉及15和17号染色体的复杂异常;FISH检测所有病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结论 FISH法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好,是诊断APL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Α融合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染色体
下载PDF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0^+CD4^+、CCR5^+CD4^+及其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刘兴祥 宣恒报 潘琼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7期964-966,共3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拉米夫定治疗 细胞因子表达 外周血 Th2细胞 核苷酸类似物 表面标记物 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慢性痛大鼠模型前扣带皮层内小胶质细胞活化与细胞因子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凤丽 胡燕 +1 位作者 张志军 董玉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2-448,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炎症性疼痛大鼠前扣带皮层(ACC)中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4,IBA1)及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变化。方法:单侧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大鼠慢性炎症性疼痛,用RT-PCR检测ACC中CD14、IL-1β、TNF-αmRNA的表... 目的:观察慢性炎症性疼痛大鼠前扣带皮层(ACC)中小胶质细胞标记物(CD14,IBA1)及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变化。方法:单侧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大鼠慢性炎症性疼痛,用RT-PCR检测ACC中CD14、IL-1β、TNF-α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CC中IBA1免疫阳性小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足底注射CFA后4 h、3 d双侧ACC中CD14 mRNA表达较生理盐水(NS)组有显著增加(P<0.001);CFA后4 h、3 d、14 d双侧ACC中IL-1βmRNA表达较NS组有显著增加(P<0.001);CFA后3 d、14 d双侧ACC中TNF-αmRNA表达较NS组有显著增加(P<0.001)。CFA 3 d组双侧ACC中IBA1免疫阳性小胶质细胞胞体变大、突起变粗。结论:ACC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以及IL-1β和TNF-α的表达增加可能在慢性炎症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扣带皮层 完全弗氏佐剂 小胶质细胞 促炎症细胞因子 疼痛 大鼠
下载PDF
60例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血液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小宁 衡春 李元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3-734,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血液学改变。方法患儿入院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MV-DNA,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心肌酶测定及胸部X线摄片;分析患儿的血液学改变。结果 60例患儿中28例发生血液学改变,发生率为...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血液学改变。方法患儿入院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MV-DNA,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测、肝功能、血常规、心肌酶测定及胸部X线摄片;分析患儿的血液学改变。结果 60例患儿中28例发生血液学改变,发生率为46.67%,其中轻度贫血10例,中度贫血5例,重度贫血3例,粒细胞减少症21例,血小板减少症2例,全血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增多(>300×109/L)26例,异常淋巴细胞>10%5例,骨髓象异常6例;感染组贫血率为3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血色素数值较对照组血色素明显减低(P<0.05)。结论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患儿各种各样血液学改变,临床应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儿童 血液学
原文传递
血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白血病20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元媛 曹维克 陈凤丽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2-603,共2页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是指分离和清除患者循环血液中某些病理性成分,还输其正常成分的一种见效迅速的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正在广泛应用[1]。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12月,
关键词 辅助治疗手段 血细胞单采术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 白血病 2009年 循环血液 病理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