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李飞云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13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血液净化中心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血液净化中心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及能力、生活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护理积极性、基础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护理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况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过程中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质量较高,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 常规管理模式 血液净化中心 护理质量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仲秀利 崔文静 许燕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血浆置换治疗后是否发生不...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血浆置换治疗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分为发生不良反应组(50例)和未发生不良反应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血白细胞、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血肌酐、肝性脑病等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区分度,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与校准曲线评估其一致性。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组患者晚期肝衰竭比例[56.00%(28/50)比32.93%(27/82)]、血白细胞[(17.51±3.61)×10^(9)/L比(13.64±2.32)×10^(9)/L]、TBil[(228.49±40.27)μmol/L比(100.65±26.26)μmol/L]、DBil[(120.52±31.82)μmol/L比(74.26±21.06)μmol/L]、AST[(178.64±56.32)U/L比(79.06±17.08)U/L]、ALT[(216.51±53.95)U/L比(84.62±17.64)U/L]、血肌酐[(156.85±26.72)μmol/L比(127.75±22.96)μmol/L]、并发肝性脑病比例[60.00%(30/50)比12.20%(10/82)]均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P均<0.05),ALB[(29.63±8.27)g/L比(50.26±10.19)g/L]和PTA[(28.63±8.09)%比(41.68±7.06)%]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期肝衰竭(OR=2.706,95%CI:2.234~14.576,P<0.001)、晚期肝衰竭(OR=4.532,95%CI:1.762~11.628,P=0.002)、TBil(OR=1.028,95%CI:1.016~1.040,P<0.001)、并发肝性脑病(OR=5.602,95%CI:1.332~23.562,P=0.019)是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TA为保护因素(OR=0.902,95%CI:0.852~0.954,P<0.001)。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95%CI:0.926~0.991)和一致性(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8.555,P=0.38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列线图模型可识别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血浆置换 不良反应 列线图
下载PDF
左卡尼汀治疗反复发生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旭 郑东辉 陈菊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2期1430-1431,共2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反复发生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25例患者进入研究前均已使用EPO治疗贫血6个月以上,于每次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12周。透析处方不变,观察透析中患者血压变化和IDH发生情况以及血红...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反复发生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效果。方法:25例患者进入研究前均已使用EPO治疗贫血6个月以上,于每次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g,疗程12周。透析处方不变,观察透析中患者血压变化和IDH发生情况以及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结果:25例患者治疗前后Hb、Hct差异无显著性,透析过程血压情况I、DH发生例次、症状性IDH发生例次均有所改善。结论:左卡尼汀可有效控制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且这种效果不完全依赖于贫血的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血液透析 低血压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IgG抗体效价及血清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平 葛利丽 赵莹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912-9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效价与脐血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联合在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正常分娩的107例孕妇(O型血且与丈夫ABO血型不合)临床资料。对母血采用微柱凝胶...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效价与脐血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联合在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正常分娩的107例孕妇(O型血且与丈夫ABO血型不合)临床资料。对母血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IgG抗体效价,对脐血进行血清CRP、Hb检测。根据新生儿出生后3~5 d外周静脉血溶血三项结果将其分为ABO-HDN组(50例)与无ABO-HDN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型IgG抗体效价及血清CRP、Hb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母血血型IgG抗体效价联合脐血血清CRP、Hb检测对新生儿ABO-HDN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107例新生儿中共有50例确诊为ABO-HDN,发生率为46.73%。母婴血型为O-A型、O-B型、O-AB型分别有49、46、12例,通过溶血三项试验结合临床体征确诊为ABO-HDN的分别有24例(54.55%)、22例(53.66%)、4例(23.53%)。ABO-HDN组与无ABO-HDN组IgG抗体效价检测结果有统计学差异,ABO-HDN组患儿IgG抗体效价≥1∶64的占比(88.00%)显著高于无ABO-HDN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O-HDN组脐血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无ABO-HDN组,Hb水平显著低于无ABO-H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G抗体效价检测、血清CRP、Hb水平诊断ABO-HDN的AUC为0.861、0.868、0.910,截断值为1.500、0.305 mg/L、127.955 g/L。结论:与无ABO-HDN新生儿相比,ABO-HDN患儿IgG抗体效价以及血清CRP、Hb存在异常表达,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血型IgG抗体效价以及检测脐血血清CRP、Hb对诊断早期ABO-HDN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ABO溶血病 免疫球蛋白G 血清C反应蛋白 血红蛋白 微柱凝胶技术
下载PDF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作用
5
作者 杨静 顾红叶 +3 位作者 赵莹莹 孙梦霞 查园园 王琪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254-259,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行MHD治疗的34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开始透析治疗后1年内生存情况分成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行MHD治疗的344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开始透析治疗后1年内生存情况分成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MHD患者短期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操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作用,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开始透析后1年内死亡的患者为84例(24.42%)。两组在开始透析时年龄、血管通路类型、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3的比例、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血清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素清除指数(Kt/V)<1.3的比例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MHD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开始透析时的年龄(OR 1.263,95%CI:1.010~1.534)、血管通路类型(OR 2.097,95%CI:1.025~4.774)、Alb(OR 0.463,95%CI:0.262~0.817)、eGFR(OR 0.416,95%CI:0.269~0.644)、Kt/V(OR 2.254,95%CI:1.292~5.252);将这5项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UC为0.820(95%CI:0.775~0.866),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拟合效果佳(χ^(2)=6.208,P=0.624)。结论:利用老年患者的开始透析时年龄、血管通路类型、Alb、eGFR及Kt/V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能具有预测老年MHD患者短期死亡风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短期死亡 影响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治疗重症患者30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雪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0期7464-7464,共1页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09-03-2010-12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RRT)以来,对30例危重患者行CRRT治疗,分析如下。
关键词 血液滤过 危重病/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