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经典艺术审美价值的永恒性——兼论艺术审美与“工艺审美”和“生活审美”的关系
1
作者 盖生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3-145,156,共4页
艺术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它具有理想化色彩,具有对当下的质疑、批判、引领、超越的可能性。而且,艺术审美不仅要消解工具理性对生命的异化,还应包括解除肉体本能及欲望对精神的压迫。所谓“工艺审美”、“生活审美”虽然各有其存在的理由,... 艺术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它具有理想化色彩,具有对当下的质疑、批判、引领、超越的可能性。而且,艺术审美不仅要消解工具理性对生命的异化,还应包括解除肉体本能及欲望对精神的压迫。所谓“工艺审美”、“生活审美”虽然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没有经典的艺术审美作为思想及形式资源,只能坐食山空。因此,艺术审美的价值还在于它对“泛审美化”的整合、引领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艺术审美 价值 永恒
下载PDF
论大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两个误区——兼与周淼龙教授商榷
2
作者 李兆新 《写作》 2008年第1期7-9,共3页
目前,在大学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将“创新”强调过了头,二是将教学目的片面地理解为“应世”。
关键词 写作教学 误区 大学 周淼龙 教学目的 地理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与运河文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维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0-184,共5页
京杭运河当年流经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运河文化包括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明清小说的主体是运河流域小说,其代表作品大多诞生于运河流域并与运河文化密不可分。究其原因不外乎政治中心效应、经济重心... 京杭运河当年流经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运河文化包括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明清小说的主体是运河流域小说,其代表作品大多诞生于运河流域并与运河文化密不可分。究其原因不外乎政治中心效应、经济重心效应、出版拉动效应、文化辐辏和人才集群效应。运河文化哺育了明清小说,明清小说光大了运河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运河文化 地域文学
下载PDF
汉语方言处置式类型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解正明 徐从英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188-191,共4页
按照语义混合情况,汉语方言处置式有三种:"三义"型、"双义"型和单义型。按照宾语情况,处置式也有三种:复指宾语型、保留宾语型和零形式宾语型。按照处置强度,处置式有四种:最强式、强式、普通和弱式。不同类型的处... 按照语义混合情况,汉语方言处置式有三种:"三义"型、"双义"型和单义型。按照宾语情况,处置式也有三种:复指宾语型、保留宾语型和零形式宾语型。按照处置强度,处置式有四种:最强式、强式、普通和弱式。不同类型的处置式有着不同的语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置式 语义混合 宾语 处置强度 类型学
下载PDF
先秦史官与史官文化考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8-183,共6页
史从巫祝系列中提升出来是从记事和记言开始的。《周易》一书除了出自巫祝之手外,还有史的参与。入周以后,周公“制礼作乐”,提高着史官文化的质量。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士阶层参加到修史的行列,将史学从史官的手中解放出来。... 史从巫祝系列中提升出来是从记事和记言开始的。《周易》一书除了出自巫祝之手外,还有史的参与。入周以后,周公“制礼作乐”,提高着史官文化的质量。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士阶层参加到修史的行列,将史学从史官的手中解放出来。他们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开创了史学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史官 史官文化 巫祝 周公 孔子 崇圣 士阶层
下载PDF
政治美学话语在学术生态平衡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盖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9-152,共4页
在美学研究领域,经典美学话语因"不合时宜"应者寥寥而声音谙哑,政治美学话语因惮于干预文艺创作自由而常常缺席,快感美学话语则由于有商业资本的强有力支持大行其道,声音高亢而嘹亮。其实先进的政治理念本来就是人文精神的一... 在美学研究领域,经典美学话语因"不合时宜"应者寥寥而声音谙哑,政治美学话语因惮于干预文艺创作自由而常常缺席,快感美学话语则由于有商业资本的强有力支持大行其道,声音高亢而嘹亮。其实先进的政治理念本来就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并且只要与艺术表现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先进的政治理念完全可能成为文艺审美价值的提升因素。在市场经济时代,政治美学话语应该为经典美学"托市",经典美学应该通过鼓励和支持追求真善美,与政治美学一道,为大众文化灭菌、消毒,重构美学学术的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 美学 生态 调控
下载PDF
乐府沿革与汉代采诗考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90-197,共8页
从文献的角度看,汉王朝有两乐府,一为太乐府,一为乐府,两者均简称"乐府"。汉武帝复兴乐府的显著标志是"采诗","采诗"是在加强礼乐文化建设的背景下进行的。通过考辨可以发现,"采诗"与"循... 从文献的角度看,汉王朝有两乐府,一为太乐府,一为乐府,两者均简称"乐府"。汉武帝复兴乐府的显著标志是"采诗","采诗"是在加强礼乐文化建设的背景下进行的。通过考辨可以发现,"采诗"与"循行天下"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经学博士承担了"采诗"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乐府 汉武帝 乐府沿革 采诗 循行天下
下载PDF
散文化电影的内涵品质与形式追求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鸿秀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7,共3页
自好莱坞电影向世界各地渗透以来,形成了全球范围内戏剧电影占主导地位的气候,这类影片在故事情节安排、戏剧冲突设置、人物个性表现等方面力求出新,以吸引观众打动观众。
关键词 散文化 影片 戏剧电影 照相馆 戏剧冲突 品质 主导地位 内涵 画面 观众
下载PDF
先进的政治理念:文学人文精神的重要纬度 被引量:2
9
作者 盖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先进的政治理念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也是文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与文学的审美价值并不存在天然的对立关系,政治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人的一种社会存在形式。文学既然是"人学",那么文学就不能回避对政治的表现。先... 先进的政治理念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也是文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与文学的审美价值并不存在天然的对立关系,政治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也是人的一种社会存在形式。文学既然是"人学",那么文学就不能回避对政治的表现。先进的政治理念得到艺术化表达,必然能够丰富和提升文学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当下文学写作不是"去政治化",而是政治神圣感的缺失。所以,先进的政治理念,理应在文学写作中得到理直气壮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理念 文学 人文精神 审美价值
下载PDF
道的矛盾 被引量:1
10
作者 萧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1,共6页
以《老子》为代表的早期道家的“道”,不仅具有多义性、博喻性和模糊性,还内在着深刻的矛盾,例如不可言说却又不得不言说,无所独在而又无所不在,必须达成最高抽象却又没有完全脱离具象(或原型意象);其中包含着忽然“物质”忽然“规律”... 以《老子》为代表的早期道家的“道”,不仅具有多义性、博喻性和模糊性,还内在着深刻的矛盾,例如不可言说却又不得不言说,无所独在而又无所不在,必须达成最高抽象却又没有完全脱离具象(或原型意象);其中包含着忽然“物质”忽然“规律”,忽然“超越”忽然“粘著”等不可调和的龃龉。这是初始时期诗性哲学的特有景观,值得重新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 《老子》 不可言说 原型意象 “物质” “超越” 诗性哲学 重新审视 “道” 多义性 模糊性 道家
下载PDF
汉代以前的礼乐沿革与帝王统治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0-177,共8页
进入周代,礼承担起道德政治的责任。乐是礼的基本构成,礼与乐是周推明道德伦理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为政治所设的统治术。春秋以降,文化解释权下移,礼乐的文化阐述落到了平民思想家的手中。刘邦建汉,礼乐作为统治大法经历了两个阶段。这... 进入周代,礼承担起道德政治的责任。乐是礼的基本构成,礼与乐是周推明道德伦理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为政治所设的统治术。春秋以降,文化解释权下移,礼乐的文化阐述落到了平民思想家的手中。刘邦建汉,礼乐作为统治大法经历了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可以汉武帝刘彻继位为界,前一阶段表现为刘邦因尝到礼乐的甜头而肯定礼乐;后一阶段表现为汉武帝将礼乐建设放到政治的首位,以礼乐为治国大法。后世王朝的政治制度虽时有革新,但礼乐作为帝王统治术却得到了全面的肯定和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王统治术 政治制度 道德伦理 汉代 礼乐 三代
下载PDF
美·美丽·优美——对“美”的概念的辨正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家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2-84,共3页
近代美学理论在引进西方美学理论时,对作为范畴的“美”的概念的翻译,力求选择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相对应的名称,以适应我们业已习惯了的对与“美”相关的理念和实际生活中的美的事物的理解。从词的本义说,西方美学把美学意义上的“美”... 近代美学理论在引进西方美学理论时,对作为范畴的“美”的概念的翻译,力求选择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相对应的名称,以适应我们业已习惯了的对与“美”相关的理念和实际生活中的美的事物的理解。从词的本义说,西方美学把美学意义上的“美”称为Beauty,也就是美丽,其包含的意义是比较丰富的。而把Beauty翻译成狭义的“优美”,就显得削足适履了。因此,把作为范畴的“美”理解为作为形态的“优美”,从而使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局限到了“优美”这一种形态上,与此同时,又把同样作为“美”的另外一种形态“壮美”理解为与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等值的概念,这是需要加以辨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 优美 美学 概念
下载PDF
韩国爱情片传播的文化心理观照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鸿秀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7-29,共3页
近几年来,随着韩国电影业的振兴,韩国各类题材的影片不断输入到中国文化市场,其中的爱情片更是传播迅速,深受中国观众尤其是中国年轻观众的欢迎。本文所说爱情片,包括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就是影片故事情节。
关键词 社会文化心理 爱情价值 女主人公 韩国人 爱情故事 中国观 女主角 韩国电影 文化市场 观众
下载PDF
在追问自然中拷问精神
14
作者 张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2,共8页
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探究自然和拷问精神的过程。利用和改造自然活动是一种具有实践理性的活动。这一理性的突出标志就是目的性。在主客二分的世界中,人从观察自然的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自然作为创造主体关照的对象,为精... 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探究自然和拷问精神的过程。利用和改造自然活动是一种具有实践理性的活动。这一理性的突出标志就是目的性。在主客二分的世界中,人从观察自然的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自然作为创造主体关照的对象,为精神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感知通过经验为精神超越直觉、发现存在、提出理想铺平了道路。经验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阶梯,有了这一阶梯,思维才有可能为精神活动和追求展示更广阔的空间。人类追问自然和拷问精神是在获取知识的背景下取得的。知识存在于有目的的追究自然的活动之中。通过经验关怀知识,不断积累的知识为人类探究自然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使人类的认知能力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尽管知识的虚假性影响了知识的获取,但它一直潜存在人类的知识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精神 感知 经验 虚假性 精神栖息
下载PDF
论精神与自然美
15
作者 张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1-206,共6页
自然美是美学研究中的难题,自然美是以精神观照为前提的。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与人结成了亲密的伙伴关系。自然美成为审美的关注对象,是因为人从物性中看到了本质力量,是人的精神为自然美注入了永恒的魅力。从物性中发现精神,是审... 自然美是美学研究中的难题,自然美是以精神观照为前提的。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与人结成了亲密的伙伴关系。自然美成为审美的关注对象,是因为人从物性中看到了本质力量,是人的精神为自然美注入了永恒的魅力。从物性中发现精神,是审美的必然结果。用分类的眼光看待自然和发现美的不同形式,其前提条件是建立外在形象与内在本质之间的联系。有了这一前提,才能在发掘其物性的基础上将自然人化,真正地领悟到蕴含在自然中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自然美 美学 物性
下载PDF
儒家来源于祈雨巫师
16
作者 萧兵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6-16,共1页
“中国学”(China Studies)的基础是“汉学”(Sinology)。sino本有“中国”的意思。为什么要理解为“汉学”?一是中华民族以汉族为骨干,二是中国古代文献主要以汉字书写,不认识汉字就无法研究中国;三是多少还带一层暗示,它较接近于... “中国学”(China Studies)的基础是“汉学”(Sinology)。sino本有“中国”的意思。为什么要理解为“汉学”?一是中华民族以汉族为骨干,二是中国古代文献主要以汉字书写,不认识汉字就无法研究中国;三是多少还带一层暗示,它较接近于跟“宋学”(以义理为主)对立的“汉学”。所以,我理解下的传统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献 “中国” 汉字书写 理解 骨干 汉学 暗示 中国学 巫师 宋学
下载PDF
说“天籁”——中国音乐与诗歌美学笔记
17
作者 萧兵 《北方论丛》 2004年第5期31-33,共3页
"天籁"常被用来称赞自然、天真、纯朴的音乐或诗歌。它以"风"与"孔"为取象依据,以"风"或"风吹孔窍"为母型,与上古歌诗和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必然和内在的联系,隐含着中国音乐与诗歌之... "天籁"常被用来称赞自然、天真、纯朴的音乐或诗歌。它以"风"与"孔"为取象依据,以"风"或"风吹孔窍"为母型,与上古歌诗和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必然和内在的联系,隐含着中国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诸多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籁 音乐 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