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 被引量:28
1
作者 邓如陵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69,共2页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策略主要有建立成功激励机制 ,增强教师工作乐趣感 ;改善干群关系 ,增强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感 ;合理安排工作负担 ,防止教师过分疲劳感 ;引导教师进行自我调节 。
关键词 高校 教师 心理健康 维护策略 人际关系 工作负担
下载PDF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被引量:6
2
作者 邓如陵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86,共2页
走专业化之路是进一步规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进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从业教师工作能力与水平的实际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有利于提高从业教师的社会地位。坚定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的信念,建立健全从业教师专业化组织机构... 走专业化之路是进一步规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进工作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从业教师工作能力与水平的实际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有利于提高从业教师的社会地位。坚定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的信念,建立健全从业教师专业化组织机构,完善从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和反思的理念,是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的根本途径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心育教师 专业化
下载PDF
略论高校新生的心理自助辅导 被引量:4
3
作者 于玲玲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70-71,共2页
本文论述了大学生进行心理自助辅导的心理学依据,并提出了高校进行心理自助辅导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帮助学生认清身心关系、建立理性观念;学生实现心理自助的主要途径是行为控制。
关键词 高校新生 心理现状 心理自助辅导 途径
下载PDF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邓如陵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94-498,共5页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网络信息影响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影响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情感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通过实施网络心理教育系统工程,创建权威的网络心理教育体系;加强对网络的使用监督,提高青少年自我控...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网络信息影响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影响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情感的发展。我们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通过实施网络心理教育系统工程,创建权威的网络心理教育体系;加强对网络的使用监督,提高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加强网络管理的法制化,培养热心从事网络心理教育工作的优秀人才等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青少年 认知结构 人格 情感 心理教育
下载PDF
成教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如陵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6-117,共2页
当前成教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工学矛盾突出,心理压力过大;明显的自卑感和心理不平衡;学习上的倦怠和消极不满的情绪。影响成教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多重角色期待与自我意识、功利性学习动机与为人师表、工作生活负担... 当前成教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为工学矛盾突出,心理压力过大;明显的自卑感和心理不平衡;学习上的倦怠和消极不满的情绪。影响成教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多重角色期待与自我意识、功利性学习动机与为人师表、工作生活负担与学习压力等方面的矛盾冲突。优化成人教育的育人环境,增强成教生的满意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成教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感;引导成教生进行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与焦虑感是维护成教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教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对策
下载PDF
公平差别阈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6
作者 邓如陵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7-71,共5页
本项研究运用“分配差距适宜性问卷量表”调查了淮安市四所大中专院校 35 3名教师 ,结果表明 ,当前大中专教师的收入普遍高于企业职工 ,明显高于中小学教师 ,略高于机关干部 ;大部分教师选择适当拉开差距的分配方式。调查获得了各种不同... 本项研究运用“分配差距适宜性问卷量表”调查了淮安市四所大中专院校 35 3名教师 ,结果表明 ,当前大中专教师的收入普遍高于企业职工 ,明显高于中小学教师 ,略高于机关干部 ;大部分教师选择适当拉开差距的分配方式。调查获得了各种不同的 EDT值 :教师之间为 1∶ 1.35~ 1.4 5 ;教师与中层干部之间为 1∶ 1.30~ 1.33;教师与校级领导之间为 1∶ 2 .0~ 2 .6 ;年龄、性别因素对EDT值没有太大影响 ;上海、淮安两地高校教师在对分配形式和 EDT的选择上没有显著差异。调研结果表明 ,公平差别阈理论能够较好地平衡人们在社会分配领域中的心态 ,消除平均主义分配与悬殊差距分配两种极端化分配形式造成的社会弊端和人们的不公正感。因此该理论在当前社会分配形式的改革中具有推广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平差别阈理论 教师 分配方式 收入差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