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环境等因素与3~6岁幼儿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刘国艳 肖丽梅 +1 位作者 李洁旋 蔡燕春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科研)》 2020年第4期36-40,共5页
本研究对深圳市1022名幼儿的攻击行为和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幼儿攻击行为检出率为5.56%,不同性别幼儿攻击行为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幼儿的攻击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对深圳市1022名幼儿的攻击行为和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幼儿攻击行为检出率为5.56%,不同性别幼儿攻击行为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幼儿的攻击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各年龄组之间只有4岁组和6岁组幼儿的攻击行为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具有攻击行为的幼儿,其家庭成员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的均值低于无攻击行为幼儿的家庭成员(p<0.05),而矛盾性均值高于无攻击行为的幼儿。(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矛盾性是幼儿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娱乐性是保护因素。家庭环境不良的幼儿易发生攻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岁幼儿 攻击行为 家庭环境
下载PDF
普通幼儿园问题儿童行为干预案例分析
2
作者 徐新润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第17期74-76,共3页
以一名问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法、教师和家长的非结构式访谈法和档案资料法综合分析个案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制定个别化的干预计划,尝试改善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环境,并运用故事法等行为干预措施,帮助问题儿童走出"游离... 以一名问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法、教师和家长的非结构式访谈法和档案资料法综合分析个案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制定个别化的干预计划,尝试改善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环境,并运用故事法等行为干预措施,帮助问题儿童走出"游离化"的处境,回归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儿童 行为干预 故事法
下载PDF
父亲缺位与儿童早期内隐问题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国艳 刘丽英 +1 位作者 黄丽容 蒲少华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4年第3期37-40,共4页
研究者采取横断研究设计和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深圳市1216名30-36月龄儿童及主要照顾人为调查对象,用自编的《儿童早期主要抚养人情况问卷》以及《中国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量表》对这些儿童的内隐行为发展状况进行调查,进而分析... 研究者采取横断研究设计和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深圳市1216名30-36月龄儿童及主要照顾人为调查对象,用自编的《儿童早期主要抚养人情况问卷》以及《中国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量表》对这些儿童的内隐行为发展状况进行调查,进而分析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与儿童早期内隐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1)1216名30-36月龄被试中,早期教养时父亲缺位的情况占39.24%。(2)亲子活动时间每天少于1小时的情况比例高达70%.这类儿童中,具有早期内隐问题行为的占8.06%,其中女童较男童更易在面对新鲜事物或陌生场所时产生退缩行为。(3)主要照顾人是(外)祖父母或保姆的儿童更易出现早期分离性焦虑,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更易产生退缩、强迫行为。(4)父亲缺位与儿童的早期内隐问题行为。如面对新鲜事物产生退缩行为、强迫行为、忧郁以及分离性焦虑情绪有关。(5)父亲参与早期教养对儿童心理、情绪、行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研究者提出了相关教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父亲缺位 内隐问题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