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他者凝视、自我凝视与相互凝视——评裘山山中篇小说《琴声何来》
1
作者
陈仕国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99,共4页
女性作家裘山山在其最新力作《琴声何来》中以男性来凝视女性的身体空间。在阐述小说文本中"凝视"场景时,以男性凝视达至对女性身体空间的规训,强化男权机制的运作,并激发其进行自我凝视,从而确立自身的话语权。在异性间的相...
女性作家裘山山在其最新力作《琴声何来》中以男性来凝视女性的身体空间。在阐述小说文本中"凝视"场景时,以男性凝视达至对女性身体空间的规训,强化男权机制的运作,并激发其进行自我凝视,从而确立自身的话语权。在异性间的相互凝视过程中,女性的主体身份不断重新建构,并摆脱男权社会秩序的操控以获取女权的最终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声何来》
他者凝视
自我凝视
相互凝视
身体空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戏剧表演的教育意蕴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静
许丹
《艺术教育》
2017年第6期119-120,共2页
近年来,戏剧表演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被大学人文类课堂广泛应用,但一些教师对其认识还不够准确,仅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忽略了其独特的教育意蕴。文章结合大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戏剧表演法的内涵、特点及价值进行探讨,以期更多的学者和...
近年来,戏剧表演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被大学人文类课堂广泛应用,但一些教师对其认识还不够准确,仅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忽略了其独特的教育意蕴。文章结合大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戏剧表演法的内涵、特点及价值进行探讨,以期更多的学者和教师进一步关注这种方法并加以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表演法
教学方法
特点
价值
原文传递
都市电影中青年文化的当代表达与现实困惑
被引量:
3
3
作者
战迪
吕丹妮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8-181,共4页
当代中国都市电影的主要观影人群为青年群体,理所当然应当充分观照青年文化的鲜活样貌。当下青年文化被释放出不同于既往任何一个时期的复杂与多元情绪。这其中既包含感性的崛起,主体性的张扬,风格化、象征性的抵抗,也包含着娱乐至死的...
当代中国都市电影的主要观影人群为青年群体,理所当然应当充分观照青年文化的鲜活样貌。当下青年文化被释放出不同于既往任何一个时期的复杂与多元情绪。这其中既包含感性的崛起,主体性的张扬,风格化、象征性的抵抗,也包含着娱乐至死的历史虚无主义情绪。然而,在电影作品中,对青年文化的表述和诠释却存在着诸多吊诡之处:自由的幻象和伪经验的生产、影像角色设置中的白领趣味流行、青年主体性的缺席,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当下都市片中青年文化书写的深层征候。今天中国青年文化的版图更加斑驳多彩,日新月异的大众文化理应是青年文化的催生者,而绝不应该是青年文化的终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电影
青年文化
亚文化
青年性
反青年性
原文传递
呈现、消解与建构——论《金龙》中亚洲移民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仕国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108,共8页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始,德国社会呈现理性思维被否定、主体意识丧失、社会生活碎片化等“后现代”特征,并蔓延至剧场艺术领域。由于“现实主义戏剧并不真实。幻觉方式不能使人得到真实,而正相反,它蒙蔽意识,使人意识不到真实”。因...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始,德国社会呈现理性思维被否定、主体意识丧失、社会生活碎片化等“后现代”特征,并蔓延至剧场艺术领域。由于“现实主义戏剧并不真实。幻觉方式不能使人得到真实,而正相反,它蒙蔽意识,使人意识不到真实”。因此,德国一些戏剧家开始在探寻达到现实真实的剧场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20世纪70年代
移民
亚洲
消解
主体意识
现实主义戏剧
社会生活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禁戏与戏剧观演形态
5
作者
陈仕国
《中华戏曲》
CSSCI
2017年第1期106-118,共13页
由于整个清末民初社会传统分化、思想发生变革,昆曲逐渐走向衰落,传奇杂剧倾向案头,失去其观众和舞台,而此时的花部地方戏依然保持其繁盛势头。从剧目内容来看,大量改编移植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题材的剧作层出不穷,再现历史时代与社会生...
由于整个清末民初社会传统分化、思想发生变革,昆曲逐渐走向衰落,传奇杂剧倾向案头,失去其观众和舞台,而此时的花部地方戏依然保持其繁盛势头。从剧目内容来看,大量改编移植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题材的剧作层出不穷,再现历史时代与社会生活,散发着变幻莫测的时代气息,昭示底层民众个性意识的觉醒与反叛精神的凸显;从表演风格来看,写实风格的剧作逐渐取代写意风格的,成为舞台表演的主流形态;从剧类互动来看,各式各类的民间小戏充斥舞台,显示其强劲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主流形态
戏剧观
禁戏
舞台表演
社会传统
传奇杂剧
民间传说
原文传递
题名
他者凝视、自我凝视与相互凝视——评裘山山中篇小说《琴声何来》
1
作者
陈仕国
机构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表演系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99,共4页
文摘
女性作家裘山山在其最新力作《琴声何来》中以男性来凝视女性的身体空间。在阐述小说文本中"凝视"场景时,以男性凝视达至对女性身体空间的规训,强化男权机制的运作,并激发其进行自我凝视,从而确立自身的话语权。在异性间的相互凝视过程中,女性的主体身份不断重新建构,并摆脱男权社会秩序的操控以获取女权的最终胜利。
关键词
《琴声何来》
他者凝视
自我凝视
相互凝视
身体空间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戏剧表演的教育意蕴
被引量:
1
2
作者
许静
许丹
机构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表演系
深圳
市育才教育集团艺术组
出处
《艺术教育》
2017年第6期119-120,共2页
基金
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
项目名称"‘后斯坦尼时代’戏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3 种基金
项目编号:2016WQNCX132
深圳大学青年扶持项目阶段性论文
项目名称"‘后斯坦尼时代’戏剧表演模式创新研究"
项目编号:15QNFC24
文摘
近年来,戏剧表演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被大学人文类课堂广泛应用,但一些教师对其认识还不够准确,仅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忽略了其独特的教育意蕴。文章结合大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戏剧表演法的内涵、特点及价值进行探讨,以期更多的学者和教师进一步关注这种方法并加以合理应用。
关键词
戏剧表演法
教学方法
特点
价值
分类号
J81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都市电影中青年文化的当代表达与现实困惑
被引量:
3
3
作者
战迪
吕丹妮
机构
深圳大学
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深圳大学
传播
学院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表演系
出处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8-181,共4页
基金
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扶持项目(项目编号:14QNFC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当代中国都市电影的主要观影人群为青年群体,理所当然应当充分观照青年文化的鲜活样貌。当下青年文化被释放出不同于既往任何一个时期的复杂与多元情绪。这其中既包含感性的崛起,主体性的张扬,风格化、象征性的抵抗,也包含着娱乐至死的历史虚无主义情绪。然而,在电影作品中,对青年文化的表述和诠释却存在着诸多吊诡之处:自由的幻象和伪经验的生产、影像角色设置中的白领趣味流行、青年主体性的缺席,等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当下都市片中青年文化书写的深层征候。今天中国青年文化的版图更加斑驳多彩,日新月异的大众文化理应是青年文化的催生者,而绝不应该是青年文化的终结者。
关键词
都市电影
青年文化
亚文化
青年性
反青年性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呈现、消解与建构——论《金龙》中亚洲移民的身份认同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仕国
机构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表演系
出处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108,共8页
文摘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始,德国社会呈现理性思维被否定、主体意识丧失、社会生活碎片化等“后现代”特征,并蔓延至剧场艺术领域。由于“现实主义戏剧并不真实。幻觉方式不能使人得到真实,而正相反,它蒙蔽意识,使人意识不到真实”。因此,德国一些戏剧家开始在探寻达到现实真实的剧场艺术。
关键词
身份认同
20世纪70年代
移民
亚洲
消解
主体意识
现实主义戏剧
社会生活
分类号
J80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清末民初禁戏与戏剧观演形态
5
作者
陈仕国
机构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表演系
出处
《中华戏曲》
CSSCI
2017年第1期106-118,共13页
基金
2015年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民国禁戏与演剧形态研究”(2015WQNCX131)
2016年度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扶持项目“民国报刊媒介与传奇杂剧现代转型研究”(16QNFC19)阶段性成果
文摘
由于整个清末民初社会传统分化、思想发生变革,昆曲逐渐走向衰落,传奇杂剧倾向案头,失去其观众和舞台,而此时的花部地方戏依然保持其繁盛势头。从剧目内容来看,大量改编移植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题材的剧作层出不穷,再现历史时代与社会生活,散发着变幻莫测的时代气息,昭示底层民众个性意识的觉醒与反叛精神的凸显;从表演风格来看,写实风格的剧作逐渐取代写意风格的,成为舞台表演的主流形态;从剧类互动来看,各式各类的民间小戏充斥舞台,显示其强劲的生命力。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主流形态
戏剧观
禁戏
舞台表演
社会传统
传奇杂剧
民间传说
分类号
J809.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他者凝视、自我凝视与相互凝视——评裘山山中篇小说《琴声何来》
陈仕国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戏剧表演的教育意蕴
许静
许丹
《艺术教育》
2017
1
原文传递
3
都市电影中青年文化的当代表达与现实困惑
战迪
吕丹妮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原文传递
4
呈现、消解与建构——论《金龙》中亚洲移民的身份认同
陈仕国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
原文传递
5
清末民初禁戏与戏剧观演形态
陈仕国
《中华戏曲》
CSSCI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