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方美术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评《20世纪初期中西美术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栗壮志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J0039-J0039,共1页
美术作为陶冶情操、提升人类审美水平和审美体验的艺术类学科,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科目。西方发达国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远比中国要早得多、大得多,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相关之外,教育理念、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角度等都是中... 美术作为陶冶情操、提升人类审美水平和审美体验的艺术类学科,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科目。西方发达国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力度远比中国要早得多、大得多,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相关之外,教育理念、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角度等都是中西方美术教育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改革 西方美术 教育发展 20世纪 中西 西方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 陶冶情操
下载PDF
材质的表述——当代绘画的物质性研究
2
作者 栗壮志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0-121,共2页
一、“全球化”影响谈到全球化这个概念,人们自然会想到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极有影响力的概念“地球村”(global village),他从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角度.对人类历史上从口头文化到印刷文化再到电子文化的演进做了... 一、“全球化”影响谈到全球化这个概念,人们自然会想到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极有影响力的概念“地球村”(global village),他从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角度.对人类历史上从口头文化到印刷文化再到电子文化的演进做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描述,指出世界正在变得一体化。今天,全球话语与本土情境问题已涉及技术层面背后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话语权力得以形成的时间、空间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绘画 当代 材质 电子文化 话语权力 麦克卢汉 印刷文化
原文传递
往返于传统与现代的镜像——写意语境下的廖学军绘画
3
作者 栗壮志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65,共4页
人类的精神文明源于不同的宇宙观,不同的宇宙观衍生出不同的民族精神,不同的民族精神又有着不同的审美观,由此产生不同的艺术观。从而创造出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和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沃尔夫林对艺术风格做了三重区分,
关键词 绘画 语境 写意 镜像 现代 传统 艺术表现方法 民族精神
原文传递
安静的呈现——对于个人绘画语言的定义与思考
4
作者 栗壮志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3,共2页
"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安静的思想、认知、行为与静静的思考分析是中国式的哲学的方式,这也是我画面的主题与追寻的方向,在幽静的永恒中迸发着生命力。人生若旅途,在安静的道路中体味着人来人往的繁华和生命的感悟。... "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安静的思想、认知、行为与静静的思考分析是中国式的哲学的方式,这也是我画面的主题与追寻的方向,在幽静的永恒中迸发着生命力。人生若旅途,在安静的道路中体味着人来人往的繁华和生命的感悟。绘画即是传达,传达就有着思想。我的绘画作品所要表现的就是"静"的中国人的世界观。绘画艺术作为视觉艺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来实现的,"这种技术定义为材料(matter)与运动(movement)。一件艺术作品是空间的尺度,他就是形式……巴尔扎克在他的一篇政治短论中断言:‘一切皆是形式,生命本身亦是形式。’"绘画就是精神的视觉化的形式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论 形式语言 视觉化 中国传统文化 视觉艺术 绘画作品 艺术作品 安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