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文化发展理念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7
1
作者 吴俊忠 党凯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4,共6页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8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也超常发展,塑造了全新的城市文化形象,实现了从所谓的"文化沙漠"到名副其实的"文化绿洲"的历史巨变,其根本原因在于深圳的文化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既符...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28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也超常发展,塑造了全新的城市文化形象,实现了从所谓的"文化沙漠"到名副其实的"文化绿洲"的历史巨变,其根本原因在于深圳的文化发展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既符合深圳实际,又具有超前意识和创新特色,开辟了一条特区新兴城市文化发展的新路径。回顾、反思深圳文化发展理念的历史沿革,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深圳特区的文化创新功能和文化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 文化发展理念 历史沿革
下载PDF
当代中国移民城市快速发展的文化动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山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9年第2期63-68,共6页
改革开放后,移民大量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化步伐,同时作为城市主体,创造出新型的城市文化——移民文化,对当代中国移民城市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移民文化的传统因子是当代中国移民城市发展的文化根基,移民文化的建构主体是当代中国... 改革开放后,移民大量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化步伐,同时作为城市主体,创造出新型的城市文化——移民文化,对当代中国移民城市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移民文化的传统因子是当代中国移民城市发展的文化根基,移民文化的建构主体是当代中国移民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移民文化的内在特质是当代中国移民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移民文化 城市发展
下载PDF
城市新移民文化认同的制度影响及建构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燕燕 刘志山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城市制度是新移民融入城市必须面对的客观环境,也是城市新移民文化认同建构不可回避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制度体系、制度体验、制度成效及制度对新移民权益保障程度等因素对城市新移民文化认同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制度的作用机制... 城市制度是新移民融入城市必须面对的客观环境,也是城市新移民文化认同建构不可回避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制度体系、制度体验、制度成效及制度对新移民权益保障程度等因素对城市新移民文化认同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制度的作用机制表明,加强城市制度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建设以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意识、保障制度执行资源、遵循制度执行机制以提升制度效力,完善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文化参与引导机制、文化创造促进机制以保障新移民文化权益等,是推进城市新移民文化认同建构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新移民 文化认同 城市制度
下载PDF
深圳文化精神略论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晓峰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中把握深圳文化精神,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开放兼容、开拓进取、诚信竞争、团结奉献。深圳精神是深圳文化精神的集中概括和总结,对深圳及其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文化:文化精神 深圳精神
下载PDF
移民文化与深圳特区的发展
5
作者 刘志山 兰美荣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移民是指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迁移到其他地方定居或居住了较长时间的人口。以移民为基本成员的城市可称之为移民城市,它具有客强主弱和人口高度流动的特征。深圳移民文化以其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的发展。深圳移民文化... 移民是指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迁移到其他地方定居或居住了较长时间的人口。以移民为基本成员的城市可称之为移民城市,它具有客强主弱和人口高度流动的特征。深圳移民文化以其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的发展。深圳移民文化以其开放性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以其兼容性营造了和谐发展氛围,以其创新性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移民城市 移民文化
下载PDF
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外籍习练者文化认同的研究——以新会蔡李佛海外传播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崔家宝 陈小蓉 刘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5,共7页
目的:探讨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外籍习练者的文化认同。方法:运用访谈法对广东新会蔡李佛的海外外籍习练者进行访谈,对其访谈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结果:蔡李佛外籍习练者的文化身份可分为“普通学员、准弟子和入室弟子”3类,其文化认... 目的:探讨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外籍习练者的文化认同。方法:运用访谈法对广东新会蔡李佛的海外外籍习练者进行访谈,对其访谈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结果:蔡李佛外籍习练者的文化身份可分为“普通学员、准弟子和入室弟子”3类,其文化认同构建过程可分为“被动性文化认同、主动性文化认同和形成性文化认同”3个层次。结论:蔡李佛外籍习练者文化认同的构建是一个漫长的、逐渐递进的过程,其过程具有集体性、递进性、内隐性的特征。因此,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跨传播的现实意义并不在于文化的征服,而是“求同存异,各取所需,取长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术 蔡李佛 海外传播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56
7
作者 陈小蓉 何嫚 +1 位作者 张勤 崔家宝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60,共13页
基于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模式和扎根理论,运用实地考察法、质性研究法以及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中国体育非遗综合评价体系。其中,申遗评价由价值评价、濒危评价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以及23个三级指标组成;申遗... 基于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模式和扎根理论,运用实地考察法、质性研究法以及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中国体育非遗综合评价体系。其中,申遗评价由价值评价、濒危评价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以及23个三级指标组成;申遗后保护评价部分由3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组成。同时,运用本研究构建的保护评价体系,对我国国家级和省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实证研究,既对本保护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也对我国体育非遗的保护现状进行了评估。实证研究表明,体育非遗保护实践评价指标的鉴别力较为理想,该评价体系的各指标能够区分和鉴别不同类型体育非遗保护措施的优劣程度。应用研究数据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明:超过半数的体育非遗项目在进入代表性名录之后得到了有效保护,但仍有约22%的非遗项目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处于较差水平之下,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改善;取得优秀保护效果的共同特征是传承津贴、传承人培训、建立档案、传承场所等方面的保护举措到位;保护不力的共同特征是经费资助、商业与赞助、体育非遗进校园等方面保护缺位,有待加强相关举措并改善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体育 评价体系
下载PDF
移民、移民文化与当代中国城市发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志山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1-64,共4页
改革开放后,移民大量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化步伐,同时他们作为城市主体,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城市文化——移民文化,对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移民是指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迁移到新的地方居住较长时间的人。现代化的移民作为现代... 改革开放后,移民大量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化步伐,同时他们作为城市主体,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城市文化——移民文化,对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移民是指离开原来的居住地、迁移到新的地方居住较长时间的人。现代化的移民作为现代化道路的引领者、现代化变革的承担者和现代化主体的塑造者,成为当代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关键要素。移民文化是指移民城市创造的观念文化,即移民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以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移民城市 移民文化 城市发展
下载PDF
深圳精神于“深圳人”教育价值之实现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革华 陆钰霜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29-33,共5页
新时期的深圳精神包含志愿精神、关爱精神、慈善精神、宽容精神等内容。这与深圳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深圳的精神文化面貌以及“深圳人”的道德精神品质具有密切关联。深圳精神本质上就是“深圳人”精神。“城市需要精神,是因为人需要精神... 新时期的深圳精神包含志愿精神、关爱精神、慈善精神、宽容精神等内容。这与深圳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深圳的精神文化面貌以及“深圳人”的道德精神品质具有密切关联。深圳精神本质上就是“深圳人”精神。“城市需要精神,是因为人需要精神,人和城市都需要精神来提升自己的质量,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内涵 意义建构 实现路径
下载PDF
移民文化与城市竞争力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志山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7-13,共7页
移民文化是移民在迁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移民在迁移和再迁移过程中使迁出地文化与迁入地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城市竞争力是在社会制度、经济结构、价值观念、城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 移民文化是移民在迁移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移民在迁移和再迁移过程中使迁出地文化与迁入地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城市竞争力是在社会制度、经济结构、价值观念、城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城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移民文化以其流动、开拓、创新、开放、包容的特质有助于提升城市的人才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经济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移民文化 城市竞争力
下载PDF
香港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的分析与展望
11
作者 傅鹤鸣 徐海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27,共5页
97回归后,香港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最大的困境在于围绕竞争性中西方道德文化而展开的价值博弈。从多元的人类现代化事业历史全景看,香港社会只有在克服社会进化论主导下的西方道德文化中心主义基础上,通过重整港人的社会生活世界,才能真正... 97回归后,香港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最大的困境在于围绕竞争性中西方道德文化而展开的价值博弈。从多元的人类现代化事业历史全景看,香港社会只有在克服社会进化论主导下的西方道德文化中心主义基础上,通过重整港人的社会生活世界,才能真正开出香港道德文化建设的切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社会 价值标准 道德文化
下载PDF
深圳农民工的发展与走向
12
作者 刘志山 刘晗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4-17,共4页
深圳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农民工纷纷涌向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农民工进城的动因是什么?农民工进城后的状况如何?这将影响到农民工今后的去向,从而影响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文章认为,农民工离乡背井到城市闯天下,但求生存和发展;农民... 深圳改革开放之后,全国各地农民工纷纷涌向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农民工进城的动因是什么?农民工进城后的状况如何?这将影响到农民工今后的去向,从而影响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文章认为,农民工离乡背井到城市闯天下,但求生存和发展;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历尽艰辛,奉献于城市又依赖于城市,但只能是没有城市身份和保障的"编外市民",难以享受到城市人应有的社会保障。这既是深圳农民工发展的瓶颈,也是深圳城市稳定和发展遭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难题。问题的症结在于目前中国的户籍制度。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户籍制度,使农民工获得城市身份,成为真正的市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化 社会保障 户籍制度
下载PDF
现代性视域下的边缘叙事——八九十年代深圳小说的一种解读
13
作者 于晓峰 《阴山学刊》 2007年第5期46-49,共4页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典型地体现了中国的现代性诉求。深圳小说跟进现实,如实地反映了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移民群体的身份焦虑、生存状况和现代性困惑,形成了一种经典的边缘叙事。
关键词 现代性 边缘叙事 深圳小说
下载PDF
中等收入群体:社会功能、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以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例
14
作者 张革华 张飞凤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2-96,85,共6页
中等收入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共中央文件中多次提出要扩大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其已成为我国今后的主要施政目标之一。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例,分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其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但现仍有诸多的... 中等收入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共中央文件中多次提出要扩大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其已成为我国今后的主要施政目标之一。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例,分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其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但现仍有诸多的现实困境影响着其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必须根据不同的现实困境提出具体应对的路径选择,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群体 社会功能 现实困境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基于GIS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左逸帆 胡天弄 陈小蓉 《山东体育科技》 2018年第1期84-90,共7页
基于GIS技术,结合第一批建设的特色小镇与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对其在地理区位上的分布进行了编绘,直观地表现了特色小镇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得出第一批特色小镇的分布特点为聚合型空间分布;利用核密... 基于GIS技术,结合第一批建设的特色小镇与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对其在地理区位上的分布进行了编绘,直观地表现了特色小镇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得出第一批特色小镇的分布特点为聚合型空间分布;利用核密度分析法绘制出第一批特色小镇核密度分布图,发现其分布位置形成了一个高密度核心圈——沪浙苏皖核心圈。类推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现阶段建设发展较好的地区在北京、河北省、湖北省,我国西部、中部、包括东北地区起步缓慢;同时得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核心圈与京津冀核心圈。结合实际分析区位优势,得出以下五个要素:便捷的交通运输、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要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要素、体育文化要素、政策法规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地理区位 G1S
下载PDF
道德教育视域下的道德内化与外化
16
作者 刘志山 周晓兵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5期76-83,共8页
道德的内化与外化构成道德教育的内在机理。道德教育的实质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实现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两次飞跃。道德内化于心分为内化于知、内化于思、内化于性三个阶段;道德外化于行分为被动而为之、冲动而为之、三思而为之、自... 道德的内化与外化构成道德教育的内在机理。道德教育的实质在于帮助受教育者实现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两次飞跃。道德内化于心分为内化于知、内化于思、内化于性三个阶段;道德外化于行分为被动而为之、冲动而为之、三思而为之、自觉而为之四重境界。道德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道德的人,助其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下载PDF
城市新移民身份认同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燕燕 刘志山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身份认同是新移民融入城市必须重视的前提,也是新移民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作用必须具备的条件,其建构离不开对结构、价值和实践三重逻辑的遵循。结构逻辑是确定城市新移民身份认同的主体秘钥,它从自我认同、“我们”认可与“他们”认异的... 身份认同是新移民融入城市必须重视的前提,也是新移民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作用必须具备的条件,其建构离不开对结构、价值和实践三重逻辑的遵循。结构逻辑是确定城市新移民身份认同的主体秘钥,它从自我认同、“我们”认可与“他们”认异的有机统一中确定了城市新移民身份认同的建构机制;价值逻辑是确定城市新移民身份认同的关键秘钥,它从个人权益、社会和谐与共同体发展中展示城市新移民身份认同的功能性力量;实践逻辑是确定城市新移民身份认同的现实秘钥,它从发挥集体记忆作用、采用有效沟通策略、提升环境包容功能与强化法律制度保障等方面确定城市新移民身份认同的建构图式。把握好这三重逻辑,对于城市新移民建构身份认同而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新移民 身份认同 结构逻辑 价值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之维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志山 王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4,共4页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从道德基础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深厚的道德根基;从道德价值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及道德价值。首先,从理论观念的角...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从道德基础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深厚的道德根基;从道德价值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及道德价值。首先,从理论观念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道德判断力、调节道德关系、规范道德行为。其次,从实践观念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价值主要表现为:培养道德信念、提升文化品质、构建道德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价值 幸福
下载PDF
法律伦理:当代中国制度伦理构建的核心命题 被引量:8
19
作者 傅鹤鸣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3,共5页
当代中国制度伦理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国家公权力的道德合法性问题,而法律又是现代法治中国国家公权力唯一合法来源。因此,让具有中国特色法律伦理的现代"到场",用以构建当代中国法律的现代伦理品格,这应属我国制度伦理建... 当代中国制度伦理建设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国家公权力的道德合法性问题,而法律又是现代法治中国国家公权力唯一合法来源。因此,让具有中国特色法律伦理的现代"到场",用以构建当代中国法律的现代伦理品格,这应属我国制度伦理建设的核心命题。而要完成当代中国法律伦理现代品格的塑造,根本问题在于如何让当代中国法律具有道德以及具有什么样的道德?无疑,在法律是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的今天,只有以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方式实现对"国家公权力"的完全驾驭的问题,才能真正让当代中国法律具有现代伦理品格。同时需指出的是,当代中国法律应具有的现代伦理品格,不是实现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或平等,而是实现制度意义上的、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兼顾起点与结果平等的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伦理 法律伦理 人民主权 公平正义
下载PDF
龟占蓍卜解谜---论龟蓍作为卜筮具及其在古代卜筮中的作用和地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兴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65,165,共21页
在殷商的占卜中,出现了龟甲取代水牛肩胛骨的情况,这是因为古代先民相信龟为现实中神灵的动物,对于占卜最具有灵验之效,而且对于卜辞的记录与保存是非常有益的,由此龟甲遂成为最神圣和最灵验的卜筮具,从而形成了"古者筮必称龟者,... 在殷商的占卜中,出现了龟甲取代水牛肩胛骨的情况,这是因为古代先民相信龟为现实中神灵的动物,对于占卜最具有灵验之效,而且对于卜辞的记录与保存是非常有益的,由此龟甲遂成为最神圣和最灵验的卜筮具,从而形成了"古者筮必称龟者,以其令名,所从来久矣"的卜筮传统。蓍草的诸多特点可能比较适合古代先民的宗教观、筮卜观、审美观和运用上的要求。蓍草被视为神草,古人认为它长寿而又神灵,因此蓍草成为理想的卜筮具。古代先民对于作为卜筮具的龟、蓍具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喜好与迷信,这与龟蓍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品性以及在众多的卜筮具中的胜出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司马迁作《史记·龟策列传》,以卜筮为"圣人重事者",突出了占卜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但又强调对于卜筮不可迷信,并发挥了《尚书·洪范》"五谋而卜筮居其二,五占从其多,明有而不专之道也"的观点,对于今天理解卜筮仍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卜 鸡卜 龟甲卜 蓍卜 东巴文化 《尚书·洪范》 司马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