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华语区域特有词语 被引量:25
1
作者 汤志祥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8,共9页
世界华语内部各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即华语各区域之间存在着只在某一特定区域里使用或流行的词语。本文主要讨论了“华语区域特有词语”的外延、内涵和构成及发展变化。“华语区域特有词语”是一个动态... 世界华语内部各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上,即华语各区域之间存在着只在某一特定区域里使用或流行的词语。本文主要讨论了“华语区域特有词语”的外延、内涵和构成及发展变化。“华语区域特有词语”是一个动态的词语群。“新质词”会不断产生,“旧质词”也不断被淘汰;不同区域之间的“特有词”会相互交流并相互吸收;部分“特有词”会逐渐成为“双区”“三区”共享词语,甚至进入共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 特有词语 区域词汇 词汇差异 语言变化
下载PDF
流散文学与身份研究——兼论海外华人华文文学阐释空间的拓展 被引量:43
2
作者 钱超英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89,共13页
欲使我国有关流散及流散文学的研究不流为对西方批评话语的追随性的机械注释,需结合海外华人华文文学身份探索的具体问题拓展阐释空间。而这可从三个维度着手:从历史的维度认识百年中国移民潮与西方势力全球扩展因而侵入、改变中国社... 欲使我国有关流散及流散文学的研究不流为对西方批评话语的追随性的机械注释,需结合海外华人华文文学身份探索的具体问题拓展阐释空间。而这可从三个维度着手:从历史的维度认识百年中国移民潮与西方势力全球扩展因而侵入、改变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同步关系;从社会结构的维度认识海外华人社会非同质化的多元构成;从审美的维度研究海外文学的特殊母题和处理这些母题的美学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 流散文学 身份 海外华人华文文学 悲剧感
原文传递
从谚解《老乞大》看北京官话文白异读和京剧“上口字”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卫东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8-480,512,共24页
谚解《老乞大》6个版本前后衔接,纵贯明清278年,以其独特方式记录了北京官话音系演变过程中新旧更替的一段历史。谚解《老乞大》左、右音显示的新旧、正俗并存的现象,就是“文白异读”。这种新旧更替,今已基本完成,曾经的此类“文白异... 谚解《老乞大》6个版本前后衔接,纵贯明清278年,以其独特方式记录了北京官话音系演变过程中新旧更替的一段历史。谚解《老乞大》左、右音显示的新旧、正俗并存的现象,就是“文白异读”。这种新旧更替,今已基本完成,曾经的此类“文白异读”亦消失殆尽,仅存若干“尾声”“遗存”。因不了解这段“文白异读”史,学界依据仅存的“尾声”归纳的相关“通行观点”,其立论是有先天缺陷的。本文旨在以谚解《老乞大》左、右音资料揭示北京话这一段“文白异读”史及其与京剧“上口字”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解《老乞大》 北京官话 文白异读 左音 右音 分尖团 上口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