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咳嗽峰值流速检测在脑卒中患者呼吸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丹 刘芳 +2 位作者 王娟 郭珊珊 王玉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48-1553,共6页
脑卒中后由于中枢神经功能缺失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障碍,表现为呼吸肌力量减退,呼吸模式异常,肺通气能力下降~([1])。呼吸功能障碍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相关,其中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2])。据统计,脑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0%—65%... 脑卒中后由于中枢神经功能缺失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障碍,表现为呼吸肌力量减退,呼吸模式异常,肺通气能力下降~([1])。呼吸功能障碍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相关,其中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2])。据统计,脑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0%—65%~([3]),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而且严重时会威胁生命,肺部感染使得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增加3.6倍~([4—5])。因此,脑卒中后呼吸功能评定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障碍 脑卒中患者 医疗负担 肺通气 并发症发生率 神经功能缺失 呼吸康复 肺部感染
下载PDF
“中途训练营”康复督导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玉珍 王玉龙 +3 位作者 范佳进 龙建军 查甫兵 欧阳佩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康复督导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参与"中途训练营"的5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督导组(n=26)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服务的模式;督导组在常规康复服务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康复督导。共康... 目的探讨全程康复督导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参与"中途训练营"的5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督导组(n=26)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服务的模式;督导组在常规康复服务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康复督导。共康复30 d。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出营时BI均较入营时提高(P<0.05)。出营后30 d,对照组BI与出营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督导组与出营前比较增加(P<0.05)。结论实施全程康复督导可较长期地提高脑卒中患者AD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督导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途训练营 社区康复
下载PDF
有氧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康复效果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坤 李雅薇 王玉龙 《中国康复》 2021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观察有氧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COPD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COPD稳定期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有氧训练,共治... 目的:观察有氧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效果,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COPD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COPD稳定期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有氧训练,共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肺运动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以及外周血Th17、Treg含量、Th17/Treg值。结果:治疗12周后,2组峰值摄氧量(PeakVO_(2))、最大每分钟通气量(VEmax)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但2组无氧阈时CO_(2)通气当量(VE/CO_(2)A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IL-17、VEGF、HMGB1、bFGF、HIF-1α、Th17、Th17/Treg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均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但2组TGF-β1、IL-10、Treg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有氧训练有利于调节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抑制炎症反应,延缓肺血管重塑,提高COPD患者的心肺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有氧训练 血管重塑 心肺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目标控制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黄小平 龙建军 +5 位作者 朱金兰 吴耀晨 林利梅 李芬 罗青青 杨彩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8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控制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月深圳百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控制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月深圳百合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目标控制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观察两组训练前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排尿频次、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排尿频次(3.25±0.56)次/d高于对照组,膀胱容量(425.36±12.56)mL大于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98.26±20.26)mL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各项GQOLI-74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GQOLI-74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3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基于目标控制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可改善其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控制 脑卒中 膀胱功能 神经源性膀胱
下载PDF
早期使用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影响的表面肌电信号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黄美玲 杨万章 +3 位作者 范佳进 龙建军 朱晓龙 王玉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6-450,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AFO)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Z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均按常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FO,康复训练4周...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佩戴踝足矫形器(AFO)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Z组)和对照组(D组)。两组均按常规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FO,康复训练4周后进行评定。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二维步态分析仪、表面肌电图机及相应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包括步态参数及步行功能分级)、踝关节控制肌群(胫前肌及腓肠肌外侧头)的积分肌电值(iEMG)、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步行能力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步行能力的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踝关节控制肌群肌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佩戴AFO能够促进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踝关节控制肌群肌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踝足矫形器 偏瘫步态 步行功能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早期下肢重复性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坤 李雅薇 王玉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下肢重复性训练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两组均在发病48h内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 目的:探讨早期下肢重复性训练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两组均在发病48h内给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下肢重复性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第8周Fugl-Meyer量表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评分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NSE水平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两组NGF水平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第4周、第8周时,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FAC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早期下肢重复性训练有利于改善血清BDNF、NSE、NGF水平,促进下肢运动、平衡和步行能力的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下肢功能障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重复性训练 急性脑梗死 运动 平衡 步行能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评估和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雅薇 吕星 +2 位作者 李旭晖 袁健 孙浩然 《中国康复》 2020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RTMS以及计算机认知训练...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用RTMS以及计算机认知训练。分别比较2组在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2组MMSE评分、MoCA评分、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结合计算机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计算机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两种不同"步行+认知"双重任务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坤 李雅薇 王玉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4期171-174,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步行+认知"双重任务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观察组进行"步行+辨音应答"双重任...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步行+认知"双重任务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观察组进行"步行+辨音应答"双重任务,对照组进行"步行+连续减3"双重任务,比较两组患者离地时脚的角度、落脚强度、地面冲击、步幅、步频、步速等指标,并比较两组的双重任务消耗值(DTC),包括步速DTC、认知DTC、步幅DTC、步频DTC、步长DTC.结果两组双重任务时的离地角度、步幅、步频、步速、落脚强度、地面冲击均低于步行时,且观察组双重任务时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认知D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步速DTC、步幅DTC、步频DTC、步长DT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行+认知"双重任务可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步态产生影响,相对"步行+连续减3"双重任务,"步行+辨音应答"双重任务的落脚强度、地面冲击更弱,步长较短、步速慢,有助于预防老年脑卒中意外跌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步态 双重任务
下载PDF
不同体位改变模式对青年人和中年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芳 曲晟 +5 位作者 薛凯文 查甫兵 陈妙玲 周明超 黄宇涛 王玉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8-442,共5页
目的观察70°倾斜站立和0°~70°重复体位改变对青年和中年健康受试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中年受试者24例设为中年组,健康青年受试者23例,设为青年组。2组受试者均完成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 目的观察70°倾斜站立和0°~70°重复体位改变对青年和中年健康受试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中年受试者24例设为中年组,健康青年受试者23例,设为青年组。2组受试者均完成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重复体位改变两种体位改变,每种体位测试时间为10 min,测试前、中和后均平卧休息10 min。使用无创运动心排和血压计记录2组受试者休息位、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重复体位改变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态70°倾斜站立位时,2组受试者的HR较组内休息位均显著增高,且青年组静态70°倾斜站立位时的心率(HR)为(84.0±9.5)bpm,显著高于组内0°~70°重复体位改变和中年组同体位,而中年组静态70°倾斜站立位时的HR则显著高于组内0°~70°重复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静态70°倾斜站立位和0°~70°重复体位改变时的SV则显著低于组内休息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受试者在静态70°倾斜站立、0°~70°重复体位改变的DBP与组内休息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年组3种体位下的DBP均显著高于青年组同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受试者在休息位、静态70°倾斜站立位、0°~70°重复体位改变时,男性受试者的每搏量(SV),心排出量(CO)和收缩压(SBP)均显著高于女性同体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改变时,青年人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加,中年人则表现为SV降低。0°~70°重复体位改变相对于70°倾斜站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相比之下是一种更安全稳定的训练方法,但长期干预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中年人 青年人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创伤性肩关节锁定性后脱位1例
10
作者 钟名金 彭亮权 +4 位作者 耿红荔 欧阳侃 朱伟民 陆伟 王大平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4期514-516,共3页
创伤性肩关节后脱位(traumatic pos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TPSD)常因高能量外伤所致,在临床上非常少见,仅占肩关节脱位的2%~5%,因此很容易漏诊。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TPSD,特别是伴有反向Hill-sachs损伤的TPSD是骨科运动医学医生面... 创伤性肩关节后脱位(traumatic pos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TPSD)常因高能量外伤所致,在临床上非常少见,仅占肩关节脱位的2%~5%,因此很容易漏诊。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TPSD,特别是伴有反向Hill-sachs损伤的TPSD是骨科运动医学医生面临的一项挑战。笔者采用关节镜下改良Mclaughlin术(将肩胛下肌止点内移到骨缺损区)结合后方Bankart损伤修复术(将后方盂唇关节囊复合体缝合修补)治疗急性创伤性肩关节锁定后脱位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后脱位 关节镜技术 创伤性 治疗 BANKART损伤 急性 骨科运动医学 缝合修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