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检查
1
作者 饶显锋 杨舒文 +6 位作者 陈静 康正文 陈剑威 吴泽涛 汪童 王波 张秋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3-847,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LR)的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6名受试者分别采用常规(扫描时间6 min 14 s)及超快速(2 min)扫描方案采集颈椎MR矢状位T1WI、脂肪抑制矢状位图像及轴位T2WI;以DLR方... 目的观察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LR)的超快速扫描方案用于颈椎MR扫描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对36名受试者分别采用常规(扫描时间6 min 14 s)及超快速(2 min)扫描方案采集颈椎MR矢状位T1WI、脂肪抑制矢状位图像及轴位T2WI;以DLR方法重建超快速MRI。比较不同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以及观察者间诊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椎间盘突出的一致性。结果与常规图像相比,超快速-DLR图像伪影显著减少(P<0.05)。观察者间主观评估图像质量结果的一致性均为良好(Kappa均≥0.60)。相比常规图像,超快速-DLR矢状位T1WI、T2WI及轴位T2WI中,脊髓、脑脊液(CSF)和椎体信噪比及脊髓/CSF对比度均显著提高(P均<0.001)。2名医师基于超快速-DLR和常规图像诊断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Kappa值分别为0.94、1.00,诊断椎间盘突出时分别为0.96、0.98。结论相比常规扫描方案,超快速-DLR用于颈椎MR检查可缩短扫描时间,而所获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与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下载PDF
56例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和MRI特征分析
2
作者 吴倩 何文杰 +1 位作者 张协军 夏军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目的:对行手术确诊的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其临床、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分流术确诊的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临床和术前MR(包括3DT1WI、T2WI、T2 FLAIR... 目的:对行手术确诊的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其临床、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分流术确诊的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临床和术前MR(包括3DT1WI、T2WI、T2 FLAIR)资料,对iNPH常见MR影像征象进行评估和描述。结果:56例iNPH患者中,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及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91.1%、60.7%及42.9%,经典三联征为23.2%;常见合并症依次为高血压(51.8%)、糖尿病(28.6%)及帕金森病(PD)(12.5%)。对56例iNPH患者MR图像进行分析,82.1%患者胼胝体角呈锐角,39.3%患者蛛网膜下腔不成比例扩大征象(DESH)阳性,DESH评分平均得分(5.24±1.27)。结论:iNPH确诊患者最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PD,经典三联征较少,典型的MR征象阳性率不高,阴性患者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仍然存在挑战,应结合其他临床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特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纳米技术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彭耀南 王晓君 李维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9期193-196,共4页
恶性脑瘤,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具破坏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因其具有异质性和侵袭性,导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模式为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但是现有治疗手段由于肿瘤边界不清,药物很难达到脑部病灶部... 恶性脑瘤,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具破坏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因其具有异质性和侵袭性,导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治疗模式为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但是现有治疗手段由于肿瘤边界不清,药物很难达到脑部病灶部位致使疾病复发,进而死亡。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促使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治疗策略。随着纳米医学的不断进步,其在脑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逐渐扩大,为脑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在此背景下,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在脑肿瘤中的应用及进展。首先概述了目前临床用于脑癌治疗的标准疗法及其不足,然后对纳米材料跨血脑屏障的机制进行总结,最后对纳米技术在脑胶质瘤中的具体应用如影像诊断及肿瘤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纳米医学 血脑屏障 靶向载体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4
作者 龚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9期25-27,共3页
总结了102例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严密配合手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引流管和呼吸道管理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等,认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再出... 总结了102例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严密配合手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引流管和呼吸道管理及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等,认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再出血,积极防治并发症,对于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和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4
5
作者 黄国栋 李维平 +3 位作者 黄贤键 纪涛 蒋太鹏 高永中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8-311,315,共5页
目的评价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或联合神经内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EVPS)与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手术治疗299例脑积水患者,其中神经内... 目的评价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或联合神经内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EVPS)与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手术治疗299例脑积水患者,其中神经内镜组(98例1患者行神经内镜下ETV或联合EVPS(2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仅行ETV,78例行ETV联合EVPS).传统分流组(201例)患者行传统分流术(19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传统分流组比较,神经内镜组远期疗效好、堵管发生率低、置管位置准确率高、置管次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治疗不同原因脑积水是有益的手术方法,具有远期疗效好、堵管发生率低、置管位置准确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神经内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原文传递
外科治疗对合并缺血性眼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耶 伍建明 +6 位作者 何军玲 郭疆 叶佰康 曾骏萌 赵雯 刘露 窦晓燕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451-456,共6页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DFI)对伴有缺血性眼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前、后颈部血管及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检查,以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对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比较CEA和CAS这2种不同...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DFI)对伴有缺血性眼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前、后颈部血管及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检查,以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对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比较CEA和CAS这2种不同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缺血性眼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血管外科,经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诊断为颈动脉狭窄,并需行血运重建手术治疗(CEA或CAS)的患者19例。应用CDFI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态以及颈内动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m/s)、舒张末期流速(EDV,cm/s)、阻力指数(RI,%),其中RI=(PSV-EDV)/PSV。采用配对t检验行治疗前后数据比较。结果:16例患者行CEA手术,3例患者行CAS手术。术后3个月,眼动脉的PSV和EDV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70、5.098,均P<0.001),RI明显降低(t=3.624,P=0.003)。经CEA或CAS治疗后,患者一过性黑朦症状基本消失。CEA组12例治疗有效,CAS组2例治疗有效。结论:CEA和CAS均可以有效地改善颈动脉狭窄致眼缺血性疾病的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缺血性疾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眼病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显影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神经内镜经小脑幕上下入路第三脑室后部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阳吉虎 黄国栋 +5 位作者 纪涛 王海东 郭见 黎震 顾晔 张晓彪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8-731,共4页
目的模拟神经内镜经小脑幕上下入路对第三脑室后部解剖结构及显露范围进行解剖学研究,进而为神经内镜下治疗该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头颅标本5具(10侧),模拟神经内镜经幕下小脑上正中入路、旁正中入路、经枕下幕上入路对第... 目的模拟神经内镜经小脑幕上下入路对第三脑室后部解剖结构及显露范围进行解剖学研究,进而为神经内镜下治疗该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头颅标本5具(10侧),模拟神经内镜经幕下小脑上正中入路、旁正中入路、经枕下幕上入路对第三脑室后部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比较不同人路下的显露情况。结果(1)解剖结构的测量:小脑桥静脉为(3.6±0.6)根;Galen静脉直径为(5.6±0.6)mm,根部距窦汇(50.8±3.7)mm;缰联合距窦汇(74.4±6.7)mm;前联合至窦汇的平均距离为(107.2±7.3)mm。(2)不同入路的对比:神经内镜经幕下小脑上正中入路、旁正中入路、经枕下幕上入路下松果体的显露范围大致相等,平均为(19.6±2.8)mm^2;胼胝体压部的平均显露面积分别为(55.2±7.9)mm^2。、(34.7±7.9)mm^2。、(44.9±5.9)mm^2;侧丘的平均显露面积分别为(153.8±13.4)mm^2、(177.5±24.0)mm^2、(197.6±19.8)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幕上下入路治疗第三脑室后部病变安全、可行。术前应根据病变的类型、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解剖学 手术入路 第三脑室后部
原文传递
护理门诊干预在脑卒中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谢小华 张小明 +7 位作者 谢妮 刘琼玲 朱晨茜 李维平 赵永胜 谭薇 程文蕾 何向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16期2272-2275,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患者实施护理门诊综合干预的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4—12月于门诊就诊的75例脑卒中高危患者,实施脑卒中护理门诊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监测血压、体质量、腹围,指导合理运动、用药、饮食等...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患者实施护理门诊综合干预的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4—12月于门诊就诊的75例脑卒中高危患者,实施脑卒中护理门诊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监测血压、体质量、腹围,指导合理运动、用药、饮食等,及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干预措施6个月,干预人群收缩压从(148.40±13.86)mmHg 下降至(133.1±12.49)mmHg,舒张压从(84.75±8.50)mmHg 下降至(79.75±7.4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理运动依从率由41.3%提高至72.9%,吸烟率从53.3%降低至21.4%,服药依从率由52.0%提高至85.7%,饮食偏咸率从56.0%降低至37.1%,偏油率从69.3%降低至15.7%,进食水果依从率由38.7%提高至90.0%,饮食牛奶依从率由30.7%提高至75.7%,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卒中高危患者实施门诊综合干预措施,可以减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改善其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危 护理门诊 干预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miR-20b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程程 刘玉飞 +3 位作者 李赟 何毅 张协军 李维平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0-267,共8页
目的:探讨miR-20b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和TBI+miR-20b激动剂(Agomir-20b)组,每组20只。采用控制性脑皮质损伤法构建重型TBI模型。伤... 目的:探讨miR-20b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TBI组和TBI+miR-20b激动剂(Agomir-20b)组,每组20只。采用控制性脑皮质损伤法构建重型TBI模型。伤后TBI组尾静脉立刻注射50μmol/L Agomir阴性对照溶液200μl,TBI+Agomir-20b组尾静脉立刻注射50μmol/L Agomir-20b溶液200μl。伤后3,7 d,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比例;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周围区皮层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化的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爬杆试验评估小鼠神经行为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损伤周围区皮层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Arg)及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1(CD206)]mRNA表达水平。结果:TUNEL法显示,伤后3,7 d,假手术组小鼠损伤周围区皮层神经元凋亡比例较TBI组及TBI+Agomir-20b组显著减少(P均<0.01)。伤后3,7 d,TBI+Agomir-20b组小鼠损伤周围区皮层神经元凋亡比例较TBI组显著减少(P均<0.01)。Western blot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TBI组活化的caspase-3、活化的PARP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显著升高(P均<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显著降低(P均<0.01);而TBI+Agomir-20b组活化的caspase-3、活化的PARP及Bax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无显著改变(P均>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在伤后3 d显著降低(P<0.01),伤后7 d无显著改变(P>0.05)。与TBI+Agomir-20b组相比,TBI组活化的caspase-3、活化的PARP及Bax蛋白在伤后3,7 d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或0.01)。爬杆试验显示,伤后3,7 d,TBI组上台时间及步滑比例大于假手术组和TBI+Agomir-20b组(P均<0.01)。RT-qPCR显示,与TBI+Agomir-20b组相比,TBI组IL-1β、IL-6及iNOS 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显著升高(P均<0.01),IL-10、Arg及CD206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P均>0.05)。与假手术组相比,TBI+Agomir-20b组IL-1β、IL-6、iNOS及IL-10 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3,7 d无显著改变(P均>0.05),Arg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D206 mRNA表达水平在伤后3 d无显著改变(P>0.05),在伤后7 d显著升高(P<0.01)。结论:miR-20b可显著抑制TBI小鼠神经元凋亡,进而改善其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Agomir-20b抑制TBI后小胶质细胞向促炎的M1型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神经元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