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手术输血后庚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年龄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梁鹏 温定国 +2 位作者 徐根兴 汪涛 陈伟兴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1018-1019,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血管手术输血后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选取连续 16 6例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年龄分为A ,B两组 ,≥ 36岁为A组 ,<36岁为B组 ,测定手术前后血样标本的庚型肝炎病毒RNA(HGVRNA)。结果 术... 目的 探讨心血管手术输血后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选取连续 16 6例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按年龄分为A ,B两组 ,≥ 36岁为A组 ,<36岁为B组 ,测定手术前后血样标本的庚型肝炎病毒RNA(HGVRNA)。结果 术后 3个月HGV总感染率 4.2 %。A组较B组感染率高 (P =0 .0 0 6 4) ,体重大 (P <0 .0 0 0 1) ,输血量多 (P <0 .0 0 0 1) ,B组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 (P <0 .0 0 0 1)。结论 心血管手术输血后HGV感染率为 4.2 %。小儿和青壮年感染率较中老年人低。提示心血管手术应早期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手术 输血 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输血后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2
作者 温定国 周复 +4 位作者 梁鹏 徐根兴 汪涛 陈伟新 沈宗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4期271-271,共1页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手术 输血疗法 庚型肝炎 HGV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输血后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3
作者 温定国 周复 《深圳医学》 2000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 研究心血管手术输血后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连续166例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手术前、后血样标本的庚型肝炎病毒RNA(HGV RNA),按HGV RNA阳性和阴性分组,分析HG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 目的 研究心血管手术输血后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连续166例心血管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手术前、后血样标本的庚型肝炎病毒RNA(HGV RNA),按HGV RNA阳性和阴性分组,分析HG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前3个月HGV总感染率4.22%。阳性组年龄大(P<0.0217),输血量多(P<0.0088),病种以非先天性心脏病为主(P<0.0458)。结论 心血管手术输血后HGV感染率为4.22%。HGV感染与患者年龄、输血量和病种有关。提示为降低心管手术输血后HGV感染,应减少围术期输血量,并早期施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手术 输血 庚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治疗的回顾 被引量:1
4
作者 梁鹏 王睿 黄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153-2155,共3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年来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治疗难以控制需早期外科治疗的61例患者的资料。67%(41/61)有易感因素,最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然后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异体材料及有先...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外科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4年来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治疗难以控制需早期外科治疗的61例患者的资料。67%(41/61)有易感因素,最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然后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异体材料及有先前心脏手术史。除2例外经胸超声均发现有赘生物或瓣膜功能障碍。病灶位置以瓣膜最常见。43%(26/61)培养获得了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单纯菌株。手术指征是持续、进行性感染或心功能衰竭、栓塞、瓣膜损害或赘生物直径≥1cm,不管药物治疗时间和心衰程度。结果:早期住院病死率6.6%(4/61)。随访(5.2±2.4)年,晚期死亡1例。结论:早期诊断、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和积极的外科手术能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细菌性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小雷 王焰斌 +5 位作者 翟宇佳 叶晓青 程毅坚 李刚 王湘 王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79例,分为4组:A组(预处理组),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自中心静脉输入;B组(后处理组),乌司他丁1万u/...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79例,分为4组:A组(预处理组),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自中心静脉输入;B组(后处理组),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体外循环(CPB)心脏含血停跳液中2~3次灌完;C组(联合处理组),先以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10 min前通过中心静脉输完,继以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CPB心脏含血停跳液中2~3次灌完;D组(对照组),术中不应用乌司他丁。在T1(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T2(升主动脉阻断后40 min)、T3(升主动脉开放后45min)及T4(术终)等时点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T3时点取右心耳心肌组织约200μg一块多聚甲醛固定时制作石蜡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1)T1时4组之间各指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OD活性各组组内在T2、T3、T4均低于T1时,A、B、C、D 4组内T1~T3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其中D组最显著(P<0.05),而在T4升高,但仍未达到T1水平;组间在T2~T4时间点,SOD活性A、B、C 3组均高于D组(P<0.05),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DA及cTnI含量:A、B、C、D 4组内T2、T3、T4均高于T1时;4组内自T1~T3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其中D组最显著(P<0.01),在T4下降,但仍未降至T1水平;组间在T2~T4时间点,MDA及cTnI含量A、B、C 3组均低于D组(P<0.05),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D组较A、B、C组心肌损伤显著。结论乌司他丁后处理可减轻CPB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预处理保护作用相当,且可与预处理产生协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后处理 心脏手术 心肌损伤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舒芬太尼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婴儿气管插管眼压与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焰斌 王小雷 +6 位作者 黄志勇 翟宇佳 程毅坚 毛彦奇 张艳晖 曾冰 郭建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先心病手术婴儿气管插管眼内压及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4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12)和舒芬太尼组(S组,n=12)。F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均给予芬太尼,S组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先心病手术婴儿气管插管眼内压及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4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n=12)和舒芬太尼组(S组,n=12)。F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均给予芬太尼,S组麻醉诱导及维持均给予舒芬太尼;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保持等效剂量使用,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调整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输注速度。两组其他用药均相同,并持续吸入异氟醚或七氟醚0.8~1.2 MAC。用Schiêtz压陷式眼压测压仪分别测量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麻醉诱导前(L0)(静息、平卧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即刻(L1)、气管插管后2 min(L2)、气管插管后5 min(L3)的眼内压(IOP);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5 min(T1)、切皮(T2)、锯胸骨(T3)、主动脉插管(T4)、闭合胸骨(T5)等7个不同时点HR和MAP的变化,并测定麻醉诱导前(M0)(术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切皮前(M1),主动脉插管后10 min(M2)、脱离CPB(体外循环)时(M3)、CPB停止30 min(M4)、术终(M5)等时点两组血糖(BS)、乳酸(LAC)水平和血浆肾上腺素(E)浓度。结果 F组眼内压自L0~L1显著增高(P<0.05),L1~L3显著降低(P<0.05);L1~L3 S组眼内压明显低于F组。F组内HR T0~T3显著增高(P<0.05),T3~T5显著降低(P<0.05);F组内MAP T1~T3显著增高(P<0.05),T3~T5显著降低(P<0.05);T1~T5 HR、T1~T5 MAP S组均明显低于F组。F组内BS及E自M0~M3显著增高(P<0.05),自M3~M5显著降低(P<0.05);F组内LAC自M2~M3显著增高(P<0.05),自M3~M5显著降低(P<0.05);M1~M5等时点BS及E、M2~M4等时点LAC水平S组均明显低于F组。结论与等效剂量的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能更有效地抑制婴儿先心病手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患儿的眼内压反应和术中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眼内压 应激反应 先心病手术 婴儿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焰斌 崔刚 +4 位作者 黄志勇 刘志红 郭建洲 张锐 杨建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3-708,共6页
目的评价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 目的评价缺血后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21~59岁,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ASA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4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20):对照组(C组)和缺血后处理组(P组)。P组于升主动脉完全开放前5min时,先松开主动脉钳夹30s,再夹闭30s,连续3个循环,然后完全松开主动脉钳夹。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T1)、心脏复跳时(T2)和升主动脉开放10min(T3)、30min(T4)、45min(T5)以及术终(T6)和术后12h(T7)、24h(T8)记录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于升主动脉开放后45min时取右心耳心肌组织,Western blot和TUNEL法检测Akt、磷酸化Akt(p-Akt)及细胞色素C(Cyto-C)、Caspase-9、Bcl-2、Bax的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Bcl-2与Bax表达的比值(Bcl-2/Bax)和凋亡指数(AI)。结果 C组T2~T8等时点再灌注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纤颤(室颤)的发生率分别为30%、55%、40%,P组为15%、30%、20%,有显著减少(P<0.05);C组T2~T8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3.72±1.09)及∑ST-T抬高或下移幅度(3.8±1.23、3.4±1.17、3.1±1.12、2.7±0.97、2.3±0.92、2.1±0.86、1.8±0.79),P组分别为(2.3±0.86)和(2.1±0.91、1.9±0.85、1.8±0.67、1.6±0.59、1.2±0.49、1.0±0.43、0.9±0.41),均显著减少(P<0.05)。P组心肌组织Bax、Cyto-C、Caspase-9表达低于C组(5.8±2.2 vs.8.6±3.1、0.23±0.03 vs.0.31±0.09、0.35±0.06 vs.0.43±0.10),AI降低(8.1±2.1 vs.11.2±3.2),而Bcl-2/Bax比率(1.2±0.5 vs.0.7±0.3)和p-Akt(0.36±0.10 vs.0.27±0.04)、Bcl-2(6.2±3.4 vs.3.1±1.2)表达均上调(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线粒体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再灌注心律失常 线粒体凋亡 体外循环(CPB)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电图
下载PDF
主动脉窦瘤破裂21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智毅 李刚 +4 位作者 陈伟新 董卫欣 姜妮 杨建安 姬尚义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3期50-51,共2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2年12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21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0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3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2年12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21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0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3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例。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诊无复发。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确切修补窦瘤和加强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236例外科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智毅 陈伟新 +3 位作者 董卫欣 姜妮 王志伟 杨建安 《当代医学》 2008年第6期10-11,共2页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5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5G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255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PD...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5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5G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255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PDA一经确诊,即应积极手术治疗。确实可靠的降压对预防术中大出血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外科冶疗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伟新 涂霞 +1 位作者 姬尚义 杨建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7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的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9例心脏移植的术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心肌活检和抗排斥药物血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排异反应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急性...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的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9例心脏移植的术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心肌活检和抗排斥药物血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排异反应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急性排斥反应4例,其中死亡1例;慢性排斥反应1例。结论术后精神状况、食欲变化、心率、淋巴细胞的计数、超声心动图、抗排斥药物血浓度的综合分析能较早地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在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能有效的控制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排斥反应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腹膜透析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涂霞 陈伟新 +1 位作者 姜妮 刘希伶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35-36,共2页
对12例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竭婴幼儿行腹膜透析治疗,结果9例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3例死于心功能衰竭。提出保持透析管路通畅,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婴幼儿保暖、透析液体保温及病情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关键词 婴幼儿 心脏手术 急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 护理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晓涵 杨建安 +4 位作者 于洪涛 张锐 王志伟 陈长春 邹帅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回顾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9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右侧胸壁胸骨旁第三肋间,腋中线第四肋间,腋前线第五肋间三个1~2 cm孔状切口,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胸腔镜下显露术野并实施手术。结果90例均... 目的回顾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9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右侧胸壁胸骨旁第三肋间,腋中线第四肋间,腋前线第五肋间三个1~2 cm孔状切口,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在胸腔镜下显露术野并实施手术。结果90例均治愈出院,无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低心排血量、房室传导阻滞及残余分流等严重并发症,62例(68.9%)完全无血制品输注,红细胞输注量为0~4 U,中位数0(2)U;血浆输注量为0~600 ml,中位数0(0)ml。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1~4周恢复正常工作学习,中位数2(1)周。结论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瘢痕小、切口相对隐蔽、符合美观要求等优点。右胸“三孔法”入路对房间隔缺损、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二尖瓣、三尖瓣均有很好的显露,术野清晰,并可兼顾主动脉根部操作,对于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矫治等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操作可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胸腔镜检查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改良二氧化碳(CO2)充溢技术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防止气体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蒙茂龙 刘志红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114-111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二氧化碳充溢技术运用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防止气体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根据入院单双日的顺序将患儿分为观察1组、观察组2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改良二氧化碳充溢技术运用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防止气体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根据入院单双日的顺序将患儿分为观察1组、观察组2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CO2充溢法,1组为CO210L/min,2组为CO25L/min,对照组则不应用CO2充溢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资料统计显示,研究所选取的60例患儿手术均取得成功,且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3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两组主动脉开放10min脑膜中动脉气泡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各项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CPB前5min,3组脑膜中动脉气泡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及停止体外循环时,各组PaCO2比较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二氧化碳充溢技术运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能够有效控制气体栓子数量,且效果与气流量呈正比,该方法经对比研究,效果及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改良二氧化碳充溢技术 气体栓塞 安全性
下载PDF
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效果的预测
14
作者 梁鹏 黄卫 +1 位作者 吴莉华 王睿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心功能衰竭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生存率的预测指标。方法研究334例连续实施单纯搭桥术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283,左心室射血分数≥40%)和心功能衰竭组(n=51,左心室射血分数<40%)。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因素分... 目的探讨心功能衰竭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生存率的预测指标。方法研究334例连续实施单纯搭桥术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283,左心室射血分数≥40%)和心功能衰竭组(n=51,左心室射血分数<40%)。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LESVI是惟一独立存在的依据左室功能评估生存率的指标量(P<0.001)。结论LVESVI是预测心功能衰竭患者搭桥术后生存率的最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形成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脏功能试验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蒙茂龙 刘志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20期3281-3282,共2页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的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并择期对两组患儿行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术...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的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并择期对两组患儿行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术前(T0)、体外循环停止时(T1)、术后2h(T2)及24h(T3)采集患儿动脉血,检测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对动脉血气进行测定,观察氧合指数PaO2/FI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结果在T1~T3时,两组IL-6、TNF-α及CRP水平较T0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IL-6、TNF-α及CRP水平在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T1,T2和T3时间点观察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 P(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导致的炎性反应,改善术后肺氧合功能,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先天性心脏病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全血与成分血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6
作者 杨晓涵 王志伟 +2 位作者 于洪涛 张锐 余琼兰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手术应用全血与成分输血的利弊。方法选取60例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输全血与成分输血(红细胞悬液结合新鲜冰冻血浆),观察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红细胞比容、胶体渗透...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手术应用全血与成分输血的利弊。方法选取60例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输全血与成分输血(红细胞悬液结合新鲜冰冻血浆),观察对比两组术前与术后红细胞比容、胶体渗透压和动脉血气等指标,以及两组术后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病死率等指标,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输全血组用血量高于成分输血组;输全血组患儿的乳酸值在体外循环转流初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时点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无院内死亡。结论应用全血与使用红细胞悬液结合新鲜冰冻血浆对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引流量、早期恢复无明显差异。与使用全血相比,采用红细胞悬液结合新鲜冰冻血浆,可减少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总用血量,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婴儿 血液成分输血
下载PDF
γ链族细胞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及预处理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聂劼 王湘 陈光献 《新医学》 2013年第8期564-568,共5页
目的探讨γ链族细胞因子及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1(p-JAK1)、磷酸化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处理中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 目的探讨γ链族细胞因子及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1(p-JAK1)、磷酸化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蛋白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处理中表达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采用结扎左前降支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时间30 min,再灌注后120 min处死大鼠。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以及血清γ链族细胞因子IL-2、4、15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JAK1,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血清cTnT、LDH减少(P<0.05),IL-2、IL-15水平降低(P<0.05),IL-4水平增加(P<0.05);p-JAK1,p-STAT3表达减少(P<0.05)。以上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通过激活γ链族细胞因子的释放,适度的激活JAK1/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γ链族细胞因子 酪氨酸蛋白激酶1 传导及转 录激活因子3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相关因素的探讨
18
作者 池素娟 徐根兴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1998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讨梗死后早期心绞痛(PIA)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防止梗死面积扩展或发生再便,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存活率。方法分析AMI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不同心功能状态下PIA的发生率、发作诱因及发作时心电图改变等。... 目的探讨梗死后早期心绞痛(PIA)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防止梗死面积扩展或发生再便,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存活率。方法分析AMI患者不同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及不同心功能状态下PIA的发生率、发作诱因及发作时心电图改变等。结果PIA发生率为20.9%。与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心功能状态及高血压有关。结论多支病变的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功能Ⅲ-Ⅳ级及并发高血压者,PIA发生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绞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探讨女性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断问题
19
作者 池素娟 方卫华 +3 位作者 胡雪松 刘幼文 彭晓玲 徐根兴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1998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断问题。方法分析81例女性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冠心病临床胸痛症状常不典型,绝经后出现典型或不典型胸痛,同时又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冠...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断问题。方法分析81例女性患者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绞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冠心病临床胸痛症状常不典型,绝经后出现典型或不典型胸痛,同时又有明显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生冠心病可能性大。绝经后仅有典型或不典型胸痛,而无明显危险因素,则冠心病可能性较小。结论绝经是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绝经后冠心病发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女性 冠心病 诊断 心绞痛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心外科围术期心肌缺血与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银河 周义文 +8 位作者 涂植光 姬尚义 陈曼 黄志勇 杨建安 Renneberg R 王毅 聂志勇 钟岸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手术期不同时间人类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动态变化,评价h-FABP在术中对心肌缺血及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室间隔缺损修... 目的 通过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手术期不同时间人类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动态变化,评价h-FABP在术中对心肌缺血及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者各30例,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夹闭时及主动脉开放后10 min、2 h.6 h、12 h、24 h取静脉血,检测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结果 h-FABP与IMA变化趋势一致.h-FABP与cTnI和CK-MB变化趋势相似,但是h-FABP在心肌缺血与损伤后血中高峰时间出现得更早,维持时间较短,在2 h后即明显下降,24 h回复基线水平.经线性相关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h-FABP的峰值与IMA、CK-MB和cTnI的峰值高度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8、0.964和0.961.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组有类似的结果,h-FABP的峰值与IMA、CK-MB和cTnI的峰值高度呈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6、0.978和0.957.结论 h-FABP是心外科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和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h-FABP血中水平的定量监测可以有效地预测术中心肌缺血与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心血管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