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蛋白芯片技术研究乙肝病毒所致慢性肝病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林巧 刘晋洪 +4 位作者 钟旬华 万学信 刘腊香 聂广 杨大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43-146,I0001,共5页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探究HBV导致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2、IFN-γ、IL-4、TNF-α、sICAM-1、TGF-β1、TIMP-1等细胞因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构建细胞因子蛋白芯片,对健康人群、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探究HBV导致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2、IFN-γ、IL-4、TNF-α、sICAM-1、TGF-β1、TIMP-1等细胞因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构建细胞因子蛋白芯片,对健康人群、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7种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证型IL-2水平较正常组不同程度降低;湿热中阻型患者IL-4浓度为(86·43±19·24)pg/m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证型患者IL-4水平均显著升高;各证型组患者的TNF-α、TGF-β1、sICAM-1、TIMP-1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以湿热中阻型患者的TNF-α上升幅度最大,TGF-β1、sICAM-1及TIMP-1则以瘀血阻络型患者的升高最明显;肝郁脾虚及湿热中阻型患者血清IFN-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另外3种证型患者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组。②肝硬化除湿热内蕴型患者血清IFN-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各证型患者血清7种细胞因子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血瘀证3型患者的IL-2水平显著低于肝气郁结型,而IL-4、TNF-α水平较肝气郁结型不同程度升高;TGF-β1、sICAM-1在湿热内蕴型水平最低;肝气郁结型患者的TIMP-1浓度为(167·88±14·21)ng/ml,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湿热内蕴型患者IFN-γ浓度与肝气郁结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其余证型均低于肝气郁结型。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细胞因子有一定相关性,将细胞因子纳入HBV所致慢性肝病患者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有利于提高中医辨证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肝病 中医证型 细胞因子
下载PDF
益肾固本法对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干扰素调节因子-4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林巧 刘腊香 +4 位作者 张国良 邓欣 刘晋洪 何清 聂广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两个层面探讨益肾固本方对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IRF(干扰素调节因子)-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HBV携带者46例,其中27例服用益肾固本方进行中药干预,19例作为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治疗,动态随访24周后,采集外周血... 目的:从mRNA和蛋白水平两个层面探讨益肾固本方对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IRF(干扰素调节因子)-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HBV携带者46例,其中27例服用益肾固本方进行中药干预,19例作为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治疗,动态随访24周后,采集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观测CD4+T细胞中IRF-4+细胞比例,利用实时定量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两组人群IRF-4 mRNA水平,比较其IRF-4表达差异。结果:FACS可以有效鉴定IRF-4+细胞群,中药组IRF-4+细胞群峰值偏移程度小于对照组;中药组和对照组IRF-4+细胞比例分别为(2.61±0.19)%、(3.29±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2);中药组IRF-4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6.78±0.89)vs(10.66±1.18),t=2.67,P=0.01]。结论:益肾固本方可以有效降低慢性HBV携带者IRF-4表达水平,对于纠正Th1/Th2细胞失衡、打破免疫耐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干扰素调节因子-4 肾虚
下载PDF
干扰素-γ基因+874位点及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23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林巧 刘晋洪 +5 位作者 吴其恺 高洁 陈家建 万学信 聂广 杨大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研究IFN-γ+874位点T/A以及TNF-α-238位点G/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BV标记物单项或多项阳性孕妇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根据新生儿是否感染HBV将孕妇分为宫内感染组和对照组。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 目的:研究IFN-γ+874位点T/A以及TNF-α-238位点G/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BV标记物单项或多项阳性孕妇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根据新生儿是否感染HBV将孕妇分为宫内感染组和对照组。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IFN-γ+874位点等位基因型,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TNF-α-238位点等位基因型。结果: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可以准确判断IFN-γ+874位点等位基因型,对照组IFN-γ+874位点等位基因频率A为0.562,T为0.438,而宫内感染组A为0.738,T为0.262,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8,P=0.036)。TNF-α-238位点等位基因型的检测可以使用PCR-RFLP方法,对照组TNF-α-23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A为0.146,G为0.854,宫内感染组A为0.262,G为0.738,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P=0.071)。结论:IFN-γ+874位点T/A等位基因与HBV宫内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T等位基因对胎儿HBV宫内感染具有防护作用。TNF-α-238位点G/A等位基因型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肝炎病毒 乙型 宫内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