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标记外泌体在Pan02胰腺癌荷瘤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研究
1
作者 陶巧玉 许波华 +7 位作者 秦天 赵晶 陈晓庆 李嫚琪 宋鑫 刘楚乔 付莉莉 常艳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1032-1038,共7页
目的旨在开发用^(125)I-NaI标记外泌体的方法,并通过γ计数仪考察其在Pan02胰腺癌荷瘤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征。方法通过非放射性NaI对用于治疗胰腺癌的工程化外泌体进行冷标记,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子跟踪分析和Western blottin... 目的旨在开发用^(125)I-NaI标记外泌体的方法,并通过γ计数仪考察其在Pan02胰腺癌荷瘤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征。方法通过非放射性NaI对用于治疗胰腺癌的工程化外泌体进行冷标记,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子跟踪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对标记前后外泌体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采用Iodogen法进行外泌体的放射性^(125)I-NaI标记,分离纯化后测定^(125)I-NaI的标记率,Radio-HPLC法测定给药前后^(125)I-外泌体的放化纯度以考察其稳定性;将^(125)I-外泌体单次尾iv于Pan02胰腺癌荷瘤小鼠体内,分别于给药后2、6、24、72 h(每个时间点雌雄各3只)经CO_(2)麻醉后心脏放血处死小鼠,取血清、主要组织器官及肿瘤,γ计数仪测量其放射性计数,计算各组织/血清在不同时间点的蛋白沉淀率;并计算在不同时间点的每克组织(或每毫升血清)放射性计数占总注入放射性计数的百分比(%ID·g^(−1)或%ID·mL^(−1))。结果外泌体表征的结果显示,标记前后的外泌体形态一致,均成圆形或茶托样结构;标记前外泌体粒径峰值为113 nm,标记后外泌体粒径峰值为122 nm,粒径大小主要分布在50~200 nm;均表达其标志性蛋白CD63及TSG101,符合外泌体特征。^(125)I-NaI标记外泌体的标记率为27.82%,纯化后HPLC法测得即时放化纯度为100%,给药后放化纯度为(93.34±5.48)%。在小鼠尾iv给药后2 h,标记的外泌体主要分布在肝脏[(10.8992±1.5181)%ID·g^(−1)]和脾脏[(2.5664±0.7998)%ID·g^(−1)],肿瘤中为[(0.2910±0.0560)%ID·g^(−1)],脑、心脏、脂肪和肌肉组织摄取较少;给药后72 h,肝脏中仍有较高摄取,肿瘤中仍有放射性分布。给药后2~6 h各组织脏器的蛋白沉淀率较低,表明^(125)I-NaI标记外泌体稳定性有所降低。结论外泌体可以进行^(125)I标记,而且标记同位素前后对外泌体物理形态、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影响;^(125)I标记外泌体的方法简便,标记率和放化纯度均较高;该外泌体产品在荷瘤小鼠体内大部分血流丰富的组织器官均有分布,且具有一定的肿瘤靶向定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DOGEN法 ^(125)I-NaI 外泌体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生物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