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乳房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小林 蓝院琴 廖新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21期3188-3190,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恢复仪结合常规护理措施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6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乳房护理,干预组除给予常规乳房护理外,还应用产后恢复仪进行乳房护理,比较两组开始... 目的探讨产后恢复仪结合常规护理措施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6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30例)和对照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乳房护理,干预组除给予常规乳房护理外,还应用产后恢复仪进行乳房护理,比较两组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乳房硬度。结果98.5%的干预组产妇的产后开始泌乳时间在72h内,高于对照组(79.3%)。干预组在出院时泌乳量高于对照组,且从产后第3天开始乳房硬度低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恢复仪结合常规护理措施对产后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的方法简便、舒适、有效、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护理干预 泌乳 产后恢复治疗仪
下载PDF
产前超声及无创基因筛查诊断胎儿性染色体异常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琪 林琳华 +4 位作者 郭辉 张玉娟 刘涛 徐繁华 徐金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36-154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及无创产前基因筛查(NIPT)诊断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 792名高危孕妇,分析产前超声及NIPT对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观察性染色体异常胎儿妊娠结局。结果共检出144胎(144/8 792,1.64%)性染色体异常胎... 目的探讨超声及无创产前基因筛查(NIPT)诊断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 792名高危孕妇,分析产前超声及NIPT对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观察性染色体异常胎儿妊娠结局。结果共检出144胎(144/8 792,1.64%)性染色体异常胎儿。其中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39胎(139/8 792,1.58%),包括45,X(Turner综合征)32胎、45,X嵌合体22胎、47,XXY(Klinefelter综合征)44胎、47,XXY嵌合体3胎、47,XXX 23胎、47,XYY 11胎、其他数目异常3胎及45,X[15]/46,XX[40]男性性反转1胎;性染色体结构异常5胎(5/8 792,0.06%)。超声检出73胎(73/144,50.69%)异常。77胎接受NIPT筛查,其中75胎(75/77,97.40%)性染色体异常。32胎45,X胎儿中,31胎超声可见异常,其中28胎表现为颈部水囊瘤,后均引产;112胎其他类型性染色体异常胎儿中,42胎(42/112,37.50%)继续妊娠。结论NIPT对检出性染色体异常具有重要价值;产前超声筛查发现颈部水囊瘤时,应高度警惕45,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染色体障碍 无创产前基因筛查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晚孕期脐带绕颈胎儿与正常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袁红 苏放明 任景慧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791-1792,共2页
目的:研究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的预测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胎儿监测脐动脉、大脑中动脉S/D、PI、RI等血流指标。结果:脐带绕颈胎儿与正常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目的:研究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的预测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胎儿监测脐动脉、大脑中动脉S/D、PI、RI等血流指标。结果:脐带绕颈胎儿与正常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常规监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不能作为预测脐带绕颈胎儿不良预后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绕颈胎儿 脐动脉 大脑中动脉 彩色多普勒
下载PDF
陪伴分娩对不同心理状态孕妇产后抑郁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小荷 黄小林 +1 位作者 李茹红 郭晓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9期1055-1057,共3页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对不同心理状态孕妇产后抑郁干预的策略,评价干预效果。方法将148例有焦虑倾向的孕妇按照焦虑水平的高低,有中、重度焦虑症状的35例孕妇作为干预组,干预组在分娩前、中、后由有经验的助产士陪伴分娩,包括接受4~6... 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对不同心理状态孕妇产后抑郁干预的策略,评价干预效果。方法将148例有焦虑倾向的孕妇按照焦虑水平的高低,有中、重度焦虑症状的35例孕妇作为干预组,干预组在分娩前、中、后由有经验的助产士陪伴分娩,包括接受4~6周的心理干预、讲授康复运动知识、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电话随访产妇心理状态等,有轻度焦虑症状的113名孕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在分娩后第3,42,180天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测量两组抑郁产妇抑郁发生的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妇在产后第3天的抑郁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1.5%,干预组抑郁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2天、第180天两组抑郁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中、重度焦虑症状者经过陪伴分娩等护理,预后与轻度焦虑症状者相近。结论陪伴分娩能有效改善产妇的抑郁情绪,阻断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伴分娩 产后抑郁 干预 评价
原文传递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治疗时机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小梅 文飞球 +6 位作者 张蔚 吴本清 李志光 潘小梅 任景慧 林琳华 郭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下简称先天性甲低)治疗时机评估及其与预后情况。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的68例治疗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先天性甲低患儿的体格检查和智能测定进...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以下简称先天性甲低)治疗时机评估及其与预后情况。方法对1998年5月至2008年12月在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的68例治疗随访时间超过2年的先天性甲低患儿的体格检查和智能测定进行分析,以评估不同治疗时机对其预后的影响。筛查组47例,开始治疗年龄13~59d;非筛查组21例,开始治疗年龄6个月至14岁。结果先天性甲低患儿的身高、体重与智能发育筛查组与非筛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遗留智能残疾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先天性甲低患儿实施治疗的时间越早,智能发育和体格发育越好,遗留智能残疾的发生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儿童 治疗时机选择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