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并发可逆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孟祥春 徐明国 +2 位作者 潘晓兰 王涛 张智伟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经导管介入封堵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已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对ASD介入封堵后并发的房室传导阻滞鲜有报道。我们总结了1例ASD介入封堵后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治经验。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经导管封堵术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减化治疗: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
2
作者 孟祥春 张智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S1期85-85,共1页
目的研究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能否做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一种减化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欲行PDA介入封堵术40例适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封堵技术,即在病人的一侧腹股沟处同时穿刺股动脉... 目的研究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能否做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一种减化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欲行PDA介入封堵术40例适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封堵技术,即在病人的一侧腹股沟处同时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经股动脉插入左心导管至降主动脉弓降部,行侧位造影,观察未闭动脉导管的形态,测量动脉导管的最窄处内径;经股静脉插入右心导管,按常规方法行PDA封堵术。实验组采用PDA封堵术减化方法,即在病人的一侧腹股沟处仅穿刺股静脉。经股静脉插入右心导管,并穿越未闭动脉导管至降主动脉侧,行侧位造影。通过经胸超声联合经动脉导管造影,测量未闭动脉导管最窄处内径。然后按常规方法行PDA封堵术。在完全释放封堵器之前,再次借助经胸超声,判断封堵器的位置和有无残余分流,以及左、右肺动脉、降主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实验组20例患儿用减化方法行PDA封堵术均一次封堵即刻成功,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左、右肺动脉、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患儿放射线曝露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儿的恢复时间和滞留于监护室的时间也相应缩短;实验组总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行PDA封堵术是一种良好的减化封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超声 介入封堵术 导管造影 实验组 未闭动脉导管 股静脉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降主动脉 患儿
下载PDF
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孟祥春 蔡华波 +3 位作者 李志川 王涛 张青 张智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能否作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一种简化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欲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技术。观察组采用简化的动... 目的探讨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能否作为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一种简化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欲行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技术。观察组采用简化的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并借助经胸超声实时监测。结果观察组20例患儿用简化方法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一次封堵成功,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左、右肺动脉、降主动脉血流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患儿放射线曝露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无一例与血管穿刺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发生,但对照组患儿发生4例血管并发症。患儿的恢复时间和滞留于监护室的时间也相应缩短;观察组总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结论经动脉导管造影联合经胸超声行PDA封堵术是一种良好的简化封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经胸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
原文传递
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相关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1
4
作者 孟祥春 徐明国 +4 位作者 李博宁 潘晓兰 蔡华波 王涛 张智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25-826,共2页
经导管介入封堵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已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对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后出现的心律失常鲜有报道。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我科近2年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出现的心律失常,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术 心律失常 相关性 先天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