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种不同方法预防乳磨牙龋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葛风华 陈绮琴 +2 位作者 席晓颖 张国明 刘春子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8期116-118,124,共4页
目的探讨4种方法预防乳磨牙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6月本辖区(深圳市宝安区)160例3~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防龋方法的不同分为四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含氟牙膏刷牙,B组为含氟牙膏刷牙+涂氟保护漆,C组为含氟牙膏刷牙+流体树脂... 目的探讨4种方法预防乳磨牙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6月本辖区(深圳市宝安区)160例3~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防龋方法的不同分为四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含氟牙膏刷牙,B组为含氟牙膏刷牙+涂氟保护漆,C组为含氟牙膏刷牙+流体树脂窝沟封闭,D组为含氟牙膏刷牙+流体树脂窝沟封闭+涂氟保护漆。分别对四组幼儿干预后6、12、18个月患龋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干预后6、12、18个月的乳磨牙龋患率分别为5.00%、15.00%、40.00%,B组干预后12个月龋病发生率为5.00%,干预后18个月为25.00%,C组干预后12个月龋病发生率为10.00%,干预后18个月为25.00%,D组干预后18个月龋病发生率为10.00%,干预后18个月A组龋病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C组、D组,D组龋病发生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面龋发生率显示,四组在干预后6、12个月时均无邻面龋发生,A组干预后18个月时的邻面龋发生率为15.00%,B组与C组均为10.00%,D组无邻面龋发生,D组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干预后6、12、18个月的龋均显示,B组、C组、D组在18个月时的龋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含氟牙膏刷牙的乳磨牙龋病预防效果最差,含氟牙膏刷牙+流体树脂窝沟封闭+涂氟保护漆的预防效果最好,氟保护漆具有保护窝沟封闭剂作用,也能预防封闭剂脱落,对儿童乳磨牙龋病具有显著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保护漆 窝沟封闭术 乳磨牙 龋病
下载PDF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副作用观察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文辉 翁小琴 吴星恒 《江西医药》 CAS 2011年第11期977-979,共3页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阿奇霉素序贯组及对照组。阿奇霉素序贯组62例,给予红霉素3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3-5d后予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10mg/(kg.d)...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阿奇霉素序贯组及对照组。阿奇霉素序贯组62例,给予红霉素3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3-5d后予阿奇霉素口服序贯治疗,10mg/(kg.d),每周连服3d停用4d为1疗程,共3疗程;对照组59例,静滴红霉素3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共14d。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及副作用统计。结果阿奇霉素序贯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1.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0.51,P<0.05);阿奇霉素序贯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7.4%,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7.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3.63,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序贯治疗 支原体肺炎 安全性
下载PDF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文辉 翁小琴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3期143-144,共2页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120例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0.5g,2次/d及思密达1.0~3.0g,3次/d;对照组60例:仅用思密达1.0~3.0g,3次/d。治疗... 目的评价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120例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0.5g,2次/d及思密达1.0~3.0g,3次/d;对照组60例:仅用思密达1.0~3.0g,3次/d。治疗72h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33%(59/6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40/6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69,P<0.05)。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可选择作为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继发性腹泻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 小儿
下载PDF
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麦桃香 麦金英 吴娜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16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4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于术后24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全静脉营养,肠蠕动完全恢复...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4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于术后24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全静脉营养,肠蠕动完全恢复以后才开始进食。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体重减轻少、肛门排气时间早、药费低、住院日缩短,与肠外营养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能显著改善腹部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肿瘤 肠内营养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