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东燕 吴子刚 +3 位作者 林煜光 孙艳荪 乔珊 鲁玉珍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研究CYP2C19(cytochrome P450 2C19)基因多态性对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的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分别进入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EAC)或奥美拉唑联合阿... 目的研究CYP2C19(cytochrome P450 2C19)基因多态性对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的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分别进入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EAC)或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OAC)进行1周根除治疗。治疗前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所有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并分为EM型、IM型、PM型。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进行14C呼气试验,判断Hp根除情况。结果 (1)EAC组Hp根除率为85.7%;OAC组Hp根除率为77.8%;两治疗组总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EAC组EM、IM、PM的Hp根除率分别为76.5%、87.9%、100%,各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OAC组EM、IM、PM的Hp根除率分别为33.3%、85.7%、100%,EM型与IM型间、EM型与PM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IM型与PM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的Hp根除率个体差异小,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而以奥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的Hp根除率个体差异大,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EM型者Hp根除率低,PM型者Hp根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幽门螺杆菌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MDR1 C3435T基因多态性对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东燕 孙艳荪 +2 位作者 吴子刚 乔珊 林煜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分别进入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E...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对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三联1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分别进入埃索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EAC)或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方案(OAC)进行1周根除治疗。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方法检测MDR1C3435T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Hp根除率的差异。结果 MDR1CC3435、C3435T和3435TT的Hp根除率分别为72.4%、88.2%和81.0%。MDR1C3435T各基因型组间Hp根除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DR1C3435T基因多态性与Hp根除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 基因多态性 P-糖蛋白 埃索美拉唑 奥美拉唑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结肠炎 被引量:1
3
作者 关幸求 叶红军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8年第3期237-239,共3页
显微镜下结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MC)是一组以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而肠镜及钡剂灌肠检查正常或无特异性改变,只有结肠组织活检在显微镜下才能诊断的疾病。一般包括2个疾病: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以下简称CC)和... 显微镜下结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MC)是一组以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而肠镜及钡剂灌肠检查正常或无特异性改变,只有结肠组织活检在显微镜下才能诊断的疾病。一般包括2个疾病: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以下简称CC)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1ymphocytic colitis,LC),分别于1976年及1989年被描述为独立的疾病。因为二者有共同的临床表现、相似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药物疗效.在近年被认为是同一疾病,称为显微镜下结肠炎。近年国外对MC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报道。由于该病较少见,加之人们认识不足,常常难以正确诊断。本文结合有关的资料,对MC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做一综述,以引起人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下结肠炎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 实验室检查结果 钡剂灌肠检查 胶原性结肠炎 特异性改变 主要表现 慢性腹泻
下载PDF
食管乳头状瘤1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文科 邹兵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960-963,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乳头状瘤(EP)的临床特点,提高EP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检出的121例EP临床资料,分析EP的临床、内镜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结果:EP检出率为0.12%,女性多见(男:女=7:17),各... 目的:探讨食管乳头状瘤(EP)的临床特点,提高EP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检出的121例EP临床资料,分析EP的临床、内镜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结果:EP检出率为0.12%,女性多见(男:女=7:17),各年龄段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0)。内镜下多见于食管中段,单发病变为主(90.91%);主要表现为山田Ⅰ型或Ⅱ型白色息肉样隆起,直径2mm^8mm,多数≤5mm(92.56%)。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分化成熟的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中央可见血管结缔组织组成的中心轴。与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肿瘤等病变无相关性,内镜下漏诊率为9.10%、误诊率为24.80%。病变直径≤5mm者予活检钳钳除(92.56%),直径>5mm患者予高频电切(7.44%)。63例患者随访2~81月(平均17.7月),有3例(4.76%)出现再发,治疗后复查未见复发或再发。结论: EP是一种临床罕见病,女性多见,发病与年龄无关;多见于食管中段,单发病变为主;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内镜下易出现漏诊和误诊;主要治疗方式是内镜下摘除,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乳头状瘤 内镜 病理 治疗
下载PDF
成人小肠多发息肉继发肠套叠1例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慧超 叶红军 阮继银 《罕少疾病杂志》 2007年第6期54-55,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 卢××,女性,34岁,住院号125455,因左上腹胀痛伴进食后呕吐3天入院。腹痛呈阵发性,卧位时明显,坐位及走动可稍缓解,伴进食后呕吐胃内容物,无宿食及粪臭味,排气明显减少,未排大便,无发热、艮寒。既往体健。查... 1临床资料患者 卢××,女性,34岁,住院号125455,因左上腹胀痛伴进食后呕吐3天入院。腹痛呈阵发性,卧位时明显,坐位及走动可稍缓解,伴进食后呕吐胃内容物,无宿食及粪臭味,排气明显减少,未排大便,无发热、艮寒。既往体健。查体:左上腹可见局限性隆起,可触及一个6×8cm的肿物,质软,有压痛,无反跳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肠套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