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虚实之间寻找一种合理的契合——文言文阅读教学新探 |
马兴贵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2
|
尊重生命体验 有效实现生本 |
闫敬霞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3
|
小说都是虚构的吗 |
杨先武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4
|
可敬而又可悲的父亲——《台阶》意蕴新探 |
杨先武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7 |
3
|
|
5
|
既要看“教什么”,也要看“怎么教”——与王荣生先生商榷 |
杨先武
|
《教育科学论坛》
|
2006 |
1
|
|
6
|
从一堂听说训练课看香港语文教学特色 |
王爱娣
|
《师道(人文)》
|
2011 |
1
|
|
7
|
新课程高考不应与课程标准错位——兼评2008年语文高考广东卷选考试题 |
杨先武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8
|
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的三突破 |
马兴贵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9
|
让课堂多一些“节外生枝” |
杨先武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0
|
从“同文异教”看两岸四地语文教学的异同 |
王爱娣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1
|
蕴藏着 希望的水色 |
马兴贵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2
|
原情质理 寻途求道——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机理探析 |
宋如郊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0 |
0 |
|
13
|
于“次要”处看“紧要”——兼谈鲁迅作品中语言的深邃美 |
马兴贵
|
《学语文》
|
2003 |
0 |
|
14
|
为话题作文设计最新颖的构思角度——高分作文亮点之九 |
马兴贵
|
《学语文》
|
2003 |
0 |
|
15
|
岂能如此“玩”诗歌 |
杨先武
|
《中学语文教学》
|
2006 |
0 |
|
16
|
中考话题作文设计及构思点拨 |
马兴贵
|
《写作(中)》
|
2004 |
0 |
|
17
|
她教会了我宽容 |
高嘉璐
|
《作文成功之路》
|
2003 |
0 |
|
18
|
学好语文,海阔天空任自由 |
王爱娣
|
《师道(人文)》
|
2008 |
0 |
|
19
|
变忍受语文为享受语文 |
江南梦忆
|
《师道(人文)》
|
2009 |
0 |
|
20
|
语文教学应该“读”占鳌头 |
陈芳
|
《师道(人文)》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