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c合成肽靶向下调凋亡抑制蛋白XIAP提高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冀晖 张厚德 +4 位作者 雷萍 苏卓娃 麦丽文 郑芳 龚非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包含目的蛋白功能结构域的Smac合成肽能否增强胰腺癌细胞的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化学合成SmacN7细胞可穿透融合多肽,共沉淀实验观察SmacN7细胞穿透肽与胰腺癌Panc-1细胞内的XIAP的相互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a... 目的:探讨包含目的蛋白功能结构域的Smac合成肽能否增强胰腺癌细胞的化疗药物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化学合成SmacN7细胞可穿透融合多肽,共沉淀实验观察SmacN7细胞穿透肽与胰腺癌Panc-1细胞内的XIAP的相互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macN7细胞穿透肽与顺铂、5-FU联用对Panc-1细胞凋亡的影响,MTT法检测SmacN7细胞穿透肽应用前后Panc-1细胞的化疗药物敏感性。结果:SmacN7融合多肽能与内源性XIAP结合,明显下调Panc-1细胞XIAP表达水平,显著增强顺铂或5-FU诱导的Panc-1细胞凋亡,使其对顺铂、5-FU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降低1.98倍、2.62倍。结论:应用包含目的蛋白功能结构域的Smac合成肽能靶向下调胰腺癌Panc-1细胞XIAP表达,显著提高其化疗敏感性,为胰腺癌的生物治疗协同化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C/DIABLO X-相关凋亡抑制蛋白 合成肽 胰腺癌 化疗敏感性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蔡安季 苏卓娃 陈群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文献综述 发病机制 HLA-B27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家庭聚集现象 发病高峰年龄 发病机理
下载PDF
骨质疏松血清IL-6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文松 刘磊 +2 位作者 朱小弟 杜冀晖 阎德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26-327,354,共3页
目的 探讨女性骨质疏松病人的IL 6、OC和E2 与骨代谢的关系 ,留晨尿测PYD。方法 空腹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血 2ml,分离血清 ,分别测血清中IL 6、OC和E2 的含量。比较其变化的显著性意义。结果 实验组的IL 6、OC、PYD含量较对照组... 目的 探讨女性骨质疏松病人的IL 6、OC和E2 与骨代谢的关系 ,留晨尿测PYD。方法 空腹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血 2ml,分离血清 ,分别测血清中IL 6、OC和E2 的含量。比较其变化的显著性意义。结果 实验组的IL 6、OC、PYD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0 0 1和 0 0 5。而E2 明显降低P <0 0 5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IL 6、OC、PYD和E2 对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血清 IL-6 骨代谢 OC PYD E2 OP 女性 尿胶原吡啶酶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意识、肌张力障碍 被引量:6
4
作者 杜冀晖 苏卓娃 +1 位作者 乐新 陈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340-2341,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意识、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并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意识、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并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IVIG治疗组患儿意识、肌张力障碍等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常规治疗组均显著缩短犤(36±11)hvs(55±20)h,(34±18)hvs(50±19)h,(252±37)hvs(280±50)h,t=2.04~3.63,P<0.05犦。IVIG治疗后患儿PBMC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犤TNF-α:(1.0±1.6)μg/Lvs(4.2±3.8)μg/L,IL-1β:(1.1±1.5)μg/Lvs(3.4±3.8)μg/L,IL-6:(0.8±1.4)μg/Lvs(3.0±3.2)μg/L,P<0.01犦,而常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IVIG早期应用对改善HIE患儿意识、肌张力障碍具有较好疗效,可能是通过抑制PBMC产生TNF-α,IL-1β和IL-6等损伤性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意识障碍 肌张力障碍 静脉注射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宇 苏卓娃 陈群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138-1140,F0003,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分类诊断为多基因遗传病。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基因多态性对AS的发病相关性基因进行了研究。其中,与AS发病相关的基因可分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炎症、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分类诊断为多基因遗传病。近年来,许多学者利用基因多态性对AS的发病相关性基因进行了研究。其中,与AS发病相关的基因可分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类和非MHC类。MHC类以HLA-B27、TNF-α为代表。HLA-B27是目前公认的与AS密切相关的一类白细胞抗原,已发现B2701-B2723等多个亚型。其中B2705分布最广,在白种人中占绝对优势,在亚洲人中B2704则是与AS直接相关的亚型;其它亚型因样本量太小,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基因定位和免疫功能,可推测TNF-α的基因多态性与AS的发生和发展相关。TNF-α中研究最多是-308位点,在我国其它位点如-238、-850、-863也有报道。通过全基因扫描和连锁关联分析确定了非MHC类因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白介素-1(IL-1)家族中的IL-1RN,目前已有通过PCR法、矩阵法对IL-1RN的研究报道。除了上述基因外,还有一些与AS的发病无关的基因,如VEGF,LMP2等。本文综述了与AS发病相关的主要因子的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强直性脊柱炎 相关性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杜冀晖 苏卓娃 陈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细胞因子INF-α、IL-1β和IL-6的变化及其与HIE严重程度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了50例HIE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产...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细胞因子INF-α、IL-1β和IL-6的变化及其与HIE严重程度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了50例HIE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产生的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结果:HIE患儿血浆及PBMC体外培养产生的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重度HIE患儿急性期血浆及PBMC体外培养产生的TNF-α、IL-β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其恢复期血浆TNF-α、IL-1β则显著降低,但血浆IL-6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IE患儿血浆及激活的PBMC产生的TNF-α和IL-1β水平与HIE的严重程度有关,IL-6的产生可能与脑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有关,测定这些细胞因子对病情的监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下载PDF
CD30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杨小猛 赵丹 苏卓娃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763-2765,共3页
目的研究CD30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分析AS患者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健康对照组24例,患者组CT检查AS患者骶髂关节并分为Ⅰ(11例)、Ⅱ(12例)和Ⅲ级(10例)。采用ECD标记抗CD3单抗,PE-Cy5标记抗CD4、CD8单抗... 目的研究CD30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分析AS患者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健康对照组24例,患者组CT检查AS患者骶髂关节并分为Ⅰ(11例)、Ⅱ(12例)和Ⅲ级(10例)。采用ECD标记抗CD3单抗,PE-Cy5标记抗CD4、CD8单抗以及FITC标记抗CD30单抗作三色流式细胞术;CD3/CD4、CD3/CD8设门,分析CD30在AS患者外周血CD4+T、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对照比较,CD4+CD30-T细胞在Ⅰ、Ⅱ级AS患者中均明显降低(P<0.05),在Ⅲ级AS患者中则明显升高(P<0.05);CD8+CD30-T细胞在Ⅱ级AS患者明显升高(P<0.05);CD8+CD30+T细胞在AS各级患者中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AS各级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与患者外周免疫功能紊乱及疾病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CD30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冀晖 苏卓娃 +2 位作者 麦丽文 周蓓 李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1320-132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06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比较,分析各指标在细菌及病毒感染中的差异。结...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06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比较,分析各指标在细菌及病毒感染中的差异。结果以血清PCT≥0.5ng/ml为阳性阈值,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81.0%,病毒感染组为1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达80.9%,特异性为81.4%,阳性预测值86.4%、阴性预测值74.5%,敏感性明显优于CRP或WBC计数(P<0.01)。结论血清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敏感、有效诊断指标,对鉴别儿科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儿科 细菌感染
下载PDF
牛磺酸和丹参提取液对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吴红玲 傅颖君 +2 位作者 向前 付剑云 苏卓娃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牛磺酸 (Tau)和丹参提取液 (Ts)对运动所致心脏衰竭小鼠心肌耐受力的影响。方法 第一阶段 :将小鼠随机分为安静、运动衰竭、牛磺酸运动衰竭、丹参运动衰竭 4组 ,分别观测Tau和Ts对小鼠游泳时间和心肌酶的影响。第二阶段 :应... 目的 探讨牛磺酸 (Tau)和丹参提取液 (Ts)对运动所致心脏衰竭小鼠心肌耐受力的影响。方法 第一阶段 :将小鼠随机分为安静、运动衰竭、牛磺酸运动衰竭、丹参运动衰竭 4组 ,分别观测Tau和Ts对小鼠游泳时间和心肌酶的影响。第二阶段 :应用不同浓度的Tau和Ts的混合液进行实验 ,方法同一阶段。结果 第一阶段 :Tau运动衰竭组、Ts运动衰竭组较单独运动衰竭组游泳时间有显著延长 ,磷酸肌酸激酶 (CPK)活力也明显降低 (P <0 .0 5 ) ;第二阶段 ,高浓度Tau与中浓度Ts对小鼠的游泳能力影响最大。结论 Tau、Ts都能提高受试小鼠的运动耐力 ,减少对心肌的损伤 ,Tau、Ts的混合液优于单独用药 ,且以Tau84 0mg/kg、Ts32 0mg/kg为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丹参提取液 心肌 小鼠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再活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冀晖 苏卓娃 张厚德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0-321,共2页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患者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7例乙肝患者血清HCMV -IgG ,IgM抗体及外周血白细胞的HCMV -DNA进行检测。结果 HBV患者HCMV -DNA阳性率为 2 5 % ( 19/ 77) ,3 0例正常...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患者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7例乙肝患者血清HCMV -IgG ,IgM抗体及外周血白细胞的HCMV -DNA进行检测。结果 HBV患者HCMV -DNA阳性率为 2 5 % ( 19/ 77) ,3 0例正常对照组HCMV -DNA阳性率为 3 % (P <0 .0 5 )。HCM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总胆红素 (TB)、直接胆红素 (DB)、丙氨酸转移酶 (ALT)明显高于HCMV -DNA阴性组。慢性中、重度乙肝患者HCM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轻度者。结论 乙肝患者HCMV感染再活化率明显增高 ,并与胆汁淤积、黄疸加重及肝功能损害加重有关 ,对乙肝患者进行预防HCMV感染再活化的针对性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巨细胞病毒感染 再活化
下载PDF
Regulatory Effects of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and Pro-apoptotic Protein Smac on Apoptosis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冀晖 张厚德 +3 位作者 雷萍 苏卓娃 郑芳 龚非力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of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XIAP) and 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 (Smac) signaling pathway to chemoresistance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Panc-1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of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XIAP) and 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 (Smac) signaling pathway to chemoresistance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 Panc-1 and BXPC-3 cells. Methods: Apoptosis and the changes of XIAP expression in permeabilized cells induced by cisplatin and 5-fluorouracil (FU) were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cytosolic expression of XIAP, Smac and caspase-3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 recombinant plasmid vector pEGFP-N1/Smac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ected into of Pancol cells. The effect of cytosolic overexpression of Smac on apoptosis of Panc-1 cells was evaluat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Panc-1 was more resistant to cisplatin or 5-FU induced apoptosis than BXPC-3. Western blot revealed that chemoresistant Panc-1 highly expressed XIAP, and increased cytosolic expression of Smac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marked down-regulation of XIAP in chemo-sensitive BXPC-3 cells after exposure to cisplatin or 5-FU. Furthermore, cytosolic overexpression of Smac could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 the levels of XIAP and promote the activity of caspase-3, as well as sensitize Panc-1 cells to anticancer drug-induced apoptosis. Conclusion: Anticancer drug-induced apoptosis requires mitochondrial release of Smac and downregulation of XIAP, which may be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chemo-sensitivity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Up-regulation of cytosolic expression of Smac may act as an effective modifying signal to overcome apoptosis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 pancreatic cancer apoptosis CHEMORESISTANCE
下载PDF
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镇河 陈立波 +1 位作者 聂雷 苏卓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726-727,共2页
目的 :观察葡萄糖毒性对胰岛 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 ,对 3 8例初次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予强化降糖治疗并观察血糖控制前后胰岛 β细胞功能及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血糖控制后反映胰岛 β细胞功能... 目的 :观察葡萄糖毒性对胰岛 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 ,对 3 8例初次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予强化降糖治疗并观察血糖控制前后胰岛 β细胞功能及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血糖控制后反映胰岛 β细胞功能的指数显著升高 (P <0 0 1) :Homa Is(3 19± 1 16比 5 2 3± 1 97,t =2 0 416) ;FINS/FPG(0 0 19± 0 0 8比 1 0 2± 0 0 7,t =44 2 18) ,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下降 (P <0 0 1) :Homa IR(2 0 3± 0 82比 1 12± 0 41,t =10 2 2 3 )及IAI(-5 84± 1 2 9比 -4 62± 0 86,t =2 82 3 )。结论 :纠正葡萄糖毒性 ,可改善早期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 β细胞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糖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帆 赵丹 +1 位作者 苏卓娃 马文松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8期899-900,共2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S和RA及健康志愿者外周抗凝静脉血,以ECD标记的抗CD3单克隆抗体和PE-Cy5标记的CD4、CD...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和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S和RA及健康志愿者外周抗凝静脉血,以ECD标记的抗CD3单克隆抗体和PE-Cy5标记的CD4、CD8单克隆抗体作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AS和RA患者CD3+CD4+、CD3+CD8+T细胞百分率。结果:AS患者CD4+T百分率和CD4+T/CD8+T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RA患者CD4+T和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CD4+T/CD8+T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AS患者的CD8+T百分率明显高于RA患者(P<0.05),CD4+T/CD8+T细胞比值明显低于RA患者(P<0.05)。结论:AS患者外周血表现免疫功能低下,以及RA患者外周血呈现免疫功能亢进,可能都与其免疫发病机制有关;CD4+T/CD8+T比值的变化特点有助于AS和RA的临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类风湿关节炎 T细胞
下载PDF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患者CD62P,CD63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红玲 王晓艳 +4 位作者 苏卓娃 向前 杜冀辉 庞红 方红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9期1474-1475,共2页
目的检测血小板膜表面CD62P,CD63的含量,研究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UCAD)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探讨UCAD检测的新途径。方法病例来源于2001-10/2002-12在我院心血管门诊和心内科住院的65例UCAD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A组)50例;非Q波性心... 目的检测血小板膜表面CD62P,CD63的含量,研究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UCAD)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探讨UCAD检测的新途径。方法病例来源于2001-10/2002-12在我院心血管门诊和心内科住院的65例UCAD患者。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A组)50例;非Q波性心肌梗死(NQMI,B组)15例。正常健康对照组(C组)59例。入选者性别、年龄大致相同。采用全血法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分别测定U-CAD中UA、NQMI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膜活化CD62P、CD63的含量。各组数据均用均数±标准(x珔±s)表示。成组设计的两样本比较采用u检验。结果65例UCAD中A组患者CD62P,CD63含量分别为21.92±18.74和3.49±3.19;B组含量分别为21.24±13.36和3.76±2.20;C组的含量分别为4.16±1.59和1.64±0.82。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血小板膜上CD62P,CD63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B两组之间CD62P、CD63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结论UCAD患者中不论是A组、还是B组均存在血小板活性增高。采用FCM检测CD62P、CD63可为临床上评价UCAD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的高低提供早期、特异诊断指标,亦可能是对UCAD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预后判断检测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 CD62P CD63 含量检测 血小板活化程度 不稳定性心绞痛 非Q波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血清CD_(23)与sIgE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乌维秋 查文清 +2 位作者 王欢 赵家利 苏作娃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年第6期298-300,共3页
目的 研究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23)的表达与血清Ig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3例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同时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E水平... 目的 研究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23)的表达与血清Ig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3例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同时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血清IgE分别为(8.10±2.65)%、(16.29±3.40)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12±1.74)%、(1.37±0.57)μmol/L;且CD23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淋巴细胞CD23的表达和血清IgE密切相关,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过敏性 CD23 血清IGE 患者 阳性细胞 正常 分子 百分率 表达
下载PDF
喘息样支气管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
16
作者 杜冀晖 苏卓娃 +1 位作者 陈实 包忠宪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0-31,共2页
对30例喘支患儿及2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喘支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比例明显增高(P<0.01),CD+4/CD+8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中干扰... 对30例喘支患儿及20例正常对照儿童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喘支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8比例明显增高(P<0.01),CD+4/CD+8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Ⅱ型(IFN-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P<0.05);喘支患儿血清IgA明显降低(P<0.01)。提示T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及TH1细胞活性降低在喘支的发生中起着一定作用,和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炎 T细胞亚群 儿童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CD62P、CD63与vWF检测的意义
17
作者 苏卓娃 杜冀晖 +2 位作者 查文清 麦丽文 王晓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6期323-325,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房纤维性颤动(AF)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与vWF 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夹心酶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MI和AF患者CD63、CD62P和vWF 的变化。结果 AMI和AF患者的CD62P分别为11.29%和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房纤维性颤动(AF)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与vWF 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夹心酶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MI和AF患者CD63、CD62P和vWF 的变化。结果 AMI和AF患者的CD62P分别为11.29%和8.72%、CD63分别为8.72%和2.66%,明显高于对 照组(3.37%和1.32%),AMI组的vWF为167.83%,明显高于对照组(102.71%),AF组为117.05%,与对照组比 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房纤维性颤动患者CD62P和CD6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进一步证 实CD62P和CD63为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活性物质,参与血栓性疾病的促凝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2P CD63 患者 心房纤维性颤动 对照组 急性心肌梗死 AMI 血小板活性 血小板膜糖蛋白 促凝血作用
下载PDF
儿童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常规免疫学指标研究
18
作者 林瑞春 田青 +2 位作者 乐新 苏卓娃 杜冀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0-571,共2页
目的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过敏性紫癜(HSP)及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KD)的常规免疫学指标变化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应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T细胞亚群,免疫比浊法测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常规加IVIG治疗。结果IT... 目的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过敏性紫癜(HSP)及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KD)的常规免疫学指标变化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的应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T细胞亚群,免疫比浊法测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常规加IVIG治疗。结果ITP患儿CD3+CD4+T细胞降低并IgG升高;HSP患儿IgA升高伴CD3+T细胞增高。KD患儿CD3+ CD8+T细胞降低。IVIG可明显改善3种疾病临床症状,尤其有助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减少。结论T细胞亚群、lg 应作为ITP、HSP及KD的常规检查项目。早期应用IVIG对改善预后及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特发性 紫癜 过敏性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下载PDF
血清白细胞介素6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关系(英文)
19
作者 马文松 苏卓娃 +3 位作者 刘磊 杜翼晖 朱小弟 胡广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22-223,共2页
背景: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后出现骨吸收增强,同时伴有细胞因子增多,骨代谢紊乱。进一步观察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尿胶原吡啶酚(pyridinoline,PYD)、雌二醇的水平,有利于判定上述因子是否与骨质疏松发生... 背景: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后出现骨吸收增强,同时伴有细胞因子增多,骨代谢紊乱。进一步观察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骨钙素、尿胶原吡啶酚(pyridinoline,PYD)、雌二醇的水平,有利于判定上述因子是否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有关。目的:探讨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中IL-6,骨钙素与雌二醇,尿液中PYD的水平与骨代谢的关系,寻找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的可能有关因素。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对照,观察对比研究。单位: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实验室。对象:选择1999-01/2001-12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为实验组,年龄42~69岁。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女性10例为对照组。方法:空腹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同时收集晨尿2mL,分别测IL-6,骨钙素,PYD和雌二醇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血清IL-6,骨钙素,雌二醇水平及尿液中PYD比较。结果:实验组的25例患者IL-6犤(201.0±79.9)ng/L犦,骨钙素犤(25.5±16.2)μg/L犦,PYD犤(41.3±9.7)nmol/mmol肌酐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159~2.953,P<0.05~0.01);实验组血清雌二醇水平犤(79.8±73.2)ng/L犦明显低于对照组(t=2.071,P<0.05)。结论:IL-6,骨钙素,PYD,雌二醇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白细胞介素6/血液 骨钙素/血液 尿胶原吡啶酚/尿液 雌二醇/血液
下载PDF
甲亢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意义
20
作者 郝建华 杜冀晖 +1 位作者 苏卓娃 刘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7期529-530,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 ,酶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了 88例甲亢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甲状腺素 ,同时测定对照组 46例健康者 ,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 ,酶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了 88例甲亢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和甲状腺素 ,同时测定对照组 46例健康者 ,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甲亢组血浆内皮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并与甲状腺素含量呈正相关 ,而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则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与甲状腺素含量呈负相关 ,甲亢组的内皮素与一氧化氮两者含量呈负相关 (r=- 0 40 8,P <0 0 5 )。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发生了改变 ,该变化对病情的观察和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