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辨治胃食管反流病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莫小琴 陈慧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8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清半夏12g,白芍、枳实、柴胡各10g,大枣、黄连各6g,黄芩10g,干姜9g,太子参15g,甘草炙6g;肝胃气滞加香附、郁金各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清半夏12g,白芍、枳实、柴胡各10g,大枣、黄连各6g,黄芩10g,干姜9g,太子参15g,甘草炙6g;肝胃气滞加香附、郁金各10g;寒邪犯胃减黄连、黄岑,加香附、高良姜、吴茱萸各10g;胃阴亏虚加石解、麦冬、北沙参各10g;胃热炽盛者加蒲公英、山栀炒各10g;食滞胃肠加山楂、神曲各10g,鸡内金30g;瘀阻胃络加赤芍、降香、丹参各10g;脾胃虚寒减黄连、黄岑,加饴糖10g,桂枝6g),1剂/d,水煎300m L,早晚口服,150m L/次。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RDQ症状评分(病情等级/平均得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32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病情等级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RDQ症状评分平均得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吐酸 食管瘅 半夏泻心汤 四逆散 RDQC症状评分 病情等级 中医药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四逆散联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莫小琴 陈慧基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5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四逆汤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症状积分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对照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莫小琴 陈慧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5期424-425,共2页
目的:比较中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根据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 目的:比较中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根据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药物治疗。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复发率和平均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略优于西医,但可显著降低复发率和医疗费用,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 西医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茵陈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袁亚利 毛堂友 +6 位作者 韩海啸 董瑾操 卢心毓 王木源 邢韵淇 张文基 谢春娥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茵陈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调控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茵陈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茵... 目的探讨茵陈苓桂术甘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的调控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茵陈苓桂术甘汤低剂量组、茵陈苓桂术甘汤中剂量组和茵陈苓桂术甘汤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诱导NAFL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药物组分别予相应浓度药物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1次/d,共4周,观察不同方式治疗后小鼠体重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以及Th17/Treg细胞比率;并通过RT-qPCR检测二者相关细胞因子IL-17、IL-10的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P<0.01),肝细胞出现空泡样变性及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经治疗4周后,茵陈苓桂术甘汤各剂量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P<0.05,P<0.01);肝组织空泡样变性、脂肪样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减轻。机制方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h17占比显著升高(P<0.01),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Treg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5),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Th17/Treg细胞比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茵陈苓桂术甘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肠系膜淋巴结Th17占比显著降低(P<0.01),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Treg细胞占比显著升高(P<0.01),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Th17/Treg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陈苓桂术甘汤可以显著改善NAFLD小鼠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其作用机制与调节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茵陈苓桂术甘汤 Th17/Treg免疫平衡
原文传递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量化辨证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仲羽 刘宪华 刘凤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4-1008,共5页
目的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医证候量化分析的方法学探索,尝试建立中医证候量化研究的方法学范例。方法经过小组评议、文献回顾及专家评议的方法完成了理论模型的建立、调整、优化及验证。结合386... 目的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医证候量化分析的方法学探索,尝试建立中医证候量化研究的方法学范例。方法经过小组评议、文献回顾及专家评议的方法完成了理论模型的建立、调整、优化及验证。结合386例回顾性临床调查病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典型证候辨证模型的构建和优化。结果建立了涵盖肝郁脾虚、脾肾阳虚、湿热阻滞及脾气虚弱四个主要证候的量化辨证模型。模型总体拟合指标度良好[拟合优度指数(GFI)=0.901,比较拟合指数(CFI)=0.907,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32]。直接效应指数显示各证候的典型症状表现均有较高的荷载,可实现证候间的有效鉴别。结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医证候模型构建与评价,为中医证候理论的定量化解析与应用推广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方程模型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量化辨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