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及组织学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向群 黄平 谢家滨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1期3567-3568,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组织学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中医科及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液基细胞...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组织学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中医科及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病变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液基细胞学、子宫内膜采集器、组织学检查,对照组仅进行子宫内膜采集器筛查法检查;同时进行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进行对照,以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观察子宫内膜采集器联合液基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观察组诊断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良性增生性改变、未见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细胞的细胞学检查结果的总准确性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子宫内膜采集器、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组织学筛查,诊断准确性高,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组织病理学 液基细胞学 子宫内膜采集器 临床诊断
下载PDF
电针围刺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27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耀龙 吴凡伟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电针 围刺法 中药 外敷
下载PDF
加味柿蒂汤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呃逆30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凡伟 李耀龙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91-92,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柿蒂汤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适宜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柿蒂汤(柿蒂、代赭石、党参、木香、柴胡、半夏、陈皮、郁金、丹参、生龙牡、大枣、生姜),每日一剂水煎,三餐前趁热口服1... 目的:观察加味柿蒂汤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适宜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加味柿蒂汤(柿蒂、代赭石、党参、木香、柴胡、半夏、陈皮、郁金、丹参、生龙牡、大枣、生姜),每日一剂水煎,三餐前趁热口服150mL,结合足三里或内关穴位注射,呃逆轻者用K3注射液4mg/穴,呃逆重者用盐酸氯丙嗪注射液5mg/穴;对照组用654-2注射液1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3d一疗程,经治疗2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76.7%),有效6例(20.0%),无效1例(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16例(53.3%),有效9例(30.0%),无效5例(16.7%),总有效率83.3%。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柿蒂汤结合穴位注射对卒中后呃逆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呃逆 中药疗法 加味柿蒂汤 穴位注射
下载PDF
切脉针灸术联合中药治疗脾肾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 被引量:12
4
作者 熊倩 周丽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12-714,共3页
目的评价切脉针灸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脾肾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依据罗马Ⅲ的诊断标准和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选取脾肾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90例,采取随机号码表法随机分为3组:中药颗粒剂组、切脉针灸组、颗粒... 目的评价切脉针灸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脾肾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依据罗马Ⅲ的诊断标准和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选取脾肾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90例,采取随机号码表法随机分为3组:中药颗粒剂组、切脉针灸组、颗粒剂联合切脉针灸治疗组,各30例,通过分析PAC-QOL量表情况,对比3组治疗效果。结果 3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6.6%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颗粒剂(自拟健脾补肾颗粒剂)联合切脉针灸组较其他2组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脉针灸术 慢传输型便秘 PAC-QOL量表
下载PDF
2006-2009年我院中成药使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启才 李耀龙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2006-2009年该院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中药房信息数据库中2006-2009年的中成药处方,对药品种类、销售金额、用药科室、不良反应分布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06-2009年该院中成药品种逐年增... 目的探讨2006-2009年该院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中药房信息数据库中2006-2009年的中成药处方,对药品种类、销售金额、用药科室、不良反应分布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06-2009年该院中成药品种逐年增加,同时销售金额及其所占百分比也在逐年增加;2006-2009年该院心内科应用中成药最多,其年增长率分别为14.29%、23.01%、19.15%,其次为妇科;4年间该院共发生不良反应15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同时年龄>60岁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应根据中成药的具体使用情况,合理应用中成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利用分析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从“治未病”思路用中医扶阳大法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谭茂卿 吴凡伟 +2 位作者 杜震生 吴科 黄敏婷 《河南中医》 2013年第B04期10-11,共2页
目的:从“治未病”思路探讨用扶阳大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9例,用中药附子理中汤加痛泻要方加味治疗2个月:对照组:121例,用西药茴三硫片,每天200mg,Tid,口服治疗2个月。两组患者同时... 目的:从“治未病”思路探讨用扶阳大法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9例,用中药附子理中汤加痛泻要方加味治疗2个月:对照组:121例,用西药茴三硫片,每天200mg,Tid,口服治疗2个月。两组患者同时进行饮食控制,适当运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37%,对照组有效率63.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扶阳大法治疗脂肪肝,近期可降低血脂和转氨酶,改善症状,远期可调节人体代谢功能改变体质,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扶阳大法 附子理中汤 痛泻要方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利清 吴凡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90-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6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了NIPPV(治疗组),有128例患者未进行无创通气(对照组)。比较2... 目的探讨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68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了NIPPV(治疗组),有128例患者未进行无创通气(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的改善情况、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并且总的住院时间、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①NIPPV适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各种类型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②早期上机有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呼吸衰竭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代谢综合证的中医体质学的临床思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谭茂卿 吴凡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14期105-106,共2页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体质学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例患者,男女各100例,通过制定的中医体质调查表调查和西医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五行体质分类,土行人154例,占77%,有肝郁脾虚证型130例,占65%,代谢综合征171例,...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体质学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例患者,男女各100例,通过制定的中医体质调查表调查和西医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五行体质分类,土行人154例,占77%,有肝郁脾虚证型130例,占65%,代谢综合征171例,发病率85.5%。结论在代谢综合征的中医临床研究中,中医的土行人的体质是代谢综合征的高发人群,肝郁脾虚是重要的病理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中医体质 土行人 肝郁脾虚
下载PDF
中医护理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9
作者 钟夏霞 黄秀铨 黄巧枝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传统组和中医组,每组各35例。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干预,中医组...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红蓝球分组法分为传统组和中医组,每组各35例。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干预,中医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大便溏薄、疲乏无力、纳呆、胃痛、胃脘胀满)积分变化、疼痛程度(VAS)评分、焦虑(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疼痛程度、焦虑程度以及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医组的各临床症状积分以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医组VA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效果可观,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方案 脾胃气虚型 胃脘痛
下载PDF
中药加曲安缩松治疗变应性鼻炎62例临床观察
10
作者 谭茂卿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年第2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曲安缩松 中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切脉针灸理论及临床运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熊倩 周丽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483-485,共3页
"切脉针灸"指在针灸临床中先切脉,通过辨别人迎、寸口、冲阳、太溪及人体各经络的脉象大小盛衰滑涩等表现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建立在脉象及经络理论基础之上,并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中医理论为指导... "切脉针灸"指在针灸临床中先切脉,通过辨别人迎、寸口、冲阳、太溪及人体各经络的脉象大小盛衰滑涩等表现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其建立在脉象及经络理论基础之上,并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经络穴位为诊治对象,以脉象变化为主要得气的表现,以症状改善或病情痊愈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是一种切脉与针灸相结合的临床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脉针灸术 人迎 脉象
下载PDF
温针灸配合拔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2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耀龙 冯卫星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4期332-333,共2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拔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膝部取穴:血海、内外膝眼、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肩部取穴:肩髃、肩贞、肩井、肩前及天宗。采用温针刺法,毫针刺入得气后用1 cm长艾炷插针柄上点燃,留针30 min后,再局部加...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拔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膝部取穴:血海、内外膝眼、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肩部取穴:肩髃、肩贞、肩井、肩前及天宗。采用温针刺法,毫针刺入得气后用1 cm长艾炷插针柄上点燃,留针30 min后,再局部加拔火罐10 min,每日1次,5次1疗程,休息2 d,再行第2疗程。结果:2疗程后痊愈24例(75.0%),好转7例(21.9%),无效1例(3.1%),总有效率96.9%。结论:温针灸配合拔罐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关节炎 温针灸 拔罐 艾炷
下载PDF
梅花针联合病毒唑注射液外用治疗带状疱疹27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耀龙 叶春燕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10期883-883,共1页
目的:观察梅花针联合病毒唑注射液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给予患处外涂病毒唑注射液同时给予梅花针包围性反复叩刺,使疱疹水泡破裂并有少许血液渗出,每日1~2次.结果:经1周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治愈20例,占80%;好转4例,... 目的:观察梅花针联合病毒唑注射液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给予患处外涂病毒唑注射液同时给予梅花针包围性反复叩刺,使疱疹水泡破裂并有少许血液渗出,每日1~2次.结果:经1周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治愈20例,占80%;好转4例,占10%;未愈3例,占10%;总有效率90%.结论:梅花针联合病毒唑注射液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有肯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梅花针 病毒唑 湿热内蕴
下载PDF
大柴胡汤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倩 温智新 《海峡药学》 2018年第6期101-102,共2页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内服及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内服及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内服及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内服及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WBC计数、血尿淀粉酶计数、腹痛及其它症状缓解时间、腹部CT表现。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内服及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较单用常规西医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胡汤 中药保留灌肠 急性胰腺炎 疗效
下载PDF
切脉针灸治疗脑出血术后顽固性呃逆治验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倩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21期73-74,共2页
切脉针灸术是在切脉指导下进行针刺治疗,再根据切脉来评估治疗效果的手法,其临床应用避免了针灸的盲目性。介绍运用切脉针灸术治疗脑出血术后顽固性呃逆的验案1则,以加深大家对切脉针灸的理解,进一步推广切脉针灸术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 切脉针灸 顽固性呃逆 验案举隅
下载PDF
小议三焦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倩 温智新 +1 位作者 熊小金 易国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22期7-9,共3页
《黄帝内经》中三焦的基本概念有二:一为人体部位划分概念,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二指六腑之一,有其特定生理功能。笔者认为人体部位划分概念之三焦,指《黄帝内经》论述人体生命活动的理论形式,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充分体现;六腑生理功能... 《黄帝内经》中三焦的基本概念有二:一为人体部位划分概念,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二指六腑之一,有其特定生理功能。笔者认为人体部位划分概念之三焦,指《黄帝内经》论述人体生命活动的理论形式,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充分体现;六腑生理功能之三焦,指三焦连属小肠为十二指肠,揭示三焦的生理内涵及脏腑间相互关系,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功能 部位 十二指肠
下载PDF
桂枝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茂卿 陈振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8期137-137,139,共2页
目的研究桂枝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和意义。方法通过用桂枝汤治疗78例复发性口疮患者,统计疗效,根据尼莫地平法进行评价。结果78例复发性口疮患者症状和体征的积分减少77.7%,疗效为显效,总有效率达92.8%。结论治疗有效表明复发性口疮... 目的研究桂枝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和意义。方法通过用桂枝汤治疗78例复发性口疮患者,统计疗效,根据尼莫地平法进行评价。结果78例复发性口疮患者症状和体征的积分减少77.7%,疗效为显效,总有效率达92.8%。结论治疗有效表明复发性口疮的病理机制是肾阳虚衰,虚火上炎,治疗要以温阳扶正方法为主、表里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疮 桂枝汤 疗效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生存能力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黄秀铨 钟夏霞 陈柳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707-709,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生存能力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sTBI的临床资料。43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4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①采用日常生活获得能力量表(ADL...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生存能力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6例sTBI的临床资料。43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4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①采用日常生活获得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病人生活自理能力,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采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评定运动功能,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分析关节挛缩、下肢静脉血栓、便秘、肺部感染以及压疮等并发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sTBI病人预后情况,减少临床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延续性护理 生存能力 运动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痛”68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强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小针刀 坐骨神经痛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降脂理肝汤治疗非酒精脂肪性肝炎8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茂卿 陈振超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51-452,共2页
目的观察降脂理肝汤对非酒精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降脂理肝汤治疗非酒精脂肪性肝炎86例,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观察其影像学及肝功能、血脂的改变情况。结果本组临床治愈61例,显效12例,有效6例... 目的观察降脂理肝汤对非酒精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降脂理肝汤治疗非酒精脂肪性肝炎86例,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观察其影像学及肝功能、血脂的改变情况。结果本组临床治愈61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9%;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B超影像学改变也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降脂理肝汤治疗非酒精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降脂理肝汤 中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