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在手外科创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家俊 张振伟 +2 位作者 李征 廖坚文 庄加川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手外科常见创伤中的应用与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2月对手外科常见创伤: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肢体顽固性溃疡、手部骨折、肢体压砸伤等按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进行观察。结果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常规...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手外科常见创伤中的应用与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2月对手外科常见创伤: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肢体顽固性溃疡、手部骨折、肢体压砸伤等按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进行观察。结果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无明显差异(t检验,P>0.05);肢体顽固性溃疡、手部骨折、肢体压砸伤等的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t检验,P<0.05)。结论高压氧在手外科常见创伤中合理选择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高压氧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强化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余诗军 魏水华 +3 位作者 钟宏丽 黄伟妮 刘悦美 黄珊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5期595-596,共2页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5至12月的60例手外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0例和观察组(强化护理干预组)30例,然后将两组中不同社会支持程度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5至12月的60例手外伤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30例和观察组(强化护理干预组)30例,然后将两组中不同社会支持程度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4周的康复锻炼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干预后4周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社会支持程度者均优于对照组对应支持程度,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强化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较大,有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护理干预 手外伤 康复锻炼 依从性 影响
下载PDF
高压氧在外科创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家俊 张振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高压氧 外科创伤 应用 断肢再植 断指再植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围术期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4
作者 贺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7期148-150,共3页
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和传统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围术期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9例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摸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运用断指再植术围术期的传... 目的评估临床护理路径和传统护理在断指再植术围术期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9例断指再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摸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运用断指再植术围术期的传统护理,实验组患者施加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8±1.7)d]短于对照组[(14.3±1.2)d],住院费用[(13 789.3±19.3)元]少与对照组[(16 563.2±27.9)元],断指成活率(91.11%)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在断指再植围术期患者中,能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具体的护理,提高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使其更快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路径 传统护理 断指再植 围术期
下载PDF
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征 张振伟 +4 位作者 余少校 柯于海 熊懿 林慧鑫 陈文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调节皮瓣载荷理论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预制减压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对临床上2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大6.0 cm×4.0 cm,最小2.0 cm×2... 目的探讨应用调节皮瓣载荷理论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预制减压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对临床上2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大6.0 cm×4.0 cm,最小2.0 cm×2.0 cm,术后应用激光闪斑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在不同时间段测量皮瓣血流灌注量,观察皮瓣成活质量及修复效果。结果术后24例静脉动脉化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及皮下瘀血,其余23例皮瓣均无明显水疱形成,无明显肿胀,皮瓣血流灌注量观测发现术后72 h稳定并趋近于生理灌注水平。经过3~24个月随访,发现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成活质量好。结论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在静脉回流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调节皮瓣的灌注量与回流量达到平衡,进而提高皮瓣成活质量,达到精细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化皮瓣 预制减压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延续康复护理在提高断指再植患者生活质量及促进再植指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贺海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7期144-146,共3页
目的评价在断指再植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再植指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 目的评价在断指再植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再植指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2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焦虑和抑郁状态,再植指的运动功能(包括肌力、活动度、灵巧度和Carroll手功能总评)和生活质量(WHO-QOL100)。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有明显改善,实验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实验组的肌力、活动度、灵巧度和Carroll手功能总评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断指再植患者中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可以明显促进患指的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延续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功能康复
下载PDF
血清IGF-1和25(OH)D水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骨折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泽华 陈乐锋 +1 位作者 陈国荣 曾锦浩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3期1997-1999,200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骨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骨折患者25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无骨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糖尿病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老年...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骨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骨折患者25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无骨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糖尿病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老年患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3组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骨钙素(BGP)、IGF-1和25(OH)D水平以及腰椎、左股骨大转子骨密度(BMD),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血清IGF-1和25(OH)D水平与其血清Hb A1C和BGP水平、腰椎、左股骨大转子BMD以及骨折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和研究组血清Hb A1C水平升高,而血清BGP、IGF-1和25(OH)D水平以及腰椎、左股骨大转子BMD则降低,且研究组血清Hb A1C水平高于糖尿病组而血清BGP、IGF-1和25(OH)D水平以及腰椎、左股骨大转子BMD低于糖尿病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血清IGF-1和25(OH)D水平与其血清Hb A1C水平呈负相关(r=-0.832,-0.815,P<0.05),与其血清BGP水平、腰椎、左股骨大转子BMD则呈正相关[IGF-1:r=0.762,0.813,0.825;25(OH)D:r=0.803,0.877,0.83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血清IGF-1和25(OH)D水平与其骨折密切相关(OR=0.872,0.895,P<0.05)。结论血清IGF-1和25(OH)D水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骨折、骨代谢以及BMD均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其并发骨折评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25-羟基维生素D 老年 2型糖尿病 骨折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减少断指再植围术期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慧 李玉其 旷玲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8期138-140,189,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减少断指再植围术期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7月86例于本院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行常规护理干预)、B组(行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干...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减少断指再植围术期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提高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7月86例于本院行断指再植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行常规护理干预)、B组(行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干预)各43例。比较两组术后断指再植存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生活能力评分和患者生活质量情况。结果B组断指再植存活率(90.70%)高于A组(69.77%),血管危象总发生率(4.65%)低于A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arthel评分和断指再植后功能评分、Spitzer单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再植指存活率,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个性化护理 存活率 血管危象
下载PDF
一例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蔡联群 陈小琼 许美芳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1832-1833,共2页
关键词 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术 心理护理 体位护理 病情观察 用药护理 疼痛护理 出院指导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提高断指再植患者再植体成活率及满意度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亚茜 钟宏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5期122-12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探讨循证护理在提高断指再植患者再植体成活率及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断指再植患者,按照简单平均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5例,其中对照组患... 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探讨循证护理在提高断指再植患者再植体成活率及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断指再植患者,按照简单平均化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断指再植体成活率(93.33%)显著较对照组高(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断指再植体的功能状况评分优良率(93.33%)明显较对照组高(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提高断指再植患者再植体成活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显著,HAMA评分较低,可有效推进断指再植患者的恢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断指再植 再植体成活率 满意度
下载PDF
指背双蒂桥式皮瓣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
11
作者 方均强 廖坚文 江正康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指背双蒂桥式皮瓣 修复 指掌侧皮肤缺损
下载PDF
拇指药物注射后部分坏死1例
12
作者 庄加川 廖坚文 林冷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33-133,共1页
关键词 皮肤坏死 异丙嗪 拇指 药物注射
下载PDF
带前臂外侧皮神经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 被引量:9
13
作者 柯于海 李征 +7 位作者 李志新 林慧鑫 陈乐锋 周望高 熊懿 曾锦浩 余少校 张振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以前臂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支配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采用以前臂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支配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20例20指.皮瓣切取面积1.8cm×2.0c... 目的探讨以前臂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支配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采用以前臂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支配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20例20指.皮瓣切取面积1.8cm×2.0cm~2.0cm×4.0cm。定期进行随访。结果术后20例皮瓣均成活,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观均良好,饱满,质地佳,两点分辨觉7~12mm,感觉功能恢复达到S3及S3+;腕部供区瘢痕较小,腕关节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以前臂外侧皮神经为感觉神经支配的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可获得良好的术后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掌浅支 桡动脉 前臂外侧皮神经 损伤
原文传递
手指离断组织块的再植 被引量:9
14
作者 庄加川 张振伟 +4 位作者 廖坚文 陈乐锋 陈国荣 余少校 关助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5-256,i000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指离断组织块的再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手指离断组织块分别采用生理性血液循环和非生理性血液循环再植法。结果15例手指离断组织块,生理性血液循环再植法11例全部成活;非生理性血液循环再植法4例,1例坏死。术后随访... 目的探讨手指离断组织块的再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手指离断组织块分别采用生理性血液循环和非生理性血液循环再植法。结果15例手指离断组织块,生理性血液循环再植法11例全部成活;非生理性血液循环再植法4例,1例坏死。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5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1例,良2例,优良率86.7%。结论手指离断组织块的再植宜选用生理性血液循环再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损伤 离断组织块 再植术
原文传递
不同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术后血液循环变化特点的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魏水华 张振伟 +3 位作者 魏明霞 林慧鑫 余诗军 谭亚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15期1763-1767,共5页
目的比较游离生理皮瓣、筋膜蒂皮瓣、静脉皮瓣、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皮瓣的颜色、温度、张力及毛细血管充盈消失在不同时段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手部组织缺损需行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221例,按照不同皮瓣移植组织分为4... 目的比较游离生理皮瓣、筋膜蒂皮瓣、静脉皮瓣、皮神经营养皮瓣术后皮瓣的颜色、温度、张力及毛细血管充盈消失在不同时段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手部组织缺损需行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221例,按照不同皮瓣移植组织分为4组,其中游离生理皮瓣组50例,筋膜蒂皮瓣组66例,静脉皮瓣组57例,皮神经营养皮瓣组48例。采用围手术期现场调查的方法,比较4组皮瓣在术后不同时段颜色、温度、张力及毛细血管充盈消失的变化情况。结果4组患者皮瓣血循环情况比较,游离生理皮瓣组灰白发生率20%、暗红发生率38%、极度肿胀发生率32%、毛细血管充盈消失发生率8%,均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值分别为20.64,49.90,36.99,36.16;P〈0.01)。结论4类皮瓣应重点关注术后48h内血液循环变化情况,皮瓣灰白观察期可缩短至术后2h,游离生理皮瓣毛细血管充盈消失可缩短至术后12h,筋膜蒂皮瓣在术后7d内各项指标需全程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循环 游离生理皮瓣 筋膜蒂皮瓣 静脉皮瓣 皮神经营养皮瓣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在手外伤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诗军 魏水华 +3 位作者 钟宏丽 黄伟妮 刘悦美 黄珊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815-1817,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手外伤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功能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2w对两组患者的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手外伤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功能康复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2w对两组患者的康复锻炼效能感、心理状态及手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护理干预后2w康复锻炼效能感、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手功能评分总优良率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2w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手外伤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影响较大,对患者的心理、手功能及治疗信心均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手外伤 功能康复
原文传递
第二跖趾关节移植在掌指关节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家俊 廖坚文 +4 位作者 张振伟 李征 陈泽华 庄加川 余少校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掌指关节的新方法。方法 通过对成人废弃下肢标本6侧,在放大6,10倍手术显微镜视下,解剖并观察第二跖趾关节血供及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并在该研究基础上,临床采用不同术式的第二跖... 目的 探讨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掌指关节的新方法。方法 通过对成人废弃下肢标本6侧,在放大6,10倍手术显微镜视下,解剖并观察第二跖趾关节血供及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并在该研究基础上,临床采用不同术式的第二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掌指关节缺损34例。其中对第一掌指关节重建,将游离关节的跖骨直接与掌骨成30°~45°固定。对2—5指掌指关节重建,采用跖骨头下关节面45°截骨,同时将过厚的跖板在保留关节囊完整及部分跖侧屈肌腱鞘的情况下作楔形切除,原跖骨断端重新对合,纵行克氏针固定。结果 术后34例掌指关节全部存活。手功能评定:优22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5%。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采用跖骨与掌骨成角固定及跖骨头下关节面45。截骨的方法,行第二跖趾关节游离移植重建掌指关节,该方法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移植 趾关节 掌指关节 重建
原文传递
FK506缓释膜片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庄加川 张振伟 +6 位作者 廖坚文 陈泽华 张家俊 林冷 殷明天 陈乐峰 陈国荣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缓释膜片局部应用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白鼠40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断腓总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1mm窗口,将腓总神经远端与胫神经干做端-侧神经吻...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缓释膜片局部应用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白鼠40只,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断腓总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1mm窗口,将腓总神经远端与胫神经干做端-侧神经吻合后在吻合口周围放置含有FK506分子可降解缓释膜片。对照组:单纯行神经端-侧吻合。两组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材,对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干用快蓝(FB)和荧光金(FG)注射标记,取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细胞。结果实验组背根神经节和脊髓内FB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免疫抑制剂FK506能促进外周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速度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端-侧吻合 免疫抑制剂 逆行荧光标记 神经再生
原文传递
经末节指骨基底背侧骨隧道双线缝合治疗陈旧性Doyle Ⅰ型锤状指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慧鑫 张振伟 +5 位作者 柯于海 熊懿 李征 曾锦浩 陈泽华 周望高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末节指骨基底背侧骨隧道双线缝合治疗陈旧性Doyle Ⅰ型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们对28例陈旧性Doyle Ⅰ型锤状指患者,先用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约5。过伸位,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钻取骨隧道,用双股... 目的探讨经末节指骨基底背侧骨隧道双线缝合治疗陈旧性Doyle Ⅰ型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我们对28例陈旧性Doyle Ⅰ型锤状指患者,先用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约5。过伸位,于末节指骨基底背侧钻取骨隧道,用双股4-0带针肌腱缝线穿过骨隧道后缝合固定伸肌腱终腱或撕脱小骨折块于止点处。结果术后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伤口均Ⅰ期愈合,锤状指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根据伸肌腱功能评价Miller标准:优6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82.1%。结论采用经末节指骨基底背侧骨隧道双线缝合治疗陈旧性Doyle Ⅰ型锤状指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治疗结果 锤状指 骨隧道 Doyle Ⅰ型
原文传递
冲压性毁损性的断掌再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振伟 廖坚文 +3 位作者 林冷 古纪欢 周可 陈泽华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 介绍毁损性断掌的特点及再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观察 30例毁损性断掌组织损伤的特点。结果  (1)组织毁损程度与范围和致伤物的形态及力量密切相关 ;(2 )大体观察近端损伤程度多重于远端且多伴有近端的组织撕脱伤 ,以肌腱、神经... 目的 介绍毁损性断掌的特点及再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观察 30例毁损性断掌组织损伤的特点。结果  (1)组织毁损程度与范围和致伤物的形态及力量密切相关 ;(2 )大体观察近端损伤程度多重于远端且多伴有近端的组织撕脱伤 ,以肌腱、神经撕脱为多见 ;(3)镜下显微观察见远端血管 1~2cm范围内损伤较重 ,血管内、外膜多呈花斑样表现 ,尤其多见于压砸性离断及冲压性离断的病例 ;(4)掌骨骨折的粉碎程度与致伤物的力量及作用时间直接相关 ;(5 )手掌部软组织的组织脆性在压砸或捻挫性毁损的情况下表现不一 ,是决定清创和短缩程度的重要依据。结论 充分认识毁损性断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性 断掌再植 毁损伤 临床特点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