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中学生校园欺凌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
作者 操小兰 文丝莹 +1 位作者 柯晓殷 卢建平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79-1681,1685,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校园欺凌的流行特征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制定校园欺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表为调查工具,于2017年7-10...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校园欺凌的流行特征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制定校园欺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表为调查工具,于2017年7-10月对深圳市210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中学生经历校园欺凌与其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418名中学生(19.9%)过去1年曾经历校园欺凌,其中326名(15.5%)曾受到传统欺凌,182名(8.7%)曾经历网络欺凌。男生、初中生、学习成绩差、父母离异、亲子关系及同伴关系差的中学生更易经历校园欺凌(χ~2值分别为8.89,41.56,14.83,23.42,32.26,46.75,P值均<0.05)。受校园欺凌的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率高于未受校园欺凌的学生,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得分均低于未受欺凌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54,-7.08,-6.88,-6.02,P值均<0.01)。结论中学生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较高,欺凌事件使其产生负面情绪,降低生存质量。应加强对受欺凌学生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 学生 精神卫生
原文传递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伴焦虑症状发生的调节中介因素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剑波 薛振朋 +3 位作者 林玲 徐建昌 孙雨蒙 卢建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8-77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伴焦虑症状发生的调节中介因素。方法共纳入12?271名小学生,年龄8.9±1.9岁,其中男生6?743名,女生5?508名,性别缺失20名。采用心理创伤问卷(父母版)和Conners父母用量表收集学生相关资料,问...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伴焦虑症状发生的调节中介因素。方法共纳入12?271名小学生,年龄8.9±1.9岁,其中男生6?743名,女生5?508名,性别缺失20名。采用心理创伤问卷(父母版)和Conners父母用量表收集学生相关资料,问卷由学生父母填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调节中介分析法处理数据。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样本及男性和女性儿童的多动指数因子和儿童期创伤分别与焦虑因子呈正相关(P<0.01),ADHD和儿童期创伤正向预测焦虑障碍(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样本、男性和女性儿童的多动指数因子(ADHD症状)和儿童期创伤正向预测焦虑因子得分(P<0.001),ADHD和儿童期创伤正向预测焦虑障碍(P<0.001)。调节中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儿童期创伤是多动指数因子与焦虑因子间的中介因素(P<0.05),性别在多动指数因子与焦虑因子之间起调节作用(P<0.001)。结论ADHD症状/ADHD与焦虑症状/焦虑障碍关系密切。儿童期创伤在ADHD症状与焦虑症状间起中介作用,性别在ADHD症状与焦虑症状间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焦虑 儿童期创伤 中介调节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期创伤应对方式自动思维与大学生抑郁特质间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剑波 龚靖波 +1 位作者 杨听雨 卢建平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7-2018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某高校大一年级2 786名学生完成儿童期创伤问卷、状态特质抑郁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2017-2018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南某高校大一年级2 786名学生完成儿童期创伤问卷、状态特质抑郁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结果儿童期创伤、自动思维和消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正向的预测作用,积极应对对抑郁特质起负向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12,0.43,0.14,-0.33,P值均<0.05)。自动思维中介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Bootstrapping法的95%CI为0.03~0.06)。消极应对分别调节了儿童期创伤与自动思维和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之间的关系(P值均<0.05)。结论儿童期创伤影响抑郁特质,其关系受到应对方式和自动思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适应 心理学 精神卫生 抑郁 学生
原文传递
父母婚姻状态与子女自杀尝试的关系及中介因素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剑波 龚靖波 +2 位作者 林秀金 杨听雨 卢建平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3-715,719,共4页
目的探讨父母婚姻状态与后代自杀尝试的关系及中介因素,为减少不稳定婚姻状态家庭后代的自杀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2017-2018年,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南某高校大一新生中,抽取2 766名学生完成儿童期创伤和抑郁特质问卷,并报告了父母... 目的探讨父母婚姻状态与后代自杀尝试的关系及中介因素,为减少不稳定婚姻状态家庭后代的自杀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2017-2018年,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南某高校大一新生中,抽取2 766名学生完成儿童期创伤和抑郁特质问卷,并报告了父母婚姻状况、是否自杀尝试等信息。结果相对于父母稳定婚姻状态的大学生,父母婚姻状态不稳定的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抑郁特质得分、儿童期创伤得分以及更高的自杀尝试的报告率(t/χ~2值分别为2.78,5.83,20.30,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期创伤、父母不稳定婚姻状况、抑郁特质对自杀尝试正向预测(OR值分别为1.05,1.45,1.08,P值均<0.05)。父母婚姻状态→儿童期创伤→抑郁特质、儿童期创伤→抑郁特质→自杀尝试、父母婚姻状态→儿童期创伤→自杀尝试和父母婚姻状态→儿童期创伤→抑郁特质→自杀尝试4条中介路径均成立。结论儿童期创伤与抑郁特质中介了父母不稳定婚姻状态与后代自杀尝试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婚姻状况 自杀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