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外侧腱移位治疗手指钮孔畸形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庄加川 张振伟 +3 位作者 廖坚文 李敏姣 陈乐锋 陈国荣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介绍应用单外侧腱移位治疗手指钮孔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14指钮孔畸形患者,在手指近侧指间关节侧方作弧形切口,将一侧外侧腱于关节囊水平切断,移位与损伤的中央束近端用5-0肌腱缝线做水平褥式缝合。术后掌指关节石膏托休息... 目的介绍应用单外侧腱移位治疗手指钮孔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14指钮孔畸形患者,在手指近侧指间关节侧方作弧形切口,将一侧外侧腱于关节囊水平切断,移位与损伤的中央束近端用5-0肌腱缝线做水平褥式缝合。术后掌指关节石膏托休息位固定,患指用夹板固定近侧指间关节伸直位,远侧指间关节屈曲位,4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4个月~2年,平均14个月。14例患指近侧指间关节伸直受限5°~15°,平均改善30°~40°,钮孔畸形得到矫正。结论采用单外侧腱移位治疗手指钮孔畸形,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钮孔畸形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产瘫根性撕脱伤的分型及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2
作者 张振伟 张咸中 +1 位作者 廖坚文 庄加川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9期43-44,共2页
目的 报道产瘫根性撕脱伤分型及早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临床病例发现产瘫根性撕脱伤的类型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产瘫根性撕脱伤按设计早期进行神经移位、神经 (移植 )吻合及神经松解手术共 3 4例。结果 根性撕脱伤 3 4例包括七... 目的 报道产瘫根性撕脱伤分型及早期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临床病例发现产瘫根性撕脱伤的类型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产瘫根性撕脱伤按设计早期进行神经移位、神经 (移植 )吻合及神经松解手术共 3 4例。结果 根性撕脱伤 3 4例包括七种类型 ,占产瘫发生率的 18.7%。优良率 70 .6%,治疗无效率 2 9.4%。结论  3 4例产瘫根性撕脱包括七种类型 ,与张咸中的产瘫分型方法完全吻合[1 ] ;早期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是产瘫晚期功能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瘫 根性撕脱伤 分型
下载PDF
掌指关节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坚文 张振伟 +3 位作者 方均强 陈泽华 庄加川 詹伟鹏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7期789-790,共2页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跖趾关节复合组织修复掌指关节复合组织缺损。【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第 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神经及皮肤缺损 11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 ,移植关节骨折均骨性愈...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跖趾关节复合组织修复掌指关节复合组织缺损。【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第 2跖趾关节、肌腱及皮瓣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掌指关节、肌腱、神经及皮肤缺损 11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 ,移植关节骨折均骨性愈合。随访 6个月至 3年 ,平均 1.6年 ,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 :优 2例、良 6例、可 2例、差 1例 ,优良率 72 .7%。【结论】第 2跖趾关节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是修复掌指关节复合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指关节/外科学 显微外科手术 跖趾关节 外科皮瓣
下载PDF
伸肌腱止点重建治疗锤状指畸形 被引量:10
4
作者 庄加川 张振伟 +5 位作者 廖坚文 殷明天 陈乐锋 陈国荣 余少校 关助明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39-140,共2页
目的介绍应用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锤状指患者,于末节指骨终腱止点处作粗糙面熏取掌长肌腱游离移植。肌腱近端用3/0缝合线重叠缝合,远端用4/0丝线作“8”字缝合后绕行至指端皮肤外打结。远侧指间关节... 目的介绍应用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锤状指患者,于末节指骨终腱止点处作粗糙面熏取掌长肌腱游离移植。肌腱近端用3/0缝合线重叠缝合,远端用4/0丝线作“8”字缝合后绕行至指端皮肤外打结。远侧指间关节用直径1.0mm克氏针固定过伸位10°~15°,近侧指间关节石膏托固定屈曲位30°~40°。4周后拆除牵引线及外固定进行近侧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功能锻炼,6周后拔除克氏针进行末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个月~2年,按Dargan功能评定法:优11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伸肌腱止点重建术是治疗锤状指畸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损伤 锤状指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及治疗再植断指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振伟 廖坚文 +3 位作者 张日华 林冷 古纪欢 周可 《现代医院》 2001年第2期12-13,共2页
2000年10月~2001年6月我们进行了应用阿司匹林预防、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管危象 阿司匹林 再植 预防及治疗 临床研究 指血 断指 应用
下载PDF
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冷 张振伟 +6 位作者 容春凤 陈泽华 张家俊 魏水华 钟宏丽 廖明庭 关助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16-718,共3页
目的以30例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忠者为例,阐述屈拇长肌腱损伤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对30例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患者采用双套圈交叉6股屈肌腱缝合法修复及石膏外固定。术后按照肌腱生物力学性能变化规律... 目的以30例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忠者为例,阐述屈拇长肌腱损伤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方法2001年3月~2006年3月,对30例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患者采用双套圈交叉6股屈肌腱缝合法修复及石膏外固定。术后按照肌腱生物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在医师指导控制下进行功能训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6~16周(平均8周)随访,按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12例,良10例,中6例,差2例,优良率为73.3%。功能达到优良的22例患者术后16周能用患指完成持笔写字、扣纽扣及拿筷子等日常生活动作。无患者出现二次断裂。结论正确的术前诊断,术中无创伤和牢固的缝合技术,术后安全的外固定,按照肌腱愈合的生物力学改变特点,在医师指导控制下进行功能训练,是屈拇长肌腱Ⅱ区断裂一期治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断裂 缝合技术 生物力学 功能训练
原文传递
尺动脉腕上穿支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庄加川 李敏姣 +4 位作者 吴耿 白印伟 柯于海 林慧鑫 张振伟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6~2.8)cm×(3.0~4.5)cm,以尺动脉腕上支为轴心血管,切取前臂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12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6~2.8)cm×(3.0~4.5)cm,以尺动脉腕上支为轴心血管,切取前臂微型穿支皮瓣修复,前臂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3个月后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2个月~2年,平均7个月,手指功能与外观均满意,皮肤饱满。结论尺动脉腕上穿支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指损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指背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廖坚文 张振伟 +3 位作者 李春华 陈泽华 庄加川 詹伟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541-542,共2页
目的 :应用指背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背、指端侧方皮肤缺损。方法 :根据创面部位、大小、形状设计皮瓣 :切取部位在手指近节中、远段及近侧指间关节背侧方 ;轴心线为指蹼远侧缘与手指近、远节指屈纹顶点连线 ;旋转轴点位于... 目的 :应用指背皮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腹、指背、指端侧方皮肤缺损。方法 :根据创面部位、大小、形状设计皮瓣 :切取部位在手指近节中、远段及近侧指间关节背侧方 ;轴心线为指蹼远侧缘与手指近、远节指屈纹顶点连线 ;旋转轴点位于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方。应用该术式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2 1例 2 3指。皮瓣面积1 5cm× 1 9cm~ 2 0cm× 2 5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3~ 2 4个月 ,外观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 ;指端饱满 ,色泽正常 ;指腹感觉恢复良好 ,静止两点辨别觉 4 1~ 6 6mm ,功能满意。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 ,不损伤手指主要血管、神经 ,效果满意 ,适用于手指末节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皮神经筋膜皮瓣 皮肤缺损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盐酸莫西沙星片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姚苑梅 徐玉红 +6 位作者 李东 钟芬 杨蕾萍 王启平 王大果 阳宇 郑学庆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6期793-796,共4页
目的:研究盐酸莫西沙星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400 mg盐酸莫西沙星片后,HPLC-UV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采用F检验结合AIC判断法进行房室模型判别,用D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房室... 目的:研究盐酸莫西沙星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1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400 mg盐酸莫西沙星片后,HPLC-UV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采用F检验结合AIC判断法进行房室模型判别,用D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房室模型法评估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房室模型为二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_(max)=(3.06±0.42)mg·L^(-1),t_(max)=(1.75±0.76)h,t_(1/2β)=(11.38±1.80)h,AUC_(0-t)=(32.45±6.48)mg·h·L^(-1),AUC_(0-∞)=(40.63±8.40)mg·h·L^(-1),V_(1/F)=(116.58±31.91)L,CL=(10.16±1.72)L·h^(-1)。除2例受试者出现可耐受的胃肠道不适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国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莫西沙星片后,耐受性良好,药动学参数与国外人体药动学参数基本一致,1日1次单次给药可迅速达到并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血药浓度 药动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莫西沙星浓度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启平 李东 +3 位作者 徐玉红 阳宇 王大果 郑学庆 《中国药师》 CAS 2009年第11期1537-1539,共3页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莫西沙星浓度的方法。方法:以Kromasil C_8柱为固定相,0.05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甲醇:乙腈(65:15:20)为流动相,调节pH至3.0,流速1 ml·min^(-1),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96nm,进样...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莫西沙星浓度的方法。方法:以Kromasil C_8柱为固定相,0.05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甲醇:乙腈(65:15:20)为流动相,调节pH至3.0,流速1 ml·min^(-1),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96nm,进样量20μl。沉淀剂选用8%高氯酸溶液,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莫西沙星保留时间为6.2min,线性范围0.08~4.80mg·L^(-1),最低定量限为0.08mg·L^(-1);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5.20%~100.85%,绝对回收率为79.98%~91.83%;高、中、低系列浓度日内RSD为4.69%~5.23%,日间RSD为6.08%~7.36%;样品在低温冷冻条件下至少可稳定保存28d。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他克莫司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
11
作者 王启平 李东 +3 位作者 张振伟 廖坚文 李春华 陈泽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14期21-23,共3页
目的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合物(PEG-PLA)制备他克莫司微球(PPT),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考察PPT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和药物体外释放实验。结果PPT的制备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微球外形圆整,表面光滑,分布均匀,... 目的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合物(PEG-PLA)制备他克莫司微球(PPT),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考察PPT的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和药物体外释放实验。结果PPT的制备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微球外形圆整,表面光滑,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545.1±0.9)nm,平均载药量为(18.90±3.22)%,平均包封率为(25.0±1.6)%,35d的药物累积释放率为67.21%。结论他克莫司微球缓释时间长达35d,能够满足临床治疗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纳米微球 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聚合物 制备 体外释药
下载PDF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早期外科治疗远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振伟 廖坚文 +5 位作者 林冷 陈泽华 卓浩 张家俊 庄加川 詹伟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839-840,共2页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为28例|病程为1.5~9个月的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行神经、肌腱松解术。结果术后2~15年系统随访,其优良率为82%。手的外形及运动和感觉功能...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早期为28例|病程为1.5~9个月的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行神经、肌腱松解术。结果术后2~15年系统随访,其优良率为82%。手的外形及运动和感觉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结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显微外科治疗是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筋膜室综合征 远期随访
原文传递
延长指背腱膜中央束治疗锤状指 被引量:13
13
作者 庄加川 张振伟 +3 位作者 廖坚文 陈泽华 张家俊 詹伟鹏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8-159,共2页
目的介绍应用延长指背腱膜中央束治疗锤状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锤状指患者,在手指近节中央束作“Z”形延长,断端用5-0肌腱缝线做重叠褥式缝合,使中央束延长了3~5mm。术后掌指关节石膏托休息位固定,患指夹板固定近侧指间关节屈曲3... 目的介绍应用延长指背腱膜中央束治疗锤状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锤状指患者,在手指近节中央束作“Z”形延长,断端用5-0肌腱缝线做重叠褥式缝合,使中央束延长了3~5mm。术后掌指关节石膏托休息位固定,患指夹板固定近侧指间关节屈曲30°~40°,远侧指间关节背伸10°~15°位,4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3年,平均20个月。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优12例,良2例,优良率达87.5%。结论采用延长指背腱膜中央束治疗锤状指,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背腱膜 锤状指 中央 延长 治疗 近侧指间关节 远侧指间关节 褥式缝合 掌指关节 夹板固定 功能锻炼 术后随访 石膏托 外固定 评定法 优良率 疗效
原文传递
FK_(506)缓释膜片促进外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振伟 廖坚文 +4 位作者 张日华 林冷 古纪欢 单臣 张咸中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观察神经断伤吻合口局部植入FK50 6 缓释膜片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取Wistar大鼠 60只 ,随机平均分为A、B、C、D 4组。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后间断吻合 ,将免疫抑制剂FK50 6 溶入聚乳酸 (PLA)后制成 15mm× 8mm× 1m... 目的 观察神经断伤吻合口局部植入FK50 6 缓释膜片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取Wistar大鼠 60只 ,随机平均分为A、B、C、D 4组。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后间断吻合 ,将免疫抑制剂FK50 6 溶入聚乳酸 (PLA)后制成 15mm× 8mm× 1mm大小的膜片 ,植入神经吻合口周围作为生物降解缓释制剂 ,可稳定、持续释放FK50 6 约 3周。A组为对照组 ,膜片内不含FK50 6 ;B、C、D组设计释放率分别为1mg·kg 1·d 1、2mg·kg 1·d 1和 5mg·kg 1·d 1。术后第 3、6、10周观察神经吻合口质量、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以及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检查的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 B、C组测定结果明显优于A组 ,C组优于B组。D组神经连接及再生不良。 结论 适量FK50 6 神经吻合口植入 ,缓释应用对周围神经再生的速度和质量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再生 坐骨神经 免疫抑制剂 神经断伤吻合口 FK506缓释膜片 局部植入缓释技术
原文传递
FK506局部缓释膜片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振伟 廖坚文 +4 位作者 陈泽华 卓浩 林冷 张家俊 庄加川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 临床观察在神经缝合口周围置入FK5 0 6高分子缓释膜片后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一时间段 ( 4个月内 ) ,在腕横纹至肘上 5cm处因切割伤而导致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断伤的急诊病例 16例。结合病人是否接受FK5 0 6治疗的意愿分... 目的 临床观察在神经缝合口周围置入FK5 0 6高分子缓释膜片后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同一时间段 ( 4个月内 ) ,在腕横纹至肘上 5cm处因切割伤而导致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断伤的急诊病例 16例。结合病人是否接受FK5 0 6治疗的意愿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每组 8例。实验组用 9 0无创尼龙缝线将神经两断端作端端缝合 ,并将含有 2 0mgFK5 0 6的高分子可生物降解膜片环绕神经缝合口一圈后用筋膜等软组织覆盖修复的神经和膜片。将膜片制成以 1mg/d的速度释放 ,共 2 0d。对照组仅用同法修复神经。结果 术后 1周起随访至 2年。实验组在术后 14周肌电图检测即有新生电位出现 ,较对照组提前 4周。术后 3~ 12个月测定 ,实验组感觉神经再生速度平均为 3 .1mm/d ,明显快于对照组的 1.7mm/d。实验组远期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从FK5 0 6的药理作用和应用结果分析 ,FK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506 对照组 周围神经再生 缝合 术后 局部缓释 临床应用研究 实验 针对性 结论
原文传递
FK506对GAP_(-43)和Tau蛋白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泽华 张振伟 +5 位作者 帅建中 廖坚文 林冷 庄加川 张家俊 黄汉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FK506缓释膜片对大鼠神经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和Tau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将FK506缓释膜片(释放速度为1mg·d,共21d)放置于损伤坐骨神经周围为实验组,损伤坐骨神经周围不放置药物者为对照... 目的观察FK506缓释膜片对大鼠神经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Growthassociatedprotein43,GAP43)和Tau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将FK506缓释膜片(释放速度为1mg·d,共21d)放置于损伤坐骨神经周围为实验组,损伤坐骨神经周围不放置药物者为对照组。于术后3d,术后1、2、3、4、6和8周共7个时间组,分别取神经缝合口近端和远端的神经段、腰段脊神经节及脊髓腰膨大,用SABC法检测GAP43及Tau蛋白的阳性标记量。结果实验组于术后1~4周已出现GAP43及Tau蛋白表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K506能增加GAP43及Tau蛋白表达,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再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P-43 TAU蛋白 实验研究 活性影响 FK506缓释膜片 损伤坐骨神经 生长相关蛋白 周围神经损伤 脊髓腰膨大 SABC法 蛋白活性 释放速度 脊神经节 阳性标记 表达增强 蛋白表达 神经再生 实验组 对照组 术后 缝合口 统计学 放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