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腹泻人群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流行及病原特征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李迎慧 邱亚群 +7 位作者 冼慧霞 石晓路 林一曼 陈琼城 江敏 姜伊祥 胡璐璐 扈庆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腹泻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流行状况及病原特征。方法对2014年深圳市4家哨点医院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DEC的分离、分子鉴定、血清分群及PFGE分型。结果1823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74株DEC,阳性分离率为4...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腹泻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流行状况及病原特征。方法对2014年深圳市4家哨点医院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DEC的分离、分子鉴定、血清分群及PFGE分型。结果1823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74株DEC,阳性分离率为4.06%;感染病例年龄分布以〈3岁的婴幼儿及20~39岁中青年为主,病例集中在5—9月夏秋季。以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主,分别占45.9%和31.1%。ETEC以0159最多,2株及以上PFGE带型一致的菌株有5簇;其他型别DEC血清型和PFGE带型均较分散。结论2014年深圳地区腹泻病患者DEC的感染类型以ETEC和EPEC为主,存在年龄及季节分布特征,菌株的血清型及PFGE分子带型较分散,应警惕ETEC的暴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2012-2013年深圳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规律及分子变异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吴春利 陈洁润 +3 位作者 阳帆 黄达娜 李玥 张仁利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7-741,共5页
目的:初步了解深圳市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规律及分子变异特点。方法荧光RT-PCR对流感样病例样本进行初筛后,通过巢式RT-PCR对病毒G蛋白基因C端的可变区进行扩增,利用MEGA等软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在深圳的流行较... 目的:初步了解深圳市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规律及分子变异特点。方法荧光RT-PCR对流感样病例样本进行初筛后,通过巢式RT-PCR对病毒G蛋白基因C端的可变区进行扩增,利用MEGA等软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在深圳的流行较为普遍,流行高峰一般出现在春季和夏秋季;流行的病毒有A、B两个亚型, NA1和BAⅨ分别是其流行株系的基因型;病毒G蛋白C端的变异位点较为散乱,少数变异导致了病毒糖基化位点消失。一株包含24个氨基酸插入序列的新型重组毒株出现在2013年,此重组株很有可能是由国外传入我国。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在深圳存在持续而广泛的流行,而且病毒仍处在不断的进化和变异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流行规律 分子变异
原文传递
深圳市白纹伊蚊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阳帆 张仁利 +5 位作者 刘阳 张韶华 黄达娜 吴春利 李玥 唐屹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深圳市白纹伊蚊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mt DNA-COⅠ)基因多态性,探讨其遗传特征。方法在深圳市不同区域现场采集8个点的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饲养,收集羽化成蚊,75%乙醇-20℃保存。单蚊抽提白纹伊蚊基因组DNA,PCR特异性扩增... 目的研究深圳市白纹伊蚊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mt DNA-COⅠ)基因多态性,探讨其遗传特征。方法在深圳市不同区域现场采集8个点的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饲养,收集羽化成蚊,75%乙醇-20℃保存。单蚊抽提白纹伊蚊基因组DNA,PCR特异性扩增mt DNA-COⅠ基因,并从网上下载部分白纹伊蚊mt DNA-COⅠ进行序列分析和比对,用生物信息系统进行mt DNA-COⅠ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PCR特异扩增后获得白纹伊蚊mt DNA-COⅠ基因1433 bp,序列分析深圳市8个不同地理区域的白纹伊蚊mt DNA-COⅠ的同一性为99%,其mt DNA-COⅠ基因单核苷酸存在转换、颠换,共出现24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1.67%。而同一地理环境的5只白纹伊蚊mt DNA-COⅠ基因序列无差异。结论深圳地区不同采样点白纹伊蚊在mt DNA-COⅠ基因有高度的保守性,不同个体也表现了单核苷酸的多态性,其形成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遗传特征 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2012年深圳市鼻病毒基因特性及分子变异分析
4
作者 吴春利 聂恩琼 +3 位作者 阳帆 黄达娜 李玥 张仁利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7-531,共5页
目的通过对2012年深圳市鼻病毒基因特性及分子变异的分析,初步了解深圳市鼻病毒流行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荧光RT-PCR对门诊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样本进行筛查,通过巢式RT-PCR对其VP4~VP2片段和VP1基因进行扩增,利用ClustalW和MEGA等软... 目的通过对2012年深圳市鼻病毒基因特性及分子变异的分析,初步了解深圳市鼻病毒流行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荧光RT-PCR对门诊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样本进行筛查,通过巢式RT-PCR对其VP4~VP2片段和VP1基因进行扩增,利用ClustalW和MEGA等软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结果2012年深圳市有A、B两个型别的鼻病毒同时流行,其中A型占多数,包括A47、A31、A90、A18等亚型,其中出现了两株A47和A31的基因重组病毒;VP1分子的变异具有型间差异,且变异位点散乱;不同亚型的受体结合区(BC、DE和Ⅲ环)位点并不一致,具有多态性;25个药敏位点中有5个位点(1121V、L123M、V167I、Y189H、H259G)出现了变异。结论多个亚型的鼻病毒在深圳存在广泛的流行,而且仍在不断的发生重组和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病毒 基因重组 分子变异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16SrDNA序列的深圳水库区双脐螺分子鉴定
5
作者 高世同 李晓恒 +3 位作者 耿艺介 谢旭 梅树江 黄达娜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36-639,共4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16SrDNA序列对深圳水库区双脐螺进行分子鉴定。方法以双脐螺基因组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16SrDNA目的基因片段,并以pMDl8.T载体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采用BLAST和MEGA4软件分析序列特征。结果双脐螺线粒体16SrDNA... 目的基于线粒体16SrDNA序列对深圳水库区双脐螺进行分子鉴定。方法以双脐螺基因组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扩增16SrDNA目的基因片段,并以pMDl8.T载体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采用BLAST和MEGA4软件分析序列特征。结果双脐螺线粒体16SrDNA扩增片段大小约为466bp:测定序列与GenBank中1株巴西藁杆双脐螺(Biomphalaria straminea,B.straminea)同源性为99%;与3株库恩双脐螺(B.kuhniana)同源性均为98%;与1株中介双脐螺(B.intermedia)和1株双脐螺(B.edisoni)的同源性分别为95%和94%。深圳水库区2株双脐螺与巴西藁杆双脐螺(序列号AY030213.1)的遗传距离为O:基于16SrDNA序列,采用MEGA4软件作系统发生分析,以邻位连接法(NJ)和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水库区双脐螺与该藁杆双脐螺属于同一个分支。结论根据16SrDNA序列特征,深圳水库区双脐螺可归类为藁杆双脐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脐螺 线粒体DNA 分子系统发生
原文传递
基孔肯雅病毒深圳分离株的全序列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少坚 阳帆 +4 位作者 李贻汉 王俊雄 王金明 林启辉 张仁利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1328-1330,F0003,共4页
目的了解基孔肯雅病毒SZ_20101028株的全基因组分子遗传特征。方法通过C6/36细胞从患者血清中分离得到CHIKV,针对病毒的基因组设计了6条特异性引物,对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扩增,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分子遗传... 目的了解基孔肯雅病毒SZ_20101028株的全基因组分子遗传特征。方法通过C6/36细胞从患者血清中分离得到CHIKV,针对病毒的基因组设计了6条特异性引物,对病毒的全基因组进行扩增,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分子遗传特征。结果病毒SZ_20101028株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2 377 nt,含两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 722个氨基酸,两个编码区之间含有68 nt非编码连接区;发现该毒株与2010年引起东莞基孔肯雅热疫情暴发的病原体核苷酸的同源性达到了99%,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SZ_20101028株与2010年引起东莞疫情暴发的病原体的亲缘性最高,并且和2004年引起印度洋地区疫情暴发流行的病原体同属于印度洋亚型。结论深圳市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病毒属于印度洋亚型,与2010年引起东莞疫情暴发的病原体的亲缘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孔肯雅病毒 基孔肯雅热 系统发生树
原文传递
缺硒饲养ICR小鼠加快肠道病毒71型在体内的复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飞雁 张东晓 +7 位作者 许少坚 黄达娜 阳帆 吕星 吴春利 房师松 王昕 张仁利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7-50,F0004,共5页
目的观察硒蛋白对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在感染动物体内复制的影响情况。方法将30只雌性ICR小鼠分为常规饲料组、缺硒饲料组和加硒饲料组,各种饲料饲养小鼠6周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小鼠外周血中硒的含... 目的观察硒蛋白对手足口病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V71)在感染动物体内复制的影响情况。方法将30只雌性ICR小鼠分为常规饲料组、缺硒饲料组和加硒饲料组,各种饲料饲养小鼠6周后,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小鼠外周血中硒的含量以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动物体内肠道病毒EV71的载量,然后用病毒空斑实验测定病毒滴度并用酶促法来测定主要硒蛋白酶的活性。结果通过测定外周血中硒的含量发现,缺硒饲料组的ICR小鼠硒含量为0.081μg/g,显著低于常规饲料组0.135μg/g和加硒饲料组的0.128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EV71载量,加硒饲料组ICR小鼠体内EV71核酸扩增Ct值,明显高于缺硒饲料组(P<0.05);ICR小鼠体内主要硒蛋白酶(GPX1)的活力在缺硒饲料组的动物体内显著低于加硒饲料组;病毒空斑实验结果表明,缺硒饲料组的ICR小鼠体内EV71病毒复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缺硒可能导致硒蛋白GPX1合成减少或其活力降低从而加快EV71在宿主内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硒蛋白
原文传递
硒代蛋氨酸与亚硒酸钠对EV71在体内外增值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黄飞雁 张仁利 +1 位作者 张起文 刘凤仁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792-794,868,共4页
目的探讨硒代蛋氨酸和亚硒酸钠抗EV71病毒感染的效果,解析硒蛋白在机体抗感染的免疫作用。方法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和ICR小鼠为研究模型,用体外细胞培养和小鼠的动物实验来探讨不同含量的硒代蛋氨酸和亚硒酸钠对EV71在VERO细胞中... 目的探讨硒代蛋氨酸和亚硒酸钠抗EV71病毒感染的效果,解析硒蛋白在机体抗感染的免疫作用。方法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和ICR小鼠为研究模型,用体外细胞培养和小鼠的动物实验来探讨不同含量的硒代蛋氨酸和亚硒酸钠对EV71在VERO细胞中和ICR小鼠体内增值的抑制作用,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分析病毒载量。结果 2μmol/L和3μmol/L的硒代蛋氨酸在5d内能有效抑制EV71在VERO细胞中的增值。而用5mg/L硒代蛋氨酸饲养的小鼠产下的幼鼠经EV71感染后,肌肉组织中的EV71核酸载量也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硒代蛋氨酸在体外和体内都能够有效抑制EV71复制,暗示硒代蛋氨酸可能参加了机体的免疫应答抗EV71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属 小鼠 硒代蛋氨酸 亚硒酸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