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眼科医院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成洪波 何静 +1 位作者 刘玉琦 刘志玲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61-763,共3页
为解决医院挂号难、看病等待时间长、患者不能有效疏导的问题,深圳市眼科医院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模式。医院以30分钟为一个预约时段,充分利用多种途径,给患者提供分时段预约挂号服务,使患者得到了实惠,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效... 为解决医院挂号难、看病等待时间长、患者不能有效疏导的问题,深圳市眼科医院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模式。医院以30分钟为一个预约时段,充分利用多种途径,给患者提供分时段预约挂号服务,使患者得到了实惠,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效率,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就医环境。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结合预约制度实行的实际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应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约 分时段 门诊
原文传递
高三尖杉酯碱防治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雾状混浊22眼 被引量:11
2
作者 顾宝文 胡建荣 +1 位作者 严宗辉 孙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683-684,共2页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防治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22眼,术中角膜局部应用高三尖杉酯碱,观察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分级。结果:随访显示用药组角膜雾状混浊分级为1.64±0.49,较... 目的:观察高三尖杉酯碱防治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雾状混浊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22眼,术中角膜局部应用高三尖杉酯碱,观察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分级。结果:随访显示用药组角膜雾状混浊分级为1.64±0.49,较对照组2.05±0.65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术后视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三尖杉酯碱能够有效的降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雾状混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杉酯碱 药物防治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雾状混浊 术后
下载PDF
原田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魏花 古洵清 +2 位作者 余宝花 李志 谢秀英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3期201-203,T002,共4页
目的 观察和探讨原田病 (Harada disease)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 2 3例 (4 6只眼 )原田病患者同时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 )和 OCT检查 ,... 目的 观察和探讨原田病 (Harada disease)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 2 3例 (4 6只眼 )原田病患者同时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 )和 OCT检查 ,并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原田病的 OCT表现为 :急性期 :(1) 2 6只眼表现为后极部多发性、多灶状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 ;(2 ) 12只眼表现为黄斑部神经上皮层间水肿 ,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层脱离 ,中心凹隆起 ,结构不易辨认 ;(3 ) 8只眼表现为黄斑部大泡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 ,其下方的色素上皮及脉络膜反光带显著变薄 ,呈波浪状 ;(4 ) 3 2只眼表现为视乳头周围视网膜水肿增厚。结论  OCT断层扫描能直观的、准确的呈现原田病的损害程度。对视网膜组织细微结构的改变及视网膜继发性损害的程度 ,提供了一个直观的二维断层扫描图像 ,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临床观察 原田病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急性期 免疫异常性疾病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与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唐松 黄丽娜 +2 位作者 张国明 罗恒 曾键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6期483-485,I0001,共4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与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性及图像特征。方法对已确诊的6例(12只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和10例(20只眼)正常人的视网膜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与视网膜光学...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与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性及图像特征。方法对已确诊的6例(12只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和10例(20只眼)正常人的视网膜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与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P患者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值低于正常人,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RP患者OCT的视网膜断层反射像与正常反射像相比有较明显的改变;RP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各环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人,且有显著性差异,4~6环的潜伏期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延长。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可有效地评价RP患者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的功能,RP患者OCT的断层扫描像与其已知的视网膜病变特点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多焦视网膜电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3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青山 曾键 +1 位作者 张国明 黄丽娜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6期563-563,共1页
关键词 外伤性睫状体脱离 临床表现 低眼压 眼外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血管瘤
6
作者 戴森 陈青山 +2 位作者 李志 刘桂琴 古询清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经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B超声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7例7只眼,TTT采用810 nm半导体红外激光,光斑直径≤2mm,根据肿物范围大...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经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B超声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7例7只眼,TTT采用810 nm半导体红外激光,光斑直径≤2mm,根据肿物范围大小采取连接光斑照射,从远离黄斑中心处开始光凝,功率450~550 mW,照射时间60~80s。治疗3~5次,两次治疗间隔时间1个月。随访3~21个月。结果治疗后中心视力提高6例6只眼,中心视力不变1例1只眼。治疗后6例6只眼黄斑视网膜下液吸收,肿瘤色泽由橘红转为灰白瘢痕形成,B超声检查显示肿瘤厚度变薄。无一例出现视神经萎缩。结论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具有比激光光凝治疗疗程短,并发症少及费用少优点。但TTT治疗要根据脉络膜血管瘤的范围、厚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程度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脉络膜 血管瘤 经瞳孔温热疗法
下载PDF
黄斑囊样水肿的OCT与FFA对比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青山 彭云 +2 位作者 余宝花 李志 谢秀英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75-107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所致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edema,CME)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OCT)特征,并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方法经FFA确诊的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患眼进行OCT检查,通过... 目的观察不同疾病所致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edema,CME)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OCT)特征,并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方法经FFA确诊的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患眼进行OCT检查,通过黄斑中心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线性扫描。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对CME进行水肿分级,并根据分级情况对比分析其OCT的形态特征。结果93例CME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3例,静脉阻塞(RVO)27例,VKH,白塞病10例,AMD8例,白内障摘除及抗青光眼术后8例,视网膜脱离扣带术后5例,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3例,特发性CME4例,黄斑板层裂孔及脉络膜血管瘤各1例。黄斑囊样水肿分为Ⅲ级。Ⅰ级:小囊泡形成,荧光素渗漏范围约1/4视乳头直径,共9例(9.7%)。OCT图像显示,黄斑神经上皮增厚,中心凹变浅或消失,中心凹下神经上皮层内形成一个明显液性囊腔,两侧囊壁增厚,囊腔内淡绿色点状浆液性弱反射,隐约见淡绿色囊壁结构。Ⅱ级:黄斑区荧光素渗漏占黄斑1/2视乳头直径,共50例(53.7%),OCT图像显示:黄斑区呈“丘样”隆起。神经上皮下呈蜂窝状改变,中央囊腔较大,囊壁薄,周围囊壁较厚。Ⅲ级:黄斑荧光色素渗漏占据整个黄斑区,超过1个视乳头直径,共34例(36.6%)。OCT图像黄斑区神经上皮高度隆起,囊腔的腔隙互相融合,分隔囊腔的组织断裂,或增厚呈红黄中强反射。结论根据FFA黄斑囊样水肿分级,Ⅲ级CME的OCT图像显示黄斑区神经上皮高度隆起,水肿波及整个黄斑,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或神经上皮下囊样结构融合消失。OCT提示Ⅲ级CME,又进而推判视力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低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琨 冯其高 +2 位作者 马大卉 路璐 林宝涛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低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联合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7个月~2岁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联合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观察术后戴镜及遮盖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2~40个月,... 目的分析低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联合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7个月~2岁儿童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联合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观察术后戴镜及遮盖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2~40个月,随访期末,最佳矫正视力〈0.1者8例(47.06%),0.1~0.3者3例(17.65%),0.4~0.5者4例(23.53%),0.6~0.7者2例(11.76%)。其中1例术后视轴区浑浊,2例瞳孔膜闭,此3例进行再次手术,另外1例前房积血,保守治疗好转。3例确诊青光眼。2例可疑青光眼。结论对低龄的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白内障手术联合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较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先天性 单眼 低龄 植入术 晶状体 人工 一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