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道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方映灵 《管子学刊》 2019年第3期78-83,共6页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道家文化的特质予以全新诠释,认为道家文化有崇尚自然、重视个体、贵柔尚弱、擅长理论思辨、富于反省批判精神等五个方面特质,揭示了道家文化对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积淀以及对中...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道家文化的特质予以全新诠释,认为道家文化有崇尚自然、重视个体、贵柔尚弱、擅长理论思辨、富于反省批判精神等五个方面特质,揭示了道家文化对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积淀以及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心理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和永恒价值。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道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关系,认为道家文化对拓展中国文化的宽度和高度,助推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佛学文化视野下深圳智慧城市发展研究
2
作者 方映灵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7年第5期63-67,共5页
佛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慰藉苦难、慈悲为怀、超然淡定等四个方面的文化特质。以此为思想背景探讨佛学文化与深圳智慧城市发展的关系十分有意义。分析佛学文化对丰富城市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增进社会民生福祉、成... 佛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慰藉苦难、慈悲为怀、超然淡定等四个方面的文化特质。以此为思想背景探讨佛学文化与深圳智慧城市发展的关系十分有意义。分析佛学文化对丰富城市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增进社会民生福祉、成就安宁祥和的智慧城市和圆融幸福的智慧人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深圳应该全面充分地汲取包括佛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和智慧,站在更为坚实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再创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学文化 智慧城市 深圳城市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论先秦儒家的政治理想 被引量:2
3
作者 关万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132,共12页
政治理想是政治思想的核心部分和最高点。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很复杂,但是其政治理想却相对接近。从对尧舜与禹汤文武之间态度的差别,可见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人而非周礼更非王权。从孟子对于"先王"的诉求和对尧舜"... 政治理想是政治思想的核心部分和最高点。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很复杂,但是其政治理想却相对接近。从对尧舜与禹汤文武之间态度的差别,可见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是人而非周礼更非王权。从孟子对于"先王"的诉求和对尧舜"圣"的判断,从对不道君主的否定到对能臣的否定,从对"势"的否定和对人伦的绝对肯定,尤其是从对豪杰之民的肯定到对文王绝对作用的否定,其政治价值观已经超越孔子的民本思想,具有"民权"思想特质。荀子虽然在儒家理想与法家的手段之间出现徘徊,但政治价值观的立足点在于民是可以肯定的。在如何通向理想政治的方法论上,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这不仅仅是保守主义的问题,更深刻的矛盾是,恢复周礼至多只能恢复文武之道,并未能达到尧舜之治;孟子推行先王之教,推行德政,在战国中后期功利主义的大潮中,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荀子想摆脱孟子方法论上的苍白,借鉴的却是法家政治手段,开创了古代中国社会"儒法互用"的先声。孔孟政治方法论上的疏空,虽然留下阐释空间,但得出儒家有"专制倾向和权威主义"或"开明专制"这样的判断,是缺乏史料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民本思想 民权思想
下载PDF
佛玄之间:从《不真空论》析僧肇佛学玄学化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方映灵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6,共7页
僧肇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佛学家,他以"即体即用"的理论贡献,在中国哲学和佛学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由于其出入于佛玄之间的思想特色,学界历来对其佛学玄学化问题评判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不真空论》的解读分析... 僧肇是东晋时期的著名佛学家,他以"即体即用"的理论贡献,在中国哲学和佛学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由于其出入于佛玄之间的思想特色,学界历来对其佛学玄学化问题评判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不真空论》的解读分析,梳理、点评五种不同观点,并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由于僧肇佛学与魏晋玄学有不同的理路、不同的理论建构和不同的境界追求,从而使两者有内容实质上的区别,而"即体即用"的中道空观是僧肇佛学虽运用了玄学但没有玄学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肇 《不真空论》 佛学玄学化
下载PDF
深圳文化与儒家文化关系论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映灵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第3期75-78,2,共5页
通过对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特质分析,探究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关系问题,从而解读深圳这个现代化城市高扬儒家文化这一现象。深圳文化具有儒家文化的特质,儒家文化讲仁爱、讲担当、讲刚毅进取、重人文教化的核心特质在深圳文化中都得... 通过对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特质分析,探究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关系问题,从而解读深圳这个现代化城市高扬儒家文化这一现象。深圳文化具有儒家文化的特质,儒家文化讲仁爱、讲担当、讲刚毅进取、重人文教化的核心特质在深圳文化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深圳文化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特质与儒家文化的核心特质一脉相承,由此深圳对儒家文化的高扬在情理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深圳文化 深圳十大观念 三型文化
原文传递
《老子指略》与王弼的儒道融通
6
作者 方映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90,共8页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真正开创者,援儒入老、融通儒道是其思想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子指略》的解读分析,从一个视角探究王弼的儒道融通问题。由于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对老子关于圣、仁、义等儒家核心理念的新表述,因此,与其说王弼援儒... 王弼是魏晋玄学的真正开创者,援儒入老、融通儒道是其思想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子指略》的解读分析,从一个视角探究王弼的儒道融通问题。由于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对老子关于圣、仁、义等儒家核心理念的新表述,因此,与其说王弼援儒入老、融通道儒,不如说他对道的诠释更忠实于老子,是在忠实于老子的基础上发展了道家,而汤用彤、冯契、冯达文三位先生对于这一问题看似相左的精辟见解,恰好全面地诠释了王弼及其本体论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老子指略 儒道融通
下载PDF
道家文化特质与深圳文化发展新论
7
作者 方映灵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6年第3期97-103,共7页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道家文化的特质予以全新诠释,认为道家文化具有崇尚自然、重视个体、贵柔尚弱、擅长理论思辨、富于反省批判精神等五个方面特质。基于此,从传统文化视角探讨了道家文化与深圳文化创新发展...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道家文化的特质予以全新诠释,认为道家文化具有崇尚自然、重视个体、贵柔尚弱、擅长理论思辨、富于反省批判精神等五个方面特质。基于此,从传统文化视角探讨了道家文化与深圳文化创新发展的关系,认为道家文化对进一步拓展深圳城市文化的宽度和高度,助推深圳的文化创新发展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道家文化特质 深圳文化创新发展
原文传递
论儒家文化与深圳文化
8
作者 方映灵 《南方论丛》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特质分析,探究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关系问题,从而解读深圳这个现代化城市高扬儒家文化这一文化现象。认为:深圳文化具有儒家文化的特质,儒家文化讲仁爱、讲担当、讲刚毅进取、重人文教化的核心特质... 本文试图通过对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特质分析,探究儒家文化和深圳文化的关系问题,从而解读深圳这个现代化城市高扬儒家文化这一文化现象。认为:深圳文化具有儒家文化的特质,儒家文化讲仁爱、讲担当、讲刚毅进取、重人文教化的核心特质在深圳文化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深圳文化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特质与儒家文化的核心特质一脉相承,深圳对儒家文化的高扬在情理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深圳文化 儒学特质 深圳十大观念 四型文化
原文传递
社科研究中的深圳质量——从深圳社科研究的几个问题谈深圳学派建设
9
作者 方映灵 《南方论丛》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本文认为,深圳社科研究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最基本的资料数字不统一、不一致问题;二是历史感缺乏问题;三是提法不严谨、定义不科学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着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学术严谨性,也使深圳失去一个完整的城市发展脉络和古为今... 本文认为,深圳社科研究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最基本的资料数字不统一、不一致问题;二是历史感缺乏问题;三是提法不严谨、定义不科学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着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学术严谨性,也使深圳失去一个完整的城市发展脉络和古为今用的思想源泉,从而不能更好地解读深圳。认为深圳学派应该是社科中的深圳质量,解决这些问题,梳理出完整的深圳城市发展脉络,不仅是深圳社科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也正是深圳学派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社科问题 深圳质量 深圳学派
原文传递
德的政治含义研究
10
作者 关万维 《南方论丛》 2016年第6期7-16,共10页
“德”不是人文主义者的创造,而是远古政治家的自省与对民意心存敬畏所形成的政治遗产。“德”所具有的人文主义色彩,也成为儒家思想的主要政治理想之一。但是,“德”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有其复杂性:首先,它是自上而下的,是统治者出于自身... “德”不是人文主义者的创造,而是远古政治家的自省与对民意心存敬畏所形成的政治遗产。“德”所具有的人文主义色彩,也成为儒家思想的主要政治理想之一。但是,“德”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有其复杂性:首先,它是自上而下的,是统治者出于自身利益需要而释放的善意、善政,在“德”之中,民是被动的。其次,在统治者主张“为政以德”的时候,民间也形成对君主“德”的要求的观念。“德”是统治者的利器,也可以是民众的武器。“德”作为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支柱,历来既是权力机构可以使用的工具,也可以成为权力的一种政治负担,这致使德成为儒家思想与政治与社会关系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政治 德政 战国权谋 儒家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