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妙珊 伍昌林 +3 位作者 周雪敏 党鑫堂 朱奕 邵超鹏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8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输血前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原因及意义,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3年1月~2016年5月我院微柱凝胶法次侧交叉配血凝集患者,按照病种分组分析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比例,次侧配血凝集率与输血次数、输血反应的相... 目的分析输血前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原因及意义,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3年1月~2016年5月我院微柱凝胶法次侧交叉配血凝集患者,按照病种分组分析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比例,次侧配血凝集率与输血次数、输血反应的相关性;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抗体筛选鉴定、药物性抗体筛查及RBC形态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原因。结果调查分析微柱凝胶卡交叉配血45 672人次,其中325例次侧配血凝集,凝集率为0.71%;次侧配血凝集主要病种为血液系统疾病、ICU重症及急诊抢救、烧伤等;血液病患者次侧配血凝集率与输血次数、输血反应率、输血效率等均成正相关性(P<0.05);ICU重症、急诊和烧伤等患者次侧配血凝集率与输血次数、输血反应率、输血效率等无相关性(P>0.05);次侧配血凝集原因主要有:患者红细胞形态结构变化、血浆蛋白影响、供者血清同种抗体、药物性抗体、加样量不当及技术因素等;由免疫因素与非免疫因素引起的次侧配血凝集原因的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原因很多,非免疫因素导致交叉配血次侧凝集比例较高,输血反应与输注无效率较低;而免疫因素引起的次侧凝集比例低,但输注无效率高,且较易引起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 次侧凝集 原因分析 临床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