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福田区梅毒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帅俊 许宗严 +4 位作者 郑铁洪 邱莉霞 胡瑞娟 马锦济 曾显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了解福田区医疗机构梅毒报告病例的诊断准确性和规范治疗情况,为梅毒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福田区各医疗机构报告的梅毒病例,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抽取的... 目的了解福田区医疗机构梅毒报告病例的诊断准确性和规范治疗情况,为梅毒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福田区各医疗机构报告的梅毒病例,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抽取的个案进行现场核对门诊日志、实验室检测结果、药房处方、梅毒随访记录等,按国家梅毒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评估报告的病例是否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结果抽查532例梅毒病例,准确诊断率为95.30%,其中一期梅毒(85.83%)最低,二期、三期、隐性梅毒准确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规范治疗率为87.41%,其中隐性梅毒(78.88%)最低,一、二、三期梅毒规范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公立医院梅毒准确诊断率和规范治疗率均高于民营医院(P<0.05);皮肤科一期梅毒准确诊断率高于非皮肤科,同时一期梅毒和隐性梅毒规范治疗率也高于非皮肤科(P<0.05)。结论本次调查福田区梅毒正确诊断率和规范治疗率均达国家要求,但不同性质机构、不同科室和不同分期的梅毒规范诊疗水平差异较大,应加强针对性培训和督导,提高梅毒规范诊疗整体水平,保障梅毒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肺炎克雷伯杆菌致皮肤感染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宗严 李频 邱莉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0-311,共2页
患者男,43岁。大腿、臀部环形红斑、糜烂半年。右侧大腿内侧及臀部出现少量红斑、丘疹,伴瘙痒,并出现表皮坏死、溃疡。血WBC 5.79×109/L,N0.574,L0.345,Hb 151g/L,PLT139×109/L。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提示慢性炎症改变。多次治疗... 患者男,43岁。大腿、臀部环形红斑、糜烂半年。右侧大腿内侧及臀部出现少量红斑、丘疹,伴瘙痒,并出现表皮坏死、溃疡。血WBC 5.79×109/L,N0.574,L0.345,Hb 151g/L,PLT139×109/L。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提示慢性炎症改变。多次治疗效果欠佳,行皮损分泌物细菌培养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予庆大霉素8万u/d肌注共3天,口服头孢克肟片200mg/d,同时予庆大霉素溶液湿敷,3次/d。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杆菌 皮肤 感染
下载PDF
人参皂甙对曲安缩松外用所致皮肤萎缩的预防作用
3
作者 许宗严 吴铁 +1 位作者 吴志华 高敏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对曲安缩松外用所致皮肤萎缩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每天给予曲安缩松溶液(0.02g/L)外涂背部皮肤2次,同时外涂人参皂甙溶液(0.1g/L,0.2g/L),21d后处死小鼠,观察皮肤相关生化指标,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用计算...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对曲安缩松外用所致皮肤萎缩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每天给予曲安缩松溶液(0.02g/L)外涂背部皮肤2次,同时外涂人参皂甙溶液(0.1g/L,0.2g/L),21d后处死小鼠,观察皮肤相关生化指标,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表皮厚度、弹力纤维的面积。结果曲安缩松导致小鼠皮肤萎缩,人参皂甙使曲安缩松所致皮肤萎缩小鼠表皮厚度明显升高,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显著增加,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而高浓度人参皂甙组(0.2g/L)较低浓度组(0.1g/L)作用更为明显。结论联合应用曲安缩松和人参皂甙可有效预防曲安缩松外用诱发的小鼠皮肤病变,该作用可能与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糖皮质激素 副作用 人参皂甙
下载PDF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伴神经炎和难治性Ⅱ型麻风反应一例
4
作者 黎静 宁宁 +6 位作者 许宗严 关杨 李祥子 李超 薛浩泽 黄俊新 蔡于茂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894-897,共4页
本文报道一例40岁女性患者,四肢反复出现疼痛性结节红斑6年余,先后19次于外院就诊均按“结节性红斑”诊断和治疗。4年前经皮肤组织液及病理检查被确诊为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伴神经炎。抗麻风治疗期间Ⅱ型麻风反应频繁发作,予以沙利度... 本文报道一例40岁女性患者,四肢反复出现疼痛性结节红斑6年余,先后19次于外院就诊均按“结节性红斑”诊断和治疗。4年前经皮肤组织液及病理检查被确诊为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伴神经炎。抗麻风治疗期间Ⅱ型麻风反应频繁发作,予以沙利度胺、泼尼松为主的抗神经炎和麻风反应治疗,目前已治疗4年余,治疗效果明显,但Ⅱ型麻风反应减药即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 麻风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