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魏秋玻 周玉娣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6期724-725,共2页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脑晕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60例,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注射液250 mL,用法均为静脉滴注,qd,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脑晕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60例,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注射液250 mL,用法均为静脉滴注,qd,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86.67%(P>0.05);两组病例脑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而治疗组部分血瘀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细辛注射液 椎基底动脉 眩晕
下载PDF
加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26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小文 左右 杜娟 《当代医学》 2008年第8期153-153,共1页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加替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症状。结论重视加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加替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症状。结论重视加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便安全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注射液 不良反应 分析
下载PDF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小文 樊国强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4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予以降酶、护肝、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作为对照组,8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作为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两组均观察患者症状... 目的探讨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予以降酶、护肝、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作为对照组,8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作为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前后两组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并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及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均显示一定疗效,但治疗组多数的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苦参碱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乙肝病毒、护肝及抗纤维化作用,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苦参碱注射液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我院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致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樊国强 左右 杜娟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16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CMP)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应用CMP124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CMP致ADR发生率为1.85%,主要与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CMP)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应用CMP124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CMP致ADR发生率为1.85%,主要与患者年龄、用法用量、是否合理用药等因素相关(P<0.05);ADR类型主要为皮肤过敏、消化道反应、过敏性休克、神经肌肉损害等。结论: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CMP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老年及儿童等特殊群体应慎用,避免剂量过大及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霉素 克林霉素磷酸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原文传递
阿普唑仑对慢性特发性耳鸣的影响
5
作者 张松志 宋瑾 +1 位作者 樊国强 王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阿普唑仑对慢性特发性耳鸣的影响。方法、筛选合格的60例慢性特发性耳鸣患者,给予阿普唑仑治疗,初始给予阿普唑仑0.4mg,每晚1次;待患者适应,无困倦后,剂量增至0.4mg,2次/d;同样待患者适应后,增至0.4mg,3次/d,用... 目的探讨阿普唑仑对慢性特发性耳鸣的影响。方法、筛选合格的60例慢性特发性耳鸣患者,给予阿普唑仑治疗,初始给予阿普唑仑0.4mg,每晚1次;待患者适应,无困倦后,剂量增至0.4mg,2次/d;同样待患者适应后,增至0.4mg,3次/d,用药1周,如患者自觉耳鸣无任何改善,即认为无效,如患者认为有效,则该剂量维持治疗2个月,之后0.4mg,2次/d,3d;0.4mg,1次/d,3d,停药。采用耳鸣残疾量表,视觉模拟量表和耳鸣响度匹配,对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60例患者中,15例患者因治疗无效要求退出研究(退出率25%)。45例完成研究的患者中,治疗前后耳鸣残疾量表评分有明显变化(P〈0.05);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有明显变化(P〈0.05);耳鸣响度匹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1级3耳,2级20耳,3级21耳,4级7耳,5级0耳,6级0耳;治疗后1级12耳,2级29耳,3级5耳,4级5耳,5级0耳,6级0耳;经治疗痊愈0耳,显效3耳,有效38耳,无效10耳,总有效率80.4%(41/51);15例(18耳)因治疗无效退出治疗加入统计,实际有效率为59.4%(41/69),无效率为40.6%(28/69)。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阿普唑仑对慢性特发性耳鸣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注意梯级用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普唑仑 治疗应用 耳鸣 药物疗法 慢性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