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癌外泌体AR-V7 mRNA表达与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时间的相关性
1
作者 陈杰青 张仲富 +2 位作者 廖新惠 吴建挺 梅红兵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3年第3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外泌体AR-V7 mRNA表达与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3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外周血中的外泌体AR-V7 mRNA表达并随访其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敏...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外泌体AR-V7 mRNA表达与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3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外周血中的外泌体AR-V7 mRNA表达并随访其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时间。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AR-V7 mRNA表达与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时间的相关性。结果Gleason评分、N分期和外周血中的AR-V7表达是影响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时间的因素(P=0.101、0.062、0.02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分期、外周血中的AR-V7表达是前列腺癌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时间的独立预测因素(HR=1.696、2.990,95%CI:1.102~2.610、1.164~7.683,P=0.016、0.023)。AR-V7阳性组的新型内分泌治疗的中位敏感时间是(16.4±2.2)个月,而AR-V7阴性组为(22.1±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N分期及外周血中的外泌体AR-V7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行新型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时间存在相关性,AR-V7阳性表达患者的敏感时间较阴性表达者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外泌体 AR-V7 内分泌治疗
原文传递
输尿管软镜与二期经皮肾镜治疗经皮肾镜术后残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廖新惠 陈杰青 +2 位作者 罗民 陈金洋 梅红兵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9年第6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与二期经皮肾镜(PCNL)治疗经皮肾镜术后残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行经皮肾镜术后残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软镜组)68例,术后残石采用二期PCNL治疗(二期PCNL组)67例,比较两种方法...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与二期经皮肾镜(PCNL)治疗经皮肾镜术后残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行经皮肾镜术后残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治疗(输尿管软镜组)68例,术后残石采用二期PCNL治疗(二期PCNL组)67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石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输尿管软镜组术后4周总清石率为85.29%(58/68),二期PCNL组总清石率为80.60%(5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尿管软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二期PCNL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中盏残石及多发残石输尿管软镜总清石率优于二期PCNL组,肾下盏残石输尿管软镜组总清石率低于二期PC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是肾上、中盏及多发残石安全可靠的方法,二期PCNL治疗肾下盏残石具有清石率高、手术时间短等优点,特别是较大残石,PCNL仍是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造口术 经皮 输尿管镜检查
原文传递
负压吸引鞘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作者 杨轶 陈杰青 +4 位作者 程建利 韩晓红 李季鸥 郑雪子 梅红兵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2-926,共5页
目的比较负压吸引鞘和传统扩张鞘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感染性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5例采用负压吸引鞘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负... 目的比较负压吸引鞘和传统扩张鞘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感染性肾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5例采用负压吸引鞘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负压鞘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35例接受传统扩张鞘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对照组)。两组的年龄[(45.5±6.8)岁与(44.9±7.3)岁,P=0.723]、性别(男/女:19/16例与21/14例,P=0.629)、体质量指数[(24.2±4.2)kg/m^(2)与(24.5±3.9)kg/m^(2),P=0.758]、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1/Ⅱ级:30/5例与29/6例,P=0.743)、结石侧别(左/右:18/17例与17/18例,P=0.811)、Guys结石评分(1/Ⅱ/Ⅲ级:3/25/7例与1/29/5例,P=0.443)、结石CT值[(629.2±98.8)HU与(608.5±105.1)HU,P=0.399]、尿白细胞(-/+/++:29/5/1例与28/5/2例,P=0.839)、合并高血压病(3例与5例,P=0.707)、合并糖尿病(2例与2例,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患者先取截石位,留置患侧输尿管导管,然后改俯卧位,于患肾侧腋后线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建立穿刺通道后依次扩张至F20,置人碎石鞘建立碎石通道。与对照组的传统扩张鞘相比,负压鞘组的负压吸引鞘是在主干碎石通道基础上增加了侧支吸引通道并接持续负压吸引,负压值为40kPa。两组均采用气压弹道联合激光的混合碎石方式。术后1周复查腹部X线片显示无残石或≤4mm未引起尿路梗阻的临床无意义残石定义为结石清除。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临床参数(血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结石清除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昊负压鞘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35.6±19.5)min与(45.4±20.2)min,P<0.05]。负压鞘组和对照组术后血白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升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5.7%(9/35)和54.3%(19/35)、42.9%(15/35)和68.6%(24/35)62.9%(22/35)和85.7%(3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9%(1/35)和8.6%(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7);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7.1%(34/35)和94.3%(3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术后的结石成分分析结果均为以磷酸镁铵和磷酸磷灰石为主的感染性结石。负压鞘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2.9%(8/35)与51.4%(18/35),P<0.05],其中负压鞘组术后发热(体温>37.5℃)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14.3%(5/35)与37.1%(13/35),P<0.05]。负压鞘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有2例和3例需升级抗生素治疗(P=1.000);两组术后出现因血块造成梗阻和肾绞痛的患者各1例(P=1.000);仅对照组1例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P=0.476)。结论与传统扩张鞘经皮肾镜取石术相比,负压吸引鞘经皮肾镜取石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能有效降低术后的感染发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负压吸引鞘的安全性更高;二者的结石清除率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负压 经皮肾镜 感染
原文传递
原发性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欧龙华 魏正茂 +4 位作者 李维清 王燕 周颖琛 梅红兵 史本涛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72-75,80,共5页
目的通过报告1例原发性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病例,探讨SFT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一例35岁男性患者,因"发现PSA升高11天"入院,盆腔MRI平扫和增强检查提示前... 目的通过报告1例原发性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病例,探讨SFT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一例35岁男性患者,因"发现PSA升高11天"入院,盆腔MRI平扫和增强检查提示前列腺右侧叶外周带旁一直径约48×50mm的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有包膜,增强扫描渐进性强化,考虑肿瘤性病变。术前穿刺病理提示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果患者接受阴腹联合腹腔镜下盆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前列腺右侧叶旁,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术后标本肉眼观:肿物有包膜,切面灰黄灰白、质中,组织形态学:梭形细胞增生,细胞呈波浪状、席纹状或束状排列,核呈梭形或卵圆形,免疫组化病理:STAT6(+),CD34(+),CD99(+),bcl-2(+),确诊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生存良好,无复发和转移。结论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临床及影像学无特殊性,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肿瘤完整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可以选择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外科手术 预后
原文传递
阴囊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许金铭 欧龙华 +2 位作者 李文华 崔林 史本涛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阴囊曼氏裂头蚴病的病原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41岁男性患者,因"发现阴囊肿物伴瘙痒4年余"入院,超声检查提示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阴囊后... 目的探讨阴囊曼氏裂头蚴病的病原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41岁男性患者,因"发现阴囊肿物伴瘙痒4年余"入院,超声检查提示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阴囊后下方软组织内混合性团块。术前穿刺病理提示裂头蚴病。结果患者在腰麻下接受右侧阴囊肿物切除术,术后标本肉眼观:"可疑寄生虫"灰白线样组织一条;肿物呈灰白色,切面呈囊性,另见切面结节一枚,确诊为曼氏迭宫绦虫的裂头蚴。术后予吡喹酮驱虫治疗,随访12个月,恢复良好,未见复发。结论阴囊曼氏裂头蚴病是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流行病学史、影像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查对其诊断具有一定辅助价值,确诊主要依靠镜下虫体形态学的检测,手术完整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联合药物治疗可增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 裂头蚴病 超声检查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