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钽骨科临床应用概况 被引量:5
1
作者 欧阳建安 王大平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14-315,共2页
多孔钽植入物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与松质骨类似的微观结构,业已引起生物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骨科临床应用多孔钽于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椎间融合的短期疗效令人鼓舞。该文就多孔钽在骨科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多孔性 假体和植入物
下载PDF
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胜利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2期1897-189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 142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为急性创伤以及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分组。于入院次日取空腹静脉血10 ml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创伤骨折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 142例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为急性创伤以及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分组。于入院次日取空腹静脉血10 ml采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D-二聚体和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进行测定。观察急性创伤与非急性创伤患者以及不同部位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其与患者血凝和血栓之间的关联。结果急性创伤组714例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为469.24±61.53μg/L,阳性人数214例,占比29.99%;非急性创伤组428例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为124.36±14.35μg/L,阳性人数17例,占比3.97%。急性创伤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以及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急性创伤患者(P<0.05);D-二聚体在上肢骨折、脊柱骨折、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骨折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10.60%、20.91%、39.52%、87.73%、83.67%和59.77%。不同骨折部位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胫腓骨骨折患者和足骨骨折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最高。结论急性和非急性创伤患者间,不同部位骨折患者间D-二聚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可以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D-二聚体 血栓
下载PDF
经改良腓骨头上入路联合骨刀叠加复位治疗胫骨后外侧柱骨折
3
作者 曾祥宇 杨金星 +2 位作者 黄俊锋 梁群 刘黎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腓骨头上入路骨刀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改良腓骨头上入路及骨刀叠加复位治疗的32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 目的 探讨采用改良腓骨头上入路骨刀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塌陷骨折的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改良腓骨头上入路及骨刀叠加复位治疗的32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1~73岁,平均(47.5±10.1)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统计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随访9~24个月,平均(10.0±2.5)个月。末次随访膝关节屈曲105°~135°,伸直0°~5°。疗效评价:优22例,良8例,合格2例,优良率93.75%。结论 改良腓骨头上入路骨刀撬拨复位内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操作便捷、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骨刀撬拨 经腓骨头上入路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不同孔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比较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大平 韩云 +7 位作者 朱伟民 陆伟 刘浩江 江捍平 熊建义 刘健全 欧阳侃 刘伟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641-9645,共5页
目的: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材料与人体内组织成分更为相似,具有更佳的生物性能。评价不同孔径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从而筛选出适合的孔径以达到骨传导功能与生物力学性能的良好统一。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0... 目的: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材料与人体内组织成分更为相似,具有更佳的生物性能。评价不同孔径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从而筛选出适合的孔径以达到骨传导功能与生物力学性能的良好统一。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0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以硝酸钙和磷酸二氢铵为原料,采用溶胶-絮凝法制备粉体,运用压力成型、木模成型和浸渍成型分别制得孔隙分布均匀的孔径分别为50~150μm、100~250μm和300~500μm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②实验动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植入50~150μm孔径材料组、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植入300~500μm孔径材料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③实验方法:制备双侧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3种不同孔径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④实验评估:术后4,8和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X射线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各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片检查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X射线评分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术后4周、8周、12周,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生物力学强度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植入100~250μm孔径材料组成骨效果明显优于植入50~150μm,300~500μm孔径材料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但其骨修复能力受孔径因素的影响,孔径100~250μm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成骨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 羟基磷灰石 纳米 人工骨 骨缺损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朱伟民 王大平 +2 位作者 孟志斌 刘健全 欧阳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孔Nano-Hydroxyapatite(Nano-HA)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9只,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用多孔Nano-HA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HA人工... 目的:探讨多孔Nano-Hydroxyapatite(Nano-HA)人工骨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相关问题,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39只,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用多孔Nano-HA人工骨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HA人工骨材料及空白组作为对照组;术后4、8、12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X线、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测试,综合评价多孔Nano-HA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对机体的影响。结果:Nano-HA人工骨和HA人工骨均可促进新骨形成,前者新骨形成量大,骨缺损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ano-HA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 骨缺损
下载PDF
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难治性骨不连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金星 刘黎军 +4 位作者 陈宏贤 黄俊锋 赵丽红 李敏 梅妍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84-1686,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多次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对15例肱骨骨折多次(≥2次)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治疗,术后不用外固定,早期进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 目的:探讨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多次术后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对15例肱骨骨折多次(≥2次)术后骨不连患者采用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治疗,术后不用外固定,早期进行肩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4±3.2)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肢体短缩2.0~5.1 cm,平均(3.8±0.8)cm。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6个月,平均(10.4±2.3)个月,无内固定失败病例,其中2例为桡神经陈旧性损伤,予行屈肌腱转位重建背伸功能。术后6个月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和HS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结论采用肱骨短缩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骨折多次术后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其缺点是肢体短缩影响外观,但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不连 骨折内固定术 短缩 植骨
下载PDF
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治疗骨盆后环不稳定型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俊锋 刘黎军 +4 位作者 韩云 王满宜 杨金星 张胜利 陈磊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48-153,共6页
背景: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GD-2000是国内自主研发的基于术中X线透视影像的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可用于辅助完成经皮股骨颈空心螺钉和骶髂螺钉置入的内固定术。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完成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及有效... 背景: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GD-2000是国内自主研发的基于术中X线透视影像的双平面骨科机器人系统,可用于辅助完成经皮股骨颈空心螺钉和骶髂螺钉置入的内固定术。目的:探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完成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1例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定型损伤患者,均采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男16例,女5例;年龄27~52岁,平均(38.2±6.9)岁。按Tile分型,B1型7例,B2型6例,B3型5例,C1型3例。记录每枚螺钉的置入时间、X线透视时间、钻孔次数,术后CT检查评价螺钉置入位置,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进行Majeed功能评分。结果:21例患者共置入27枚螺钉,全部患者均一次钻孔完成螺钉置入,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8~56 min,平均(38.6±9.5)min;X线透视时间为12~21 s,平均(16.5±3.5)s。所有螺钉位置满意,无螺钉切出骨皮质、误入骶孔或骶管,未出现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术后6个月随访的Majeed评分,优14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应用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定位准确、稳定性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放射性损害,是一种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安全而有效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骨盆 骨折固定术 机器人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大平 熊建义 +4 位作者 朱伟民 黄江鸿 段莉 陈洁琳 张巨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修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2012年6月采用Nano-HA人工骨治疗的27例骨缺损患者,骨缺损范围为0.3cm×1.0cm^3.0cm×6.5cm,人工骨植入量为3~15 g。部位包括肱骨、桡...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修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2012年6月采用Nano-HA人工骨治疗的27例骨缺损患者,骨缺损范围为0.3cm×1.0cm^3.0cm×6.5cm,人工骨植入量为3~15 g。部位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跟骨。骨缺损原因包括骨折22例,骨肿瘤5例。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临床和X线片检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11个月~26个月,平均18.5个月,骨缺损区Nano-HA与宿主骨直接愈合,相容性好,与原骨界面间无间隙,术后观察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Nano-HA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 骨缺损
下载PDF
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复合材料修复兔半月板无血运区软骨损伤 被引量:3
9
作者 尤微 熊建义 +2 位作者 曹清丽 王大平 肖德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6293-6296,共4页
背景:单独应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无血运区半月板损伤的愈合无明显影响,考虑主要与其在体内易被吸收和降解等有关。近年来Ⅰ型胶原作为生物性载体的应用逐渐增多。目的:观察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复合材料修复... 背景:单独应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无血运区半月板损伤的愈合无明显影响,考虑主要与其在体内易被吸收和降解等有关。近年来Ⅰ型胶原作为生物性载体的应用逐渐增多。目的:观察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复合材料修复兔半月板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首先在兔半月板上造成统一的无血运区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组。术后2,6,12周分批处死实验动物,进行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对无血运区损伤愈合无明显影响,但对半月板边缘滑膜中成纤维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组表现为纤维软骨样组织愈合,但其愈合组织与正常半月板组织仍有差异。结果表明应用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复合型材料治疗半月板无血运区的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 软骨 损伤 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I型胶原
下载PDF
髋臼前柱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的临床解剖学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照华 王大平 熊建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8-662,共5页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切面解剖特点,为安全放置重建钢板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常国人骨盆标本15具,以骨盆界线及相关骨性标志为参考予髋臼前柱切片,结合解剖标志对各切面进行观测。结果:前柱从闭孔沟到髂前上棘横切面为变... 目的:研究髋臼前柱切面解剖特点,为安全放置重建钢板治疗髋臼前柱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常国人骨盆标本15具,以骨盆界线及相关骨性标志为参考予髋臼前柱切片,结合解剖标志对各切面进行观测。结果:前柱从闭孔沟到髂前上棘横切面为变化的近似三角形,此段距界线10mm点到髋臼的切线与前柱上面的夹角由(72.6±4.8)°变小为(44.6±4.7)°,再增大为(82.4±3.2)°,髂耻隆起处切线角度最小。结论:从闭孔沟到髂前上棘髋臼前柱应分段处理,对切面按变化的三角形处理,可帮助判断安全钉道的角度及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前柱 骨折 重建钢板 内固定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的体外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凯 王大平 +1 位作者 朱伟民 刘建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6,221,共5页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与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支架材料的相容性,进一步验证nano-HA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rBMSCs与nano-HA支架材料在体外复合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与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支架材料的相容性,进一步验证nano-HA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rBMSCs与nano-HA支架材料在体外复合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用MTT法、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法检测材料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 rBMSCs可以在nano-HA支架材料表面及孔隙中良好的黏附、迁移、增殖和分化,复合培养5 d后nano-HA支架材料对rBMSCs的增殖分化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 rBMSCs与nano-HA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nano-HA支架材料可以作为rBMSCs良好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大平 熊建义 +4 位作者 朱伟民 黄江鸿 段莉 陈洁琳 张巨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1期8863-8868,共6页
背景: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有利于改善骨植入体的力学性能。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14例合并骨缺损患者的临... 背景: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有利于改善骨植入体的力学性能。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采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14例合并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骨缺损范围为1.5 cm×1.0 cm-3.1 cm×4.5 cm,人工骨植入量为5-14 g。分别在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临床和X射线片检查,观察治疗效果,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27个月,除1例患者伤口处有少量渗出外,其余13例患者无术后发热、伤口红肿及过敏现象,伤口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治疗后3个月观察,骨缺损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宿主骨直接愈合,相容性好,与原骨界面间无间隙,术后观察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后1年HSS评分为(88.7±4.3)分。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良好,对于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 胫骨平台骨折 塌陷型 省级基金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伟民 王大平 熊建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781-9784,共4页
学术背景:骨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筛选和制备出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对于组织工程学发展和应用于临床至关重要。目的:介绍目前研究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展望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发... 学术背景:骨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筛选和制备出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对于组织工程学发展和应用于临床至关重要。目的:介绍目前研究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展望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发展方向。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 Pubmed数据库1997-01/2007-01关于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文章,检索题词包括"bone,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bone defect",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01/2007-01中文期刊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骨缺损"。纳入标准:内容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结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有关,论文具有原创性,观点明确,论据可靠。排除标准:设计不合理的文章及观点模糊的综述。文献评价:初检得到325篇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238篇,保留87篇,进一步查找全文,保留30篇完全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综述。资料综合:目前尚未能制备出一种理想的支架材料。临床上研究较多的有以下几种:①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原、脱钙骨基质、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等。②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及其共聚物PLGA应用最为广泛。③无机材料:应用较为广泛的为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和珊瑚等。④复合材料。⑤添加基因的支架材料。结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具有支持结构、组织相容和引导成骨的作用。目前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种类很多、来源不同、性能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支架 生物材料
下载PDF
新型聚乳酸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的性能测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江鸿 王大平 +1 位作者 刘建全 马经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新型的聚乳酸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找到两者复合的最佳配比,从而得到理想的人工骨移植材料。方法采用原位聚合法按一定的配比(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40%)聚乳酸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 目的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新型的聚乳酸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找到两者复合的最佳配比,从而得到理想的人工骨移植材料。方法采用原位聚合法按一定的配比(纳米羟基磷灰石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40%)聚乳酸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对这类新型的人工骨进行性能测试,通过抗弯,抗压,弹性模量,电镜扫描,体外降解实验,观测该人工骨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纳米羟基磷灰石在聚乳酸中的分散情况以及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结果 (1)力学测试显示:随着n-H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逐渐减少。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在n-HA微粒的质量分数为20%时弯曲强度出现峰值(156.8 MPa)。复合材料的弯曲模量随着n-HA微粒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2)SEM扫描显示:纯PDLLA材料断裂表面较平整;在n-HA含量为10%时出现大量的韧窝,明显的粗糙断裂面;在n-HA含量为20%断裂表面凹凸不平,形成大量的韧窝;在n-HA含量为30%以上时断口又变得越来越平整,尚有许多小的韧窝。(3)体外降解实验显示: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降解液的pH值均逐渐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也逐渐的产生一定的衰减。结论当n-HA含量为20%时,该人工骨复合材料有着更好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筛选出该种新型人工骨的最佳配比,制备出性能良好的PDLLA/n-HA复合人工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纳米羟基磷灰石 人工骨
下载PDF
肱骨头缺损程度与肩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文翠 彭亮权 +5 位作者 陆伟 王大平 欧阳侃 朱伟民 柳海峰 冯文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1-652,共2页
目的探讨肱骨头缺损对肩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程度。方法 8例16侧肩关节的肱骨头后方缺损程度分别设成全部肱骨头的1/8、2/8、3/8、4/8,各4侧标本。检测指标分别为45°和90°外展、40°内旋、中立位、40°外旋等5个指标。... 目的探讨肱骨头缺损对肩关节稳定性影响的程度。方法 8例16侧肩关节的肱骨头后方缺损程度分别设成全部肱骨头的1/8、2/8、3/8、4/8,各4侧标本。检测指标分别为45°和90°外展、40°内旋、中立位、40°外旋等5个指标。检测个缺损的肱骨头由小到大各个角度的外展、内外旋同时作用的结果。肱骨头在各个合力作用下缓慢向前外侧推动,直到脱位。记录肱骨头所移动的距离(distance ofdislocation,DD),并作为基本分析数据。结果外展角度比较,DD无显著性差异。但外旋40°与中立为和40°内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3/8缺损组,外旋40°外展90°时,DD明显减小。4/8组,外展90°与中立位时,DD均明显减小。而内旋40°者,各组DD未见明显减小。结论肱骨头缺损3/8时,当肩关节外展外旋时,肩关节稳定性下降;而当肱骨头缺损4/8时,肩关节中立位和外旋位均会发生关节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稳定性 肱骨头 缺损
下载PDF
射频消融能量在关节软骨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琦 王大平 朱伟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8-480,共3页
关节软骨的损伤在医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急性损伤或者细微损伤积累起来的慢性伤,都会表现为软骨的退变和变性,最后产生骨关节炎,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软骨损伤后修复能力极低,甚至被认为是不能再生的组织,但至今... 关节软骨的损伤在医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急性损伤或者细微损伤积累起来的慢性伤,都会表现为软骨的退变和变性,最后产生骨关节炎,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软骨损伤后修复能力极低,甚至被认为是不能再生的组织,但至今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目。随着关节镜在骨科临床上的应用,射频气化仪作为关节镜辅助设备,在关节软骨成形术中被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损伤 临床应用 临床治疗 实验研究 射频消融 关节软骨成形术 能量 射频气化仪
下载PDF
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凯 杨欣建 +3 位作者 刘黎军 黄俊锋 胡波 王大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1例采用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9~65岁,平均38...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1例采用重建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9~65岁,平均38岁。结果 11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全部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4个月,股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8个月,术后未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髓内针及锁钉断裂、松动或感染等并发症,采用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10例优秀,1例良好。结论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Bak、Fas在骨关节炎软骨及滑膜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大平 张洪 +1 位作者 欧阳侃 熊建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3417-3420,共4页
目的探讨Bak、Fas基因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及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根据文献采用石膏固定方法制作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等方法检测Bak、Fas在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及滑膜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Bak、Fas基因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及滑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根据文献采用石膏固定方法制作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等方法检测Bak、Fas在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及滑膜中的表达和软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软骨细胞中Bak、Fas的表达实验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软骨细胞凋亡程度与Fas、Bak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Bak、Fas基因与骨关节炎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凋亡基因 软骨细胞 滑膜细胞
下载PDF
腹壁下血管腹直肌瓣移植加游离植皮修复足部及小腿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波 杨述华 +2 位作者 王大平 刘黎军 尤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0,10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肌瓣加中厚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6年1月,采用一侧腹壁下动脉肌瓣游离移植加中厚植皮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有骨、肌腱外露及骨髓炎患者,部位分别为:小腿4例、...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腹壁下动脉肌瓣加中厚游离植皮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6年1月,采用一侧腹壁下动脉肌瓣游离移植加中厚植皮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伴有骨、肌腱外露及骨髓炎患者,部位分别为:小腿4例、足踝、足背、足跟部8例。结果:术后12例移植肌瓣及植皮区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游离腹壁下动脉肌瓣加中厚游离植皮修复小腿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和顺应性好,术后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尤其是并伴感染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肌瓣移植 游离植皮 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半月板软骨种子细胞 被引量:3
20
作者 尤微 熊建义 +1 位作者 曹清丽 黄俊锋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4期4-7,共4页
目的使用特定细胞因子刺激诱导分离扩增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nm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试验中使其分化为软骨细胞,为后续构建工程化半月板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探讨兔MSCs重建半月板组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用碱性成纤维... 目的使用特定细胞因子刺激诱导分离扩增后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nm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试验中使其分化为软骨细胞,为后续构建工程化半月板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探讨兔MSCs重建半月板组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l,TGF-β1)协同刺激已分离并经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兔MSCs,通过倒置细胞显微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证明其已经向软骨细胞系分化。结果用bFGF和TGF-β1协同刺激已分离并经体外扩增的兔MSCs后,细胞生长速度增快,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示向软骨细胞系分化。结论兔MSCs可向软骨细胞分化;bFGF和TGF-β1能加快MSCs的体外增殖并促使其向软骨细胞系分化,可为构建工程化半月板提供理想的自体来源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半月板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